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作家和编剧身份的转换
有读者问,我如何在作家和编剧双重身份中实现转换,我认为,写作都有共通的地方,它需要想象力,需要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需要对人物性格进行密切观察,观察以后成为素材记在脑子里,在写小说和编剧的时候都是可以运用的。我是怎么转换的呢?我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修过一门课叫电影写作,认识到创作电影要求更多的是技巧。因为戏剧这个东西没有高潮,没有危机,没有人物冲突是不可能成为电影的,电影和戏剧是紧密相关的,而小说可以没有所有这些元素。所以我觉得如果小说能够有电影的这些元素,比如人物对话里的动作性,就是推动剧情往前走的这种动作性,小说会更好看。如果你想通过小说告诉读者一点什么,那么未尝不可以用电影的一些技法去弥补小说节奏慢的劣势。现在的人跟过去不一样了,现在有各种媒介,比如说网络、电影、电视剧等等,不能要求人们现在读小说还像19世纪那样,那个时候小说是人们唯一的娱乐,唯一的消遣。所以小说的创作必须求变,电影实际上有很多地方是可以帮助小说的。
谈起《金陵十三钗》的创作缘起,严歌苓说:《金陵十三钗》的准备花了好长时间,因为我觉得在海外的华人比在国内的华人更爱国,因为在海外的华人不管怎么样,多多少少都有点受种族歧视,所以这种民族自尊总是非常非常敏感。那么对于日本侵华史或者对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纪念或者搜集资料,都是一直在做,所以我从1993年,1994年开始参加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他们搜集到,因为从国外搜集南京大屠杀的各种照片,各种资料,包括16毫米的电影,胶片,都比国内要容易,所以他们的资料很全,每次看完这些图片展,我参加这些集会,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我特别想写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这个惨绝人寰的大事件的一本小说,一直到后来觉得愿望还是实现了,因为我要是真的去写大屠杀可能也写不了,我必须要有一个凄美的故事,一方面是残酷,一方面是美丽,我才能写,这是我个人审美的一个选择。
具体说到《金陵十三钗》与张艺谋的合作,必须得说到一个人,那就是当时任《十月》副主编的周晓枫。她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小说《穗子物语》的编辑。当时她刚刚被张艺谋选做文学策划,她就向张艺谋推荐了这本小说。但当时这部小说的版权已经卖出了,张艺谋导演又把它给买过来了,所以这是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最后还是做成了。我和刘恒都是编剧。写作都是痛苦的,都是艰苦的,都是寂寞的,有意思的事也是在写作的时候苦中作乐吧。
严歌苓,著名旅美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先后创作了《少女小渔》《天浴》《扶桑》《人寰》《白蛇》等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金陵十三钗》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年5月出版。
(编辑:moyuzhai)严歌苓
严歌苓,著名旅美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扶桑》(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长篇小说奖”)、《人寰》等。短篇小说《天浴》(根据此作改编的电影获美国影评人协会奖、金马...[详细]
林白:女性化写作代表人物
主要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说吧,房间》《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致一九七五》等,中篇小说集《子弹穿过苹果》《回廊之椅》等多部,散文集《前世的黄...[详细]
当代小说作家:孔捷生
孔捷生,原籍广东省南海县。1952 年 11 月 11 日生于广州。1968 年到广东省高要县农村插队落户。1970 年转至海南岛长征农场当工人,在鸿蒙未开的五指山区深处砍...[详细]
当代小说作家:康濯
1943 年创作了《腊梅花》、《灾难的明天》等短篇小说,反映边区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新气象。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任晋察冀边区《工人报》和《时代青年》主编。参加土...[详细]
当代小说作家:峻青
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黎明的河边》、《海啸》、《血衣》等小说。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四届理...[详细]
当代小说作家:高云览
日本投降后,他重回马来亚,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参加了反对内战的民主斗争,成为陈嘉庚等创办的《南侨日报》的“大股东”之一。1949年,他被新加坡英国殖民当局驱逐出境。...[详细]
当代小说作家:高晓声
高晓声,1928年生,江苏武进人。小说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分会专业作家。他的小说作品对了解中国当代农民的心态及其40年来的历史命运,是颇有稗益的。...[详细]
当代小说作家:冯苓植
冯苓植,生于1939年,原籍山西省代县。幼年时因战争随父母颠沛流离,先后在四川、陕西、山西、河北等地生活过。 1949年随父母迁居内蒙古自治区,间或工作,间或学习...[详细]
严歌苓:华语文学长期被忽略
在参加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作家中,以特邀嘉宾身份出席会议的严歌苓格外引人注目。根据她的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金陵十三钗》,即将于下月公映;由她编剧的...[详细]
中外文化撞击的空间:《少女小渔》
短篇小说《少女小渔》这部作品笔墨集中地刻画出了中外文 化撞击的特殊情境,它的故事情节紧紧围绕异域生活中最敏感、也是最具文化冲突尖锐性的身份及情感认同问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