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作家 > 写手大神

网文独家|三九音域《我不是戏神》:这个时代人类璀璨如星辰

发布时间:2025-02-09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2024年年末,和三九音域做了一场他的新书《我不是戏神》的“番茄文化客厅”直播对话。明显感觉到从2021年《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上线成为“爆款”至今,无论是从创作的构思和实践,还是对社会的观察、对文明的感悟,1999年出生的三九音域都有了更多的沉淀和成长。在他和他的作品身上,以及作品的流行度和影响力带来的以新媒体大众文化形式呈现的多样化衍生二创上,我们得以窥见,这一代的年轻人在热爱什么,会为什么迷茫,又在坚守着什么。

三九音域,番茄小说网殿堂作家,江苏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我不是戏神》《超能:我有一面复刻镜》,入选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2021年度)“新人榜”。《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入选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2023年)“网络小说榜”,获2024年微博年度原创文学IP奖项。《我不是戏神》入选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华优秀文化主题)。

人生如戏,谁的体内没有“观众”

虞婧:三九你好,很高兴继《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之后,看到你的新作《我不是戏神》又有了诸多突破,比如世界观的设定、开篇的节奏、场景的描绘和语言的力度。非常吸引我的是,你给主角的设定,是在他体内寄宿着一群“观众”,观众的期待值还会影响到主角的际遇。所以主角其实是处于体内观众和读者的双重“被看”之中的,既现实又超现实,这种独特设定的灵感来源是什么呢?

三九音域:这一设定的灵感来源于我对表演艺术和现实生活的一些思考和感悟。不管是表演还是生活,很多时候我们都被各种目光注视着。生活中,我们常常处于被他人审视的状态,同时也会受到内心自我期待的影响。将这种现实中的感受进行夸张和奇幻化处理,就产生了主角体内寄宿着“观众”,且双重“被看”的设定。它既反映了现实中的压力与期待,又能在超现实的情境中展现出主角独特的际遇和成长。

在表演艺术中,演员也总是在舞台上被观众观看,他们的表演会因为观众的反应而受到影响。我想把这种关系移植到小说主角也就是陈伶身上,让主角有一种特殊的压力和动力来源。同时,作为一个作家,我在创作的时候也清楚地知道作品会被读者“观看”,这种被看的感觉很微妙。所以我就把这些感受融合起来,做出了这一设定。

虞婧:确实是复杂且一开始就带着深度思考的设定。你曾在我们的“网络文学名家谈写作”栏目写过一篇文章《世界观是打开小说幻想屋的钥匙》,我很喜欢这个比喻。你能跟我们聊聊《戏神》中具体的世界观设定吗?

三九音域:我一般都是先根据灵感想象塑造一个世界观,再进行创作。比如《戏神》中的赤色流星,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也是一种神秘力量的象征。它预示着某种重大变革或者灾难的到来,也可能是人类文明停滞的一个导火索,也许它携带了某种特殊的能量或信息,影响了世界的运行规则,导致人类文明开始倒退。《戏神》归根到底,讲的是“人类”的故事。正如简介所说的那样,“这个时代人命渺小如尘埃,这个时代人类璀璨如星辰”,它讲的是在文明倒退,人类面对绝境时,作为整体爆发出的那种惊人的意志和力量

虞婧:那你为什么会把主角和戏曲联系在一起?包括“戏神道”的设定,一些戏曲唱段的引入,在作品中的作用是什么?选唱段的时候会有哪些考虑?

三九音域:我本身就对戏曲有比较浓厚的兴趣,而且“戏”这个元素在网络小说中并不常见,所以一开始也是先有了这个点,再找到“戏神”的思路。让主角以一种特殊的形式成为戏曲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结合技能等设定,让戏曲的一些特性与故事情节紧密相连,由此让读者感受到戏曲的魅力。且戏曲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困境,如观众流失、传承困难等。通过将主角与戏曲联系在一起,以及“戏神道”的遗落设定,可以对应现实中的 “戏曲文化” 的遗落,引发读者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戏曲唱段独特的韵律和节奏,也有助于营造氛围,我会根据情节和人物的契合度选择唱段,比如在主角面临困境时,选择表达坚韧精神的唱段。小说中除了《安魂谣》是我创作的,其他出现的戏曲选段都是真实存在的。且戏道古藏的几位师兄师姐,都是不同的戏曲角色设定,也会有其对应的曲目。同时,我尽量选择了大众较为熟悉和容易理解的戏曲唱段,避免过于生僻、晦涩,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戏曲元素,提高阅读体验。

“发刀子”是一件虐心又暖心的事

虞婧:能感受到你确实在创作前就做了很多认真、周密的考虑。那我们来聊聊人设,主角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九音域:陈伶是个性格复杂多样、比较立体的人。首先他坚韧机智,学习能力很强,在面对困境时能够保持冷静。比如在“穿越”到神秘世界后,又发现体内的奇怪剧院,他能迅速适应环境,在与黄昏社、审判庭、极光城等不同组织和势力产生纠葛时,也能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周旋和对抗,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他也会疯魔发癫唱大戏,充满欲望和矛盾,又有在面对内心挣扎时的脆弱与迷茫,还善于反思和拷问自己,对自己的身份和存在意义有着深刻的追寻与困惑。陈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圣母”或绝对正义的角色,他在处理事情时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当需要温柔时可以展现出柔情的一面,而在面对威胁和挑战时则会表现得刚强果断,毫不退缩

虞婧:陈伶的人物成长弧线是怎么安排的?具体通过什么样的情节和事件来展现他的性格转变与成长?能不能举一两个关键节点的事件?

