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南山:网文光辉灿烂,不怕长路漫漫
尚南山
01
我写作的时间很长了,从十几岁开始,有30多年了。最开始喜欢写诗,诗歌不仅可以锻炼语言感觉,也开发人的想象力。犹太诗人保罗·策兰写到“春天来了,树木飞向它们的鸟”,这是诗人的想象力,了不得。
后来开始写小说,写过几十个短篇小说;诗歌和小说都在期刊上发表了,上过《人民文学》和《诗刊》,得过若干文学奖。我先后出过两本诗集,两本小说集,一本随笔集,按照简单划分那些作品属于传统文学范畴。
由于工作原因,我接触网络文学非常早,2000年,那时候网络文学还没有进入商业化阶段,作者完全出于个人兴趣爱好而写作,尽管不挣钱,但文学写作还算是一个志向。
当时我在文学期刊做编辑,我们杂志和其他几家报刊联合开展“联网四重奏”活动,我几乎整天泡在网上,目的是为了寻找有价值的作品,发现和培养新生文学力量,并开始断断续续写网络文学评论文章。
没想到就此和网络文学结缘,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更没想到我也会成为一个网络作家。
02
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不受形式限制的,之所以产生新的形式,那一定跟时代变化有关,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网络时代既然来了,网络文学就有它的合理性,也应该有它的位置。
事实也是这样,网络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是数以千万计的作者和数以亿计的读者共同创造的当代文化奇观,他的价值和意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呈现出来。
我跟网络文学深度接触始于2008年。当时我所供职的文学期刊和中文在线17K小说网合作,主办了“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我是活动的主持人。这个活动历时八个月,规模空前,对网络文学主流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然是网络文学领域官方与民间合作规模最大的一次活动。
在此之前,我已经开始从事网络文学研究工作,2006年我在《红豆》杂志连载了研究成果,后来集结出版,成为网络文学领域的第一部“文学史”。
2009年3月之后,我成为网络文学职业工作者和研究者,参与了鲁院网络作家班创建等一系列推进网络文学发展的基础工作,至今已经出版了七部专著和论文集。
和网络文学结缘,是我所愿,也是我的幸运。
03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一直心有不甘,从事创作才是我的“理想”。2015年10月,工作有了调整,我的业余时间完全可以自由支配了,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写网络小说,我要过把瘾。
这么多年浸泡其中,每个阶段网文的代表性作品,我基本都读过,与网络作家也有很多接触,但从研究的角度讲,没有真正进入写作现场,仍然是一种缺失。
如果进入每天更新的状态,并与读者展开互动,我的网络文学研究将会获得更为深切的体悟,写出来的文章将会带着网络的温度。
带着这个目的,我与17K小说网进行了写作上的合作,签约创作了两部历史小说《大明才子风云录》和《大海商》,后来还与凤凰书城签约,创作了历史小说《大明边城》,差不多四年时间,我写了473万字。其中《大海商》正式出版。
04
和七猫签约的这部《海上风云》是一部民国抗战小说,计划从1929年写到1949年。
大家都知道,这20年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阵痛,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其中从1931年到1945年这14年的抗战历史十分悲壮,涌现出一大批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可歌可泣,值得铭记。
我希望写出那一代人在血与火的历练中的成长过程,写出伟大的民族精神,以及在极度残酷、冰冷的环境中人的良知、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另外,和七猫合作,我还有点私心,是想进一步了解APP平台与PC端在写和读方面究竟存在哪些差异,更想深入探究“免费阅读”对网络文学发展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就这些问题,我曾和很多网站的编辑有过探讨,但自己有机会亲身体验,感受会更真切。
作为一个研究者、一个作者,我看到了网文的灿烂光辉,也深谙其中的经验法则,但为文和为人同理,还是要正,要有格调,有操守,不怕长路漫漫,一步一个脚印,就没有白走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