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古代小说

凌濛初戏曲小说中的侠义作品考释

发布时间:2010-07-26 来源于:网络搜集 作者: 佚名 点击数: 502次

  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吴兴)人,曾先后任上海县丞、署令事、署海防、徐州判等职。崇祯末年,为抵抗农民起义军呕血而死。一生著述颇丰,多集中于小说戏曲方面,惜其作品多已失传,在其存留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二拍》)及部分戏曲中有一些侠义作品,它们很少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拟就这些侠义作品作一考察。

  《二拍》所收的侠义小说共有四部,其中在《拍案惊奇》[1]中有三部,它们分别是:卷三《刘东山夸技顺城门 十八兄奇踪村酒肆》、卷四《程元玉店肆代偿钱 十一娘云冈纵谭侠》、卷十九《李公佐巧解梦中言 谢小娥智擒船上盗》;《二刻拍案惊奇》[2]中有一部,即卷三十九《神偷寄兴一枝梅 侠盗惯行三昧戏》。这些作品都不是凌濛初独自创作的,其故事均有其所本,多为前人旧作的收集和改编。有的甚至是原文照录,只是个别字句有所增减、删改,或者把文言变成白话,不但正文是如此,入话也多有因袭。

  (一)

  我们先看一看《拍案惊奇》卷三《刘东山夸技顺城门 十八兄奇踪村酒肆》这部小说。其入话有两个小故事,其一,言汉武帝时胡人献一猛兽,能降虎;其二是言有一举子为一老妇人遭儿媳虐待抱打不平,最后在其儿媳的高超武艺下服输退缩。这两个故事均有来源,前者在相传是[汉]东方朔撰的《海内十洲记》、[晋]张华撰的《博物志》卷三和[宋]李昉等人编的《太平广记》卷四《月支使者》中都有记载。《海内十洲记》与《太平广记》所载的内容基本一致,有许多语句完全一样,《拍案惊奇》卷三中所载的亦是如此,《博物志》卷三记载的则比较简略。《太平广记》云该事出自《仙传拾遗》,但《海内十洲记》的撰写年代远比《太平广记》及《仙传拾遗》早,而二者的故事情节及许多语句完全相同,将《拍案惊奇》卷三与《海内十洲记》和《太平广记》相对照,发现也有这种情况,故事发生的时间,猛兽所献地点也与以上两者相同。由此可以看出,《拍案惊奇》中所载的故事最早来源于《海内十洲记》。至于凌濛初收集的这个入话到底是本自《海内十洲记》还是《太平广记》,据《二拍》中有许多小说改编自《太平广记》(1)推测,这个故事改编自《太平广记》的可能性较大,只是二者就故事发生时间、人物略有不同。

  《拍案惊奇》卷三入话的第二个故事与《古今闺媛逸事》卷二“画石讴姑恶”条引《剧谈录》[3](P.584-585) 情节类似,只不过后者较前者的时间交代得更具体一些。言此事发生在唐僖宗咸通年间,而《拍案惊奇》仅言及唐代;后者言抱打不平者为左军张季弘,前者则言其为一应试举子,由此可以判定,前者所描述的这个故事系对后者的加工、改编。

  《拍案惊奇》卷三正话所描写的是刘东山夸技遭辱之事,在[明]宋懋澄《九籥别集》[4] (P.221-222)卷二《刘东山》和潘之恒《亘史》[5] 外纪卷四《刘东山遇侠事》中均有记载,而且故事内容大致相同,《亘史》中所载只是在个别字句与《九籥别集》略有出入,其改动字句见下表:

  《九籥别集》卷二《刘东山》 《亘史》外记卷四《刘东山遇侠事》

  “……于跗注中藏矢二十簇” “……于两膝下藏矢二十簇”

  “箭房中新矢数十余” “箭房中新矢二十余”

  “晚遂同下旅中” “晚遂同下旅店”

  “腰间骡马钱一借” “腰间骡马钱快送”

  “魂梦之间时与卿并辔任邱” “魂梦之间时与卿并辔任丘”