三九音域:成长弧线的话,初期:陈伶是京城剧院的实习编导,在地震中不幸身亡后穿越到神秘世界,这个时候的他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充满迷茫和困惑,也有着对生存的渴望和对回家的执着。随即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他开始意识到这个世界的危险和复杂。中期:陈伶踏上了冒险的回归之路,在戏神道上不断修炼和成长,掌握了各种技能和能力,如无相、猩红戏法、织命等,同时也结识了亦敌亦友的韩蒙,以及小简、小花、孙不眠这样的一些同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在各种危险和挑战中,他变得更加坚韧和果断。后期:陈伶开始对这个世界的本质和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逐渐从一个只关注自己生存和回家的人,成长为一个有着更广阔胸怀和更坚定信念的人。

关键节点的事件,是弟弟陈宴的死去,陈宴为了哥哥能够活下去牺牲了自己。这件事让陈伶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自责,但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生存下去并寻找真相的决心,同时也展现了他与弟弟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及在面对亲人离世时的脆弱与坚强。

虞婧:那一段原文真的很“燃”很好哭。如你所说,除了主角之外,书中还有许多性格鲜明的配角,如韩蒙、简长生等,你在塑造这些配角的时候,是怎么考虑他们与主角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在推动故事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的?可以选一个聊聊。

三九音域:主要说一下韩蒙吧,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角色,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角色。他是“正义”的化身,但这里的正义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正义,而是在混乱时代下,独属于韩蒙个人的“正义”。他是兵神道天才、第一个副本中的第三区总执法长,与陈伶惺惺相惜,亦敌亦友。在陈伶被群星商会带走时,韩蒙百里奔袭强力拦阻,凸显出性格中果断与护短的一面,之后韩蒙误入灰界,又被陈伶乔装救出,进一步加深了两人的羁绊,同时也引出了后续在灰界的一系列情节发展。当陈伶面对无极界域的处刑时,韩蒙也千里奔袭抵达现场,解救下陈伶的同时,对他进行“审判”,这是因为韩蒙想要确定陈伶不是篡火者口中无恶不作的坏人,而确认陈伶无罪后,他自己也松了口气。

虞婧:对,韩蒙的“正义”很灵活,又有着他自己的原则,情感也很真实。在创作过程中,有没有哪一个情节或故事线是你特别喜欢的?为什么?

三九音域:那我选择陈伶在戏道古藏中的成长吧。可能不算是一个有激烈战斗的场景,不是大家爱看的“爽点”,但这里我其实想更立体地去展示这个角色,也想尽可能地将故事讲完整。比如在戏道古藏中,他在真我镜前与“三区陈伶”和弟弟陈宴的灵魂产生了奇妙的交织和碰撞,陈伶经历了内心的挣扎、自我认知的冲突,他在面对真我镜时的迷茫、困惑和坚定,都让他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我希望我的读者可以通过这个剧情更深入地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

虞婧:你的幻灭感写得特别好,让人心碎,又很好地把握了温情与崩溃之间的平衡。我看你有发抖音视频“致敬每天都在努力发刀的自己”,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个心理过程?

三九音域:发抖音“努力发刀”其实只是一种自嘲和玩梗,既是对创作艰难的自我调侃,也是一种解压。毕竟要一次次钻进痛苦情绪里找灵感,挖掘人性最脆弱的部分,把幻灭、温情、崩溃糅合得恰到好处。可看到读者为这些情节又哭又笑,沉浸在故事世界里,就觉得所有的煎熬都值了,也更有动力在这条 “虐心” 又暖心的创作路上继续走下去。

虞婧:小说中出现了许多精彩的剧情反转和悬念设置,比如黄昏社的秘密、极光君的身份等,你在构思这些情节时,如何做到既让读者感到意外,又能保证情节的合理性和连贯性?

三九音域:以黄昏社的秘密为例,初期,我会先描述一个设定的大方向,黄昏社作为极光界域的官方执法组织的敌对势力,是整个人类界域都避之不及的恶势力。后面再通过一些对官方执法组织的描写,比如它表面有着严格的层级架构、繁杂的规章制度,但在面对有些罪大恶极的势力时,却只是不痛不痒地警告,通过这些情节埋下伏笔。那相反,与之敌对的黄昏社可能也不简单地是个恶势力,这种疑问就会暴露在读者心中,随后我让主角陈伶以新人“红心 6”的身份加入黄昏社,在日常任务执行中,一点点向大家透露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

“极光君不是人类的未来,所有人类才是”

虞婧:和《斩神》一脉相承、也非常具有你个人化风格的特征是,作品中的少年感和宿命感都很强,描写兄弟情谊也很热血、感人。你觉得这是自己的作品最鲜明的内在风格吗?

