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羽嫣:是医生也是作家,我用作品治愈人心
网络文学蓬勃、鲜活地在这个时代生长着,以它的无限想象,以它的烂漫可爱,以它的现实沉思,给予这个国家数以亿计的读者以各种形式的能量与元气,创造新的奇迹与可能。
网络文学旺盛生发,始于写作初心,成于时代机遇,更离不开所有写作者一点一滴的耕耘。无论是知天命的阅历还是Z时代的新浪潮,他们眼睛里闪烁着同样的光芒,他们对于写作的每一点思考,都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中国作家网通过推出“网络文学名家谈写作”专题,与众多读者一起重温网络文学名家们的写作初心,分享他们的文学理念与创作细节。我们相信,多元与精彩,都将会在这里呈现。
(栏目主持:虞婧)
柠檬羽嫣,1994年生,医学博士,目前就职于北京三甲医院神经科。中国作协会员,北京市作协会员,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首届新人榜获奖作者。出版图书7部,多部作品获有声、广播剧、影视等改编,作品曾入选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代表作《治愈者》改编电视剧《治愈系恋人》,入选四川省重大文艺扶持项目,获得公益破圈联动,关注罕见病传递社会价值,并于2023年11月2日在CCTV8及优酷播出,版权输出香港、北美Rakuten Viki平台、马来西亚Astro卫星电视网、韩国等多个地区和国家。《柳叶刀与野玫瑰》入围平遥国际电影展“迁徙计划”。
作为一名网络文学作者,我有一个特殊的标签,叫做医学博士。
是的,我既是一名作者,也是一名医生。
成为作者是一个偶然:无意中点开了一本书、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网络文学网站、无意中发现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作者、无意中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作……
自中学时期开始接触网络文学,我起初只是被一些有趣的故事所吸引,也想要写一些有趣的故事。
成为医生是一个必然:因为对生命和科学的好奇、因为对帮助他人的喜爱、因为多年的学习与积累、也因为对死亡的恐惧……
随着进入大学开始医学的学习与工作,在特殊的职业环境中,我更多地思考关于人生与人性的问题,而这也意外地对我的网络文学创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更加希望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赋予更具重量的现实意义。
医生的工作是努力去治愈,而作为一名理想主义者,当我把这样的想法带入到文学创作中时,竟也碰撞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火花,我的作品也在努力给读者带去希望和力量。
《治愈者》:在绝望中找寻希望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相信这是很多人都曾思考过的问题。
许是出于对人生的困惑,又许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从中学时开始这个问题就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而当我进入医学行业之后,见到了形形色色的病人,尤其是年纪轻轻有家族遗传疾病的患者,这也让我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假如你突然发现自己携带有致命的家族遗传性疾病,它肯定会发病,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病,现在的你还是一个正常人,那你会选择用自己接下来非常有限的人生去做一些什么?
