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古代小说

网络时代 经典文学渐行渐远

发布时间:2012-05-16 来源于:西南商报 作者: 江耘 点击数: 362次

  早晨踏上开往单位的公交车后,李晨很自然地掏出手机看着前一晚看到凌晨的网络小说;午饭后,李晨习惯性地打开电脑的读书网站,继续看着网络小说;晚上躺在床上,李晨还是手机不离手,一目十行地阅读着,直至困意来袭。

  网络小说,如今已经成为李晨以及很多年青人生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调味料。网络上也充斥着无数本各种类型的小说,“轻松,打发时间挺好。”李晨说。

  即使在大学的图书馆内,很多时候,一些经典文学也少有人问津,更多的大学生们将目光锁定在演讲、营销、成功之道等类的职场书籍。

  “网络时代,经典离我们有多远?”从事文学方面研究的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蒋承勇不禁发出如此疑问。

  “经典离我们有距离,网络加速了我们的文化传播,但是人类在接受网络文化时,往往是快餐式的,浅尝而辄止。”蒋承勇表示,网络文学让人的心灵变得缺少选择,让接受者变得内心浮躁,而且在接受的过程中变得眼花缭乱。

  廖传勇是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汉语言文学的学生,今年9月他的首部作品《住在身体里的第三者》将正式出版。作为一名90后作家,他坦承,现在的年轻一代离经典文学的距离都较远。

  廖传勇表示,现代人其实阅读量很大,但是基本是看网络文学,不愿意阅读经典作品,“年轻人远离经典文学与高节奏生活有关,网络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小说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蒋承勇认为,网络文学往往是非经典的东西为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养成,仍需要在经典的东西里面去找。

  对此,廖传勇感同身受。廖传勇有一个习惯,对感兴趣的学科,会让老师推荐这一领域内的经典书籍进行阅读。“阅读经典可能会耗费时间,而且比较累,但是会在短时间内对我的文学积累有很大帮助,让我少走弯路。”

  “年轻人应该接受网络,把网络上正面的积极的东西运用好。但是不要认为在网络上什么东西都有了。”蒋承勇强调,经典的仍然在传统的纸质书籍里,“我们应该在纸质的经典作品里去寻找人类文化的根,来滋养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境界,完善我们的人格。”

  “适度离开网络,回顾书本。”蒋承勇呼吁。

  网络时代,因为与经典文学的渐行渐远,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出担忧,网络会让中国整体阅读水平降低。

  陆建德以英国狄更斯为例,狄更斯的作品有复杂的句法,巧妙的幽默,词汇量也非常大,但仍能为英国百姓所接受,十分不容易。

  “那个时代英国人的整体文化水平是高的,我们需要反思。”陆建德表示,现在如果中国年轻人只能阅读简单的文学作品,即使有大学文凭,但是实际上文化水准是低的。

  “看过什么网络小说?呵呵,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对于记者的提问,长期阅读网络小说的李晨摸着手机笑道。

  “阅读熟悉的东西,一目十行,是一种本能性的东西,好像在跑步机上跑步的行为,实际对自己并非好事。”陆建德也给年轻人一些建议,有时候要去阅读一些不太熟悉的东西,读的东西你要遇到障碍,遇到障碍你要去消化它,面对与这样的文字的搏斗,阅读才最终是快乐的。

  由于年轻一代的阅读懒惰,陆建德有些痛心地表示,如果将鲁迅说成上个世纪的“80后”,对比如今的“80后”、“90后”,感觉很对不起他们。“"80后"有的已过而立,世界上有些杰出的文豪,这个年纪段都已离开了世界。”

  不过,陆建德对年轻一代也持有乐观态度,相信他们当中能够出一些文学巨匠。不过,他乐观的前提是,当代的普及教育虽好,但要防止将国民的文学水准都教育到一个层次上,“文学作品应该是提升大家的阅读能力,而非将就。”

  作为“90后”作家,廖传勇在翻阅了很多同龄作家的作品后承认,相比经典作品,他们的文字显得稚嫩。

  不过,廖传勇相信,社会舆论对年轻一代的批评同时也是一种鞭策和动力,相信再过一段时期,他们这代作家会出现一些有深度的作品和文字。“我们写的东西最终是要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些帮助。”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古代言情网络小说的“反言情”主题

    古代言情网络小说虽有“言情”之名,却始终存在着“反言情”的主题与 书写络脉。从历史同人到清穿、宫斗、宅斗,这一类型演变过程也是“反言情”趋势越 来越突显的过...[详细]

  • 2024青年学人看网文:若是月亮还没来

    2024年对于网络文学来说又是风云诡谲的一年,于激荡中站稳脚跟,于危机中促发新生。短剧冲击,AI裹挟,文旅伸出橄榄枝,网络文学一面不忘来时路,与读者们的心灵同行,一面勇敢...[详细]

  • 网络文学出圈更出彩

    依托互联网和新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网络文学扬帆远航,风光正好,继2022年大英图书馆首次收录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后,2024年11月,包括《诡秘之主》《全职高手》《庆...[详细]

  • 网络作家 PK DeepSeek,谁赢了?

    DeepSeek可以说是送到面前的选题。要做,也必须做,而且相当适合网络文艺的版面。如果说AI对文学创作造成了冲击,那么首当其冲的便是网络文学。与其他的文学类别相比,网...[详细]

  • 网络文学的两个传统,由《大奉打更人》说开去

    网文读者可以用网络文学自身传统去解释和补充他们面对的虚构世界,即便过于奇异,仍旧可以说服自己接受设定,并且为之后遇到的更加奇异的世界设定做铺垫。但是社群之外...[详细]

  • 专家分析中国网络文学新年新走向

    在走向多元化、类型化的同时,中国网络文学在政府引导和商业投资等多重力量的推动下,身不由己地经历了持续高速发展,从草创到辉煌,从草根到主流,如同四面八方的河流汇入...[详细]

  • 李玮:跳出“严肃/通俗”的框架,在媒介变革的视野中审度

    【编者按】新技术的应用、消费群体的多样化以及创作方式的创新,让网络文学的形态与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推动网络文学从传统模式向更广泛的文化领域迈进,从单一的阅...[详细]

  • 向网络文学评论取什么经?

    1月8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办的第四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发布典礼在京举行,共评选出优秀评论作品52件、优秀组织6家。每两年举办一届的...[详细]

  • 工业题材的网络文学表达

    作为互联网技术催生的新文艺类型,网络文学诞生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之中,有责任紧跟时代、记录时代,以新形式新内容开辟文学新境界。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前期,通过玄幻、穿...[详细]

  • 2024网络文学:类型创新多样 新兴题材频出

    2024年,网络文学创作进一步贴近时代生活,包括“老年人”“新职场人”等在内的新群体加入网络文学创作和阅读队伍中。类型创新更加多样,题材表达更贴近现实,无论是类型...[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