  “既以安顿” “既已安顿”

  “举火烘煎饼自啖” “举火作煎饼自啖”

  从上可以看出,潘之恒《亘史》外纪卷四《刘东山遇侠事》通过对宋懋澄《九籥别集》卷二《刘东山》文中词句的改动,使故事情节显得更衔节一些,语言也显得更加通俗、确切。另外,潘之恒在此篇末尾加注“宋叔意云”,“叔意”系宋懋澄的别号,点明了其所载故事的来源。这说明《亘史》中所载刘东山事系从宋懋澄《九篇别集》卷二《刘东山》改编而来,从凌濛初与《亘史》的作者——潘之恒(1556-1622)的交情上看(2),极有可能是凌濛初《拍案惊奇》卷三所记刘东山事系直接改编自潘之恒《亘史》外纪卷四《刘东山遇侠事》。潘之恒与凌濛初相交颇深,潘氏在其著述《亘史》中曾记载了一些有关凌濛初的逸事,也选录了凌濛初的一些作品,如在其《亘史》外记卷之六《朱无瑕传》中提到万历三十七年(1609),他与凌濛初等人一起在秦淮(南京)结社吟诗;同书外记卷二还收录了记载凌濛初与河阳姬之间感情纠葛的一篇赋《七供》和一套散曲《夜窗对话词》,并对此事予以评析;潘氏又在此书外纪卷之七《刘润玉传》中,对凌濛初因进行通俗文学创作不为世容表示叹惋和同情:“叹余友凌濛初成,最喜新词而难于和,宣不慧为阁笔矣。” 在潘之恒曾参与编校过的《盛明杂剧》中还收录了凌濛初的一部杂剧《虬髯翁》。在凌濛初的著述中有无关于潘之恒事迹的记录,因凌氏的诗文多已失传,故很少发现。就目前发掘出的材料看,在潘之恒死后,凌濛初和曾与潘之友人陈元素一起参与了潘之恒《鸾啸小品》的选评,如陈元素《潘景升〈鸾啸小品〉》云:“选评之役,余与吴兴凌初成氏,皆髯所弟畜,髯二十年以长,故不能以字呼之。”由此可见潘、凌二人的交情之深,另外,我们只要将凌濛初的《拍案惊奇》卷三记刘东山夸技遭辱一文与潘氏《亘史》中的《刘东山遇侠事》相对照,就可以看到前者将潘之恒改动宋懋澄《九籥别集》卷二《刘东山》的词句原封不动地加以引用,其它如故事中的人物、时间、地点、情节等均与《亘史》外记卷四《刘东山遇侠事》一文相同,只是凌濛初将《刘东山遇侠事》中的文言语句改为通俗的白话文,人物的形象、对话、心理描写得更加丰富一些而已。在故事的结尾,凌濛初增添了揭示神秘少年——十八兄之谜的叙述,在文中又加入了一些劝世之语。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回眸中国网络文学20年:渊源有自 流变创新

    1998年3月,蔡智恒于一个春雨夜在键盘上敲出了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第一句话,然后花了两个月零八天的时间在网络上完成了长达34集的连载。这被认为是中国网...[详细]

  • 渊源有自 流变创新--新闻

    1998年3月,蔡智恒于一个春雨夜在键盘上敲出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第一句话,然后花了两个月零八天的时间在网络上完成了长达34集的连载。这被认为是中国网络文学...[详细]

  • 重读《狂人日记》:论鲁迅与科幻的渊源--文史

    原标题:《狂人日记》是科幻小说吗?——论鲁迅与科幻的渊源,兼论写实的虚妄与虚拟的真实摘要 本文从文学史、科幻诗学、再思写实主义的角度,对鲁迅《狂人日记》做出尝...[详细]

  • 渊源有自 流变创新——回眸中国网络文学20年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及网络文学20周年之际,上海市作家协会评选了 “中国网络文学 20年 20部作品”,猫腻的《间客》、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今何在的...[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