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南:坚持与专注,捍卫梦想之路
鲁迅弃医从文的时候,是因为觉得学医救不了国人。
我决意从医院辞职,踏上这条路的时候,大概是因为觉得学医救不了我自己。
一个读小学四、五年级,连字都还认不全就搬着《罗通扫北》这样的书能坐一下午的人;一个从小满脑子都是各种故事想讲给别人听的人;一个每天下班后满身疲惫,却还会坚持写上六、七千字小说的人;怎么可能轻易地放弃自己的梦想?
只要有一点点机会,都会死死的去抓住。
网络文学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身边这样的朋友很多,有的以前是中学辍学在家帮家里卖豆腐的,有的部队退伍回来在酒吧卖唱的,还有毕业后当保安的。这些人后来走上创作的道路,现在的作品都相当火爆,各种拿奖、各种出版加IP改编,也都算是实现了自己的文学梦想。
这些人是怎样从那些环境中走出来的,旁人不得而知。我只知晓,我是怎么样走过来的。
2008年的时候,刚在医院上班两年,作为年轻医生,值班最多,任务也最重。每天医院、出租房,两点一线。但偏偏就在那时候,真正开始了自己第一部小说《符医天下》的创作,那几年的时间,一边上班一边写作,大概是我人生中最艰苦,也是最让我庆幸的一段经历。
感谢这一段艰苦的岁月,给自己梦想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刚开始写的时候,我脑海里只有一个故事,其他什么都没有,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将这个故事写好,甚至是不是能写完,也不知道。
但我知道,这或许是我这辈子实现梦想的唯一机会,所以这个过程虽然十分的艰辛,但我都坚持了下来,从没想过放弃。有些人两三万字就能收到网站的签约信息,而我写了二十多万字了,还没有收到,也没有停下敲击键盘,推翻后重新又开始写,直到签约为止。
我不算是什么很有天赋的人,甚至码字的速度在整个网文圈子里,也算是极慢的人。但每天六、七千字少不了,多的时候,八千一万也是常事。
一个码字慢的人,一个还要白班夜班来回倒的人,每天还要写那么多字,还要保证你的故事和情节都能受到读者的认同和喜爱,这些到底从哪里出来?
无他,只有两点:专注与坚持!
那段时间,只要下了班就进入到了一种魔怔的状态,不夸张的说,我吃饭的时候在想故事情节,走路的时候在想情节设定,连晚上睡觉的时候梦里都是小说的场景,每天码字的时候,连去小解都是跑着去,只有这样足够的专注,才能做到保质保量的完成创作更新的任务。
而只要你专注,一直专注去考虑接下来的故事情节,那么再怎么卡文,再怎么没有灵感,你都能想解决的办法,都能冒出新的想法和灵感来。
坚持和专注,我觉得对于绝大多数创作者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文学创作不能单凭爱好、天份、灵感,或者一时兴起,还得有热情,还得足够坚持,还得足够的专注,才能写出好作品来。
当然,对于创作者来说,创作的素材和灵感的来源也是极为重要。
特别是网络小说,一般都篇幅相当长,一部小说二、三百万字,甚至五、六百万字都很常见。这么长的篇幅,那么注定了需要无数的素材和灵感才能创作出足够精彩的故事。
素材的积累,一般都是来源于生活和自己的人生经历,但也来源于你持之以恒的学习和阅读,以及你坚持不断地去扩充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认知。
而灵感的爆发,也同样来自于此。
说起来,我要非常感谢那些年的医生生涯,给我的创作,提供了无数的创作素材和灵感。甚至在离开了医生岗位之后,我依然坚持着对各种医学书籍期刊阅读和学习。
因为我所写的小说,大部分都是属于医疗题材,其中大量的医疗案例,都是自己经历过,或者听说过,或者在专业的书籍见到过,再经过创作和再加工放进自己的故事里。
只有故事案例真实而接地气,才能获得读者的认同,甚至每年高考之后,都会收到很多学生读者的发过来的消息,因为看了我的书,他们选择了报考医科。
甚至在前两年武汉新冠疫情爆发之后,陆续都有很多读者发信息过来,说我在《超级医生》一书里预言了新冠疫情,说连病毒名字和疫情的整体情况都差不多。
其实,《超级医生》这本书在十年前就已经完本了,其中有一段关于病毒疫情爆发的情节是自己当时在某本病毒学里看到关于冠状病毒特性而突然灵感爆发创作出来的,但却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读者记得。
图片
这些年来,我也见到了许多基层的作家们,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依然坚持着创作,坚持着他们的梦想。
其中浏阳的一位女作家,面对生活的打击、家庭的困境,家人的不理解,依然笔耕不辍,坚持自己的创作,数十年如一日,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文学梦想。
还有我们网协的许多年轻的作家们,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写作,靠着一些微薄的薪水维持生计,坚定地走在十几年前我们走着的路上。
这些人,都只是成千上万地朝着梦想而去的人们中的一员。
我不知道他/她们在将来是否能走出他们自己的路来,但我知道坚持和专注,是捍卫自己梦想的唯一道路。
我也将和他/她们一起,继续努力坚持和专注自己的创作,捍卫自己的梦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