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顶峰《三体·死神永生》
这部书是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最新科幻作品,也是《地球往事》系列(一般通称为《三体》系列,前两部为《三体》和《黑暗森林》)的第三部。
自从刘慈欣的《三体》和《黑暗森林》出版并且大获成功后,全国的科幻迷就对该丛书的第三部翘首以盼。这部书的完成标志着《地球往事》系列的结束,以及一大批新的故事的开始。
近日作者刘慈欣在博客发布完成创作的讯息,日前也有该书上市开售的新闻传出。特此推荐这部经典科幻小说的新作。同时转载作者博客文章,以助于大家对作品的进一步了解。
36万字。
至此,《三体》系列全部完成,共三部,88万字,算是很长的一本书了。
最近,几乎每天都收到电邮、短信和电话,催第三部,时间长了,感觉自己成了欠一屁股债的杨白劳,耳边不时响起黄世仁的声音:大刘啊,大年三十帐不过夜,拿闺女抵债吧。
其实这本书写的不算慢了,《黑暗森林》2008年出版,以后有一年多的时间因外部原因没有写作,第三部也就是写了一年左右。就是算上没写的时间也不算长,36万字的一部长篇,要保证质量,怎么也需要三四年的时间。
我们一直在呼唤精品,可精品是怎么来的?以长篇小说而言,首先需要时间。当然,肯定有那样的天才,漫不经心随手涂鸦,即成旷世经典,但这样的人肯定百年难遇。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作者,写长篇小说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要一砖一瓦构建一个世界,要与自己的心灵进行漫长的对话。
但即使没有读者的催促,我也不可能花三四年写一部长篇。这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笔者也不能免俗。现在,耐的住寂寞的作者,同坐怀不乱的男人一样,不能说没有,但极其罕见。
想快些写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种危机感。我感觉自己的创作就像一个导游,带着读者去游览自己的想象世界。我带的这个团已经转了十余年,可到现在连一半的景点都没转完,还不算那些新开发的景点。所以心里总是有些焦虑。因为我知道,意外随时都可能出现,洪水可能挡住我们的路,我们的大巴可能被枪手劫持。作为一个老科幻迷,我知道这不是忋人忧天。
在国内科幻可能遇到的种种意外中,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可能出现的社会动荡。在这次笔会上,我对读者朋友说科幻是一种闲情逸致的文学,他们都不以为然,但这是事实。只有在安定的生活中,我们才可能对世界和宇宙的灾难产生兴趣和震撼,如果我们本身就生活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科幻不会再引起我们的兴趣。事实上,中国科幻的前三次进程中的两次,都是被社会动荡中断的,社会动荡是科幻最大的杀手。现在,平静已经延续了二十多年,感觉到在社会基层,有什么东西正在绷紧,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随时都可能出现。但愿这只是一个科幻迷的忋人忧天,但愿太平盛世能延续下去,那是科幻之大幸。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在科幻世界中的行程还是应该快些,在这第二人生中,我们应该及时行乐。引用《死神永生》中的一句话:那一刻,沧海桑田。
(编辑:moyuzhai)二次元硬科幻小说《异常生物见闻录》
网文的科幻大类基本上被无限流,末日流,太空歌剧类及其衍生品种给占领了,在这一片作品中,大眼珠子的这本长期处于科幻月票榜前三的“二次元硬科幻”就比较显眼了,这是一...[详细]
诡异无限流小说推荐
当今的网络小说,如果仅靠某种元素,似乎已经无法刺激到读者的阈值。很多网络小说呈现出“综合”的倾向。尤其是近年比较火的”模拟器“流小说,更是比无限流更上一层楼...[详细]
天瑞说符《我们生活在南京》:世界科幻的中国情怀
对于大多数中国作家来说,西方科幻文学作品制造了“影响的焦虑”,也成为“经典的规约”,而《我们生活在南京》极为可贵地呈现了世界科幻的中国情怀。95后作家天瑞说符...[详细]
传统资源推动科幻网文想象力再生产
近年来,因新技术、新媒介和新美学理念的全面介入,产生了新的创作迭代,网络科幻小说作为当代新媒介文艺的特殊类型,以及中国传统玄学文化资源的符号再现或想象力再生产...[详细]
科幻评论始终在寻找同路人
一篇受普通大众欢迎的评论,无论在学术上多么远见卓识,都需要接地气,说人话。而科幻评论其实是在寻找同路人,也是在照亮别人的科幻之路。想谈科幻评...[详细]
科幻网文,年轻人的星辰大海--科幻
近年来,科幻小说与网络文学的交融,孕育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特别是在中国科幻银河奖这一科幻文学的至高荣誉中,网络文学作品的获奖身影愈发频繁。从远瞳的《深海...[详细]
网络文学赋能科幻创作的更多可能
科幻网文在书写“中国故事、中国经验、中国想象”的过程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和影响力。特别是近两年来,中国科幻网文数量激增,精品佳作持续输出,已经形成了百花...[详细]
网络科幻小说的神话叙事: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与未来幻想的
在媒介变革的当代网络文学创作语境中,中国传统文化与未来幻想的美学交汇点两种叙述模式共享着中国文化的想象力资源。通过构建具有“神话思维”和“科学理性”的故...[详细]
站在科幻创作的“起点”
你是不是曾经从梦中醒来,半醒半寐中分不清梦境和现实?你是不是有过一直做同一个梦,却想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的经历?这正是第35届银河奖最佳科幻网络文学奖获得者城城与...[详细]
从编辑到作家,她在科普科幻之路上阔步前行
“在最初做编辑时,我曾经编写过不少科普文章或科普图书,但那时并不署名。而想成为一名作家,必须得创作原创作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编辑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