三九音域:其实我感觉《戏神》和《斩神》的区别还是蛮大的,这次戏神的主角陈伶,不太能用少年感来概括,如果一定要说他和林七夜的共同之处,那只能说是哪怕身处困境,也从不轻易低头,不管遭遇多少艰难险阻,都保持着那股“少年的无畏”和对未知的探索欲望但陈伶实际更加具备悲剧色彩,他是一个命不由己的个体,他必须在自我与“嘲”(自嘲、灭世灾厄“嘲”和别人的“嘲”)中疯狂地挣扎,要在极致的恶中维持人性。

虞婧:我看你还破了一次次元壁,和自己书中的主角同台演出了一段,在舞台上看到陈伶的那一刻是什么感觉,能感觉到自己在跟他对话吗?你会关注网上的一些二创吗,怎么看待?

三九音域:在舞台上看到陈伶,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仿佛书中的人物一下子从文字里跳了出来,变得鲜活立体。那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是我笔下的人物,每一个细节我都了如指掌,陌生是因为他以一种全新的、真实的形态出现在我面前,不再只是存在于我的想象和文字描述中,有点类似我第一次看《斩神》动画。在表演的过程中,确实会有一种在跟他对话的感觉,仿佛我们之间不再是作者与角色的关系,而是两个平等的个体在交流互动。平时也会关注二创,抖音、小红书什么的也总会刷到,开放地看待,可以看到读者心中的对各个角色的理解。

虞婧《斩神》的神话体系是偏世界性的,《戏神》的体系和诸多命名,甚至人物命名都更具民族性,有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我可不可以理解为这也是在现代都市文明下重新回归本体,是你想做的一些在都市异能书写中挖掘文明深思的事情?你觉得网文和非遗的结合能推动这种思考吗?

三九音域:可以这样理解,我在《戏神》中从体系、命名到人物塑造等方面都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和非遗等元素,如“十四神道”等,这是在现代都市文明中,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和传承,希望可以让读者在熟悉的文化氛围中感受故事的魅力,同时也能引发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比如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传承与创新等。非遗元素融入网文,可以为故事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独特的情节设定,使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这也是我接下来会继续尝试的事。

虞婧《戏神》开篇即提出了“我是谁”的问题,这其实是个哲学之问,陈伶的“伶”不仅是伶人的“伶”,也是孤苦伶仃的“伶”。《斩神》主题曲《过长夜》中也有一句很有力的歌词“你要往何处去”。你的两本创作序列下来,我感觉你一直在带着大家讨论作为个体的我们要如何在这个世界找到自己,找到作为个体的方向,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我的这个感觉对吗?

三九音域:是的,我在创作过程中,确实有意无意地融入了这些关于个体存在、寻找自我以及人生方向的思考。陈伶穿越到陌生世界,身份一下子变得模糊,“我是谁” 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地摆在了他面前。“伶”也的确映衬着他那种迷茫又孤独的状态。后续经历各种事件的过程,其实就是他在一步步探寻自己到底是谁,要往何处去,试图在复杂又充满危险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者。《斩神》里同样也是这样的思考脉络,每个人都在面对不同的困境、不同的选择,如何不随波逐流,坚定地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前行,去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确实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普通人的人生也是这样。

《我不是戏神》实体书

虞婧:所以文中“神道是回家的路,道路两旁有无数双猩红的眼睛看着”这样的话,还有韩警官说的“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缺乏正义,不如自己成为正义”就特别触动我。

三九音域:韩蒙说的话,也是在传达一种个体的力量,当觉得世界有所缺失的时候,不要只是等待或者抱怨,而是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去成为那个能定义、能践行正义的人,这其实就是在鼓励大家去主动寻找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价值和方向。

1月17日,湖南浏阳《我不是戏神》专场“无人机+烟花”秀

而 “神道是回家的路,道路两旁有无数双猩红的眼睛看着”,更像是一种隐喻,意味着在追寻自我、找寻方向的道路上,会有诸多未知的、让人不安的因素,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勇敢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去找到那个真正的自己,找到在这纷繁世界里的立足之处。我其实是希望读者能在这些故事里,跟着角色们一起去思考这些关于人生的深刻命题,也能从中汲取力量,去更好地面对自己的生活。

虞婧:我想,这就是你说的这个时代会有各种各样的挑战,作为小单元的“人”渺小如尘埃,但也可以通过每一个个体的信念和努力,让整个“人类”群体璀璨如星辰。感谢这场有故事、有思考的对话。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