而这也就是《治愈者》这本书中女主角苏为安所面临的情况。
那几年非常流行一个词叫做“裸辞”,很多年轻人都有这个想法,如果不是出于未来尤其是老年生活的不确定,很多人都想去享受世界,辞职旅游,而发现自己携带遗传病的苏为安恰好是一个没有未来的人,乐观点说,她不用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所以当她意识到自己已经来不及成为一名理想中的医学家之后,选择了退学环游世界。
然而,浪漫的巴黎、繁华的纽约都没有让她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直到她明知前路有千难万险,还是毅然决然地去了中非,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在我国援非的医疗队中,她终于感受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也在那里遇到了男主顾云峥。
顾云峥看到了苏为安的理想、热血与顽强,也看出了她对生命的渴望,更发现了她心底对医学的热爱,在顾云峥的鼓励下,苏为安终于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决定回到医院那两米的实验台前,用自己所剩无多的生命,从事罕见病的科研攻关,虽然她知道已经来不及救自己,但是她想和顾云峥一起,用自己的行动,为之后所有的患者留下生的希望。而顾云峥也放下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以超凡的勇气和实力,与苏为安一起,走上这条不见终点的道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每一个重大的医学突破,都是通过几代甚至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触碰到上天所给的那束光。
虽然苏为安最终死于以身试药后出现的药物副作用,但她和顾云峥将自己的名字写进了罕见病医学攻关的历史中,在人类的岁月长河中如同星星一般闪耀着。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已知的结局,但我们可以为有限的生命赋予无限的意义。
在图书面世、剧集播出后,我收到了很多读者和观众的反馈,很多罕见病患者和家属在剧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非常高兴能够让大众更多地了解到他们这个群体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医务工作者们纷纷为大家科普罕见病相关的知识,还有很多人提出想要为罕见病患者捐款。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场治愈的心灵之旅,不仅仅是对罕见病的患者、对读者和观众,对于我自己,也将会是在医学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坚持下去的力量源泉。
《柳叶刀与野玫瑰》:总要有人去走这世上本没有的路
女性主义近些年来一直是热门话题,而最新公布的诺贝尔文学奖无疑又为女性题材增添了热度,如何真实、深刻地反映出女性在职业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是这类题材非常重要的部分。
随着读研以及工作的经历增加,作为一名初入职场的年轻女性,我也切实从现实中获取了许多养分(翻译一下:经受了社会的“毒打”),因此对这个命题产生了更深的表达欲。
全国顶尖的华仁医院神经外科自建科起从没有过女医生,这是特殊行业中女性所面临的现状,并非虚构。2019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了《女性外科医生职业现状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女性外科医生仅占总量的6%。放眼望去,女外科医生是珍稀动物一般的存在。
“你是我收的第一个女学生,希望以后你不会怪我,让你一个女孩子入了神经外科的门。”
这是《柳叶刀与野玫瑰》开篇的第一句话,读者可能很难想象,但这确实是现实中一名全国顶尖、世界知名的教授对自己的女学生说过的话。作为一名神经外科领域的前辈,他比谁都知道女生在这个行业当中所面临的困难,但他不知道自己因一时心软,收了女徒弟,到底是帮了她还是害了她?
困难首先来源于客观存在的生理方面的先天劣势,像神经外科这样又难又累的专业,一台手术时常要十几个小时、二十几个小时、甚至三十几个小时,对于体能的要求是极高的,同时手术难导致医生成才的周期变长,往往需要十年及以上的时间才能成为一名成熟的主刀医生,而“最佳生育年龄”对于女性而言无疑是一个潜在的“紧箍咒”,包括而后家庭与事业的平衡,更加使得女神经外科医生凤毛麟角。
而在另一方面,主观上的性别偏见导致女性们有了一个隐形的“职业天花板”:即使是按照相同的标准完成的工作,别人也会先入为主地认为男医生做的就是比女医生好;同性之间的社交往往具有先天的亲近感,而当女性进入到男性为主的行业时,由于难以融入男性社交圈,面临着严重的信息差……
这都是无数个苏归晓们正在经历的,女性的职场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女性而言,可难道因为这样就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吗?
当然不!总要有人逆势而上,去走这世上本没有的路。
苏归晓在现实的跌跌撞撞中成长,从职场小白到找到定位,从博士新生到主刀医生,从科研菜鸟到研究新星。这不是一个爽文,她没有“金手指”,有的只是无数个深夜里挑灯夜战、苦苦挣扎的血泪,就像每一个平凡的我们,竭尽所能地去和这世间的所有不公、和自己的所有无力去做抗争。但这也是一个具有爽感的故事,这爽感来源于平凡者每一次不平凡的突破,这是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行业的进步,是女性的更多可能,更是我国医疗科技领域数十年积累与传承后所取得的荣光。
愿所有女性拥有和苏归晓一样的勇气和力量,成为先锋,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也愿读者们在现实生活中身处泥泞之时,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抚平心灵、继续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