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作家 > 写手大神

童童:走出创作“舒适区”,书写宇宙太空和人世间的科幻

发布时间:2023-03-29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童童 《月球之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网络作家也应当面向新时代的发展,书写新时代社会和人民生活,创作反映时代呼声、人民心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

艺术来自鲜活的生活。进入新时代,国家经济与科技水平的飞速提升、国内科技高质量发展,激发了文艺创作者对科技题材创作的热情。近年来,科幻小说、影视、漫画等领域新作佳作不断涌现,比如电影《流浪地球》系列,其中描绘的先进技术,如融合引擎、重力拖拉机和地下城市引发了许多科幻影迷的讨论,这些技术背后很多都是“中国制造”,可以看出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雄心,以及我国在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如再生能源、太空探索、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互联网、虚拟现实等等,为科幻文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平台支撑。

在科幻题材写作中,我有很多收获和感悟。首先,网络作家应敢于创作科幻题材,来回应新时代网络文学的挑战。我们当中的很多作家都是“文艺青年”,可能更擅长玄幻、言情、都市等题材创作,对于科技发展特别是最前沿的高新技术,总是有些惶恐,就像中文系出身的我对科学领域不熟悉,但去年还是创作了一部科幻题材小说《月球之子》。这既是响应中国作协的号召,更是对自己进行一次压力测试,看能不能走出自己写作的“舒适区”。所以我下定决心要补上创作的短板,大胆进行科幻题材创作,这是我创作《月球之子》的动因。创作没有捷径,不够了解就多方面学习。为了创作此前从未涉及的科幻题材,我在前期多方搜集资料,经常实地走访,筹备了接近半年才动笔写作。

在这一创作过程中,我去过杭州的程天科技,在那儿看到了外骨骼机器人,它们就像未来中国的钢铁侠,也去过几次徐工集团,被重型高科技产品震撼。我参观过很多智能无人系统、智能交通、智慧家居、智能制造系统。同时,我也是苏州高科技企业的常客,像优艾智合机器人、海通机器人的拳头产品银河战舰以及三光科技、博众精工等等,我走访、参观过很多次。我还去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模拟生态基地和相关的一些研究机构。这一切前期准备都是为了能够更真实、更准确、更硬核地表现科技的发展与未来推演,保障我的写作至少不会有明显的硬伤。这次尝试对我来说,也充满了对未知探索的勇气。

通过《月球之子》的创作,我深深感受到科幻题材创作要有恒心和毅力。我相信很多网络作家也很想创作科幻小说,也尝试过,但由于有很多人对科技发展的不了解,可能刚刚开始就放弃了。《月球之子》的创作也几经反复,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落笔创作一部以“硬科幻”为核心的长篇小说。创作实践中有很多矛盾和困惑,也遇到了以前创作中从没有过的新鲜问题,甚至无法克服挑战想过放弃。但荒芜的月球表面与人类永不磨灭的探索勇气还是留住了我,一路上磕磕绊绊、披荆斩棘,最终完稿。

创作中也更深刻地体会到,科幻题材创作要有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情节。《月球之子》创作中,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人物就是江素娥。她最初的形象是一个孤独的技术员,日复一日地在月球上记录着数据的变化,这份工作很枯燥,但是非常重要。应该说,我一开始的构想并不是《月球之子》,而应该是它的前传《月球崛起》,我想以历史学家的手笔记录人们如何筚路蓝缕,在毫无人迹的月亮上留下人工的痕迹,创造生命的起始。

但是在落笔之前,我还是犹豫了,经过思考,基于第一次创作月球的故事,我最后选择了相对《月球崛起》更“未来”的《月球之子》,因为我觉得,对我来说,写更“未来”的故事可以更大胆地想象,同时可以为将来《月球崛起》的写作积累更丰厚的技术知识储备,表现手法也可以更上一个台阶。由此,《月球之子》的故事建构在已经构建好的月球城市中,幻想色彩更浓,推演更加天马行空,也有更多的空间去表达对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思考。于是从江素娥和老侦探德尔森,衍生到下一代的安心羽、裴思海,人物图谱中有地球人、登月者与月球土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剖面,能够更全面地展开对月球世界的描摹,让我对宇宙第一次的“惊鸿一瞥”不至过于单调。

也正因为如此,现在回头去看,这本小说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也给了我进步的空间。我们经常一说科幻就想到了太空,我想能不能再挑战一次,去探索人世间的科幻文学。接下来,我想书写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科幻题材。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智能技术与自动化不断地取代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这个过程充满了不可阻挡的力量,是一段理性且浪漫的史诗,也是我想要创作的方向。这些年的走访和学习,比如前两年对月球知识、资料的搜集,相关的笔记和材料的标签都堆满了好几个纸箱,我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故事去承载与表达。去年有一次去华为采风,某个项目负责人说起对未来城市通讯、交通与生活模型的畅想,充满了科技人的勇气与梦想,非常打动我。因此我决定要以“智慧城市”为母题进行创作。

小说的孕育是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在此期间,我又走访了相关的企业与政府规划部门,得到许多良师益友的提点与指导,故事的蓝图才逐渐清晰完整起来,尤其是一家新概念仿生工程公司的技术方向给了我最多的灵感。环保、技术、绿化能否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起来?我们在追求高科技质感的同时,能否保留原始感的绿水青山?我相信科技发展会给我们答案,而幻想更是永无止境。因此我的新书会构建一个“绿色智慧城市”,来推演在这种前置技术下的城市中,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我希望这会是国内科幻小说的一个有趣的新方向,不管能否成功,至少我会尽力去尝试。

新方向的创作可能依然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愿意不停地突破和尝试,不断挑战,创作出脍炙人口的通俗经典作品,做到趣味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将想象与现实充分结合起来。中国的科幻作家们,一定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富矿中汲取养分,走出世界科幻的“类型枷锁” ,创建出自身的风格特色与类型特征,从而定义自我价值,展现新时代新征程上的科幻文学风貌,回应时代的召唤,推动新时代中国科幻文学的繁荣发展。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