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御九秋:我的创作观--专题
网络文学蓬勃、鲜活地在这个时代生长着,以它的无限想象,以它的烂漫可爱,以它的现实沉思,给予这个国家数以亿计的读者以各种形式的能量与元气,创造新的奇迹与可能。
网络文学旺盛生发,始于写作初心,成于时代机遇,更离不开所有写作者一点一滴的耕耘。无论是知天命的阅历还是Z时代的新浪潮,他们眼睛里闪烁着同样的光芒,他们对于写作的每一点思考,都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中国作家网通过推出“网络文学名家谈写作”专题,与众多读者一起重温网络文学名家们的写作初心,分享他们的文学理念与创作细节。我们相信,多元与精彩,都将会在这里呈现。
风御九秋,原名于鹏程,山东威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第十届全委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文在线17K小说网核心作家。代表作《气御千年》《残袍》《紫阳》《参天》《归一》《长生》等。作品曾入选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国作协联合发布的“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名单”,花地文学榜网络文学年度榜单等。曾获“第二届中华文学基金会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
创作观念先于创作本身。文学创作应该与人生追求、艺术生命统一,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的愿望紧密结合,正确的创作初心和严谨的创作态度是所有优秀作者的根。
创作初心,是作者在创作之初要立意高远,明确作品的主题思想要昂扬向上。作者应该立志写出具有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反映民族千年巨变,展现中国百年历程,具有民族精神和时代主旋律的作品。
创作态度,直接决定作品质量和作者的创作生命。树立端正的创作态度是最基础思想建设,以严谨的创作态度贯穿作品始终,是获得读者认可、取得创作成绩的“护身符”和“不二法宝”。
写作细节铸就摩天大楼
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艺通心,弘扬正道,追求德艺双馨的作品气象,是每个作者应不懈追求的目标。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宛如一座精工细作的摩天大楼,正能量的思想核心是根基,精彩的情节是架构,丰富的人物是建材,优美的文笔是装修,缺一不可。德艺双馨的作品要同时具备思想健康、内容精彩、情节引人、人物丰满、文笔生动的特点,完成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融合,才能达到以文化人、以艺通心的创作目的。
要做到这一点,在写作上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点上努力。首先,人物形象立体丰满,人物关系繁简得当。主角要有志气,有正气,有较强的感染力;人物关系错综而不复杂,配角互相不能混淆。其次,构思奇巧,情节生动。再次,语言要规范准确,生动传神。最后,质感厚重,就是作品兼具现实与历史的高度,令人读后感觉磅礴大气,热血沸腾。
摆正读者的位置
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感到趣味性,还能开阔眼界、启蒙心智,受到人生观、世界观的正确引领,是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作者应该立足根本,追求作品的思想性和文学艺术性。在创作过程中,适当地设身处地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作品应该呈现的整体风貌,是很有必要的。作者既要有自身独到的创作理念,也要兼顾读者的阅读体验。这个“度”的把握很重要。
作者应该客观冷静地看待读者的评价,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扬长避短。对读者的反馈,应该心怀感激,然后辩证对待。对于网络作者而言,强大的内心必不可少。在面对读者的评价时,既不能不人云亦云、自我怀疑、迷惘不前,也不能固步自封、刚愎自用。在兼顾读者感受的同时,明确自己的写作风格、写作方向,坚定自己的创作思路,才能写出相对优秀的作品,维持良性的读者关系。
不断寻求突破
作者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方面,脑子里要有一根弦。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实现自我挑战和突破,才能持续创作出好作品。
在创作中善于总结、思考,不断完善,以谦虚谨慎的态度来面对每部作品,虎头蛇尾、狗尾续貂等情况。同时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重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这样才不会坐吃山空、江郎才尽。
在创作中保持清醒和谦逊,不能闭目塞听,不思进取。如果取得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裹足不前,那么一定会面临优胜劣汰。要敢于自我否定、突破旧我。自己的不同作品,尽量要避免雷同,最好杜绝套路化。要努力让每一部作品在选题、取材、立意、故事架构、人物设置、情节布控等方面有所创新,绝不敷衍了事。
十年如一日
写长篇小说是项艰辛的创造性工作,非一日之功。需要专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为功。促使我十年如一日坚持写作的动力,是对文学创作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还有,我至今没有写出让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这是一条探索与提升的路,虽然很辛苦,但我相信苦尽甘来,所有的努力不会白费。特别是完成的作品一部有一部的进步,我就感到劳有所得,乐在其中。在创作《长生》时,我对自己的创作态度和作品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力求用准确生动、规范严谨的语言写出弘扬正能量的思想和情节,注重作品的整体质量,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影响,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对于网络文学而言,不应该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放在创作的第一位。真正的作者最看重的是作品本身,写出一部好作品所获得的成就感无可替代。就这好比十月怀胎生儿育女,好孩子不愁没人爱,同样,好的作品不愁没有读者或得不到认可。对此,立志长远的网络文学作者应该有客观而清醒地认知,一定不要舍本逐末。
汲取传统文化精粹
要想写出更好的作品,还需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将传统文化成为创新的源泉,为传承文脉而不懈探索,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中华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创作的养分,传承与创新两者之间并不矛盾,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汲取传统文化精粹,以史鉴今,同时优秀的传统文学作品是我写小说的秘诀。我的几部作品都是百万字的长篇小说,我特别注意章节间的衔接和悬念的设置,注重人物形象的设置和塑造,涉及历史知识尽可能客观严谨,提前规划整体与局部的详略处理。而这些方面的技巧,大都是我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思考总结、探索创新得来的。
学习传统文化,需要博览群书,哪怕“但当涉猎,见往事矣”,都是十分必要的。我始终怀有虔诚与敬畏之心,中华传统文学作品有许多值得反复阅读和学习的经典范作,诗词歌赋、话本小说、警世语录……“风月本无主,闲者便是主人”,我想,同样的道理,曲径通幽,传统文学的宝藏,勤者便是主人。每每在翻阅和学习中,我深感学海无涯,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不足,语言驾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阅读量,没有思想的深度和定位,我不会轻易动笔。另外,作者要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而非照搬跟风、克隆山寨,还要学会有选择的阅读,以求在短的时间内,获得相对优化的学习效率。
写作至今,我对国家政策、网站、编辑和读者怀有深深的感恩之心。在我个人的写作历程中,诚然有个人不懈努力的因素,更离不开国家政策对文学创作的大力支持,众多文学网站不遗余力对作者的帮扶、编辑们呕心沥血的栽培和指引,万千读者们的不离不弃。也正是这些给了我不竭的动力和灵感,让我得以坚定地写下去。
生长在这样的时代,拥有良好的创作空间和发展平台,深感幸运的同时,我也深感神圣的使命感,我要再接再厉,写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有美感的作品,与大家共勉。
(栏目策划:虞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