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小说 > 通俗畅销

王闷闷新作《咸的人》出版

发布时间:2021-09-20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王闷闷新作《咸的人》出版
 
陕西省90后作家王闷闷新作《咸的人》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一部讲述传统制盐的特殊劳动人民生活的小说,包含对传统制盐工艺的介绍,以及陕北风土人情和当下农村存在的问题等等的进行了详略不等的描写。
 
主要是七家人的生活,父辈们在做盐的同时,很自然的引出对儿女们将来的期盼,将来做什么、婚姻大事一系列的有着自己心中的规划。生活总是千变万化的,时时刻刻做着出人意料的决定,人怎么能琢磨透。时代变迁,国家修路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制盐营生很显然不适合存在了,父辈子女的想法各异。子女们的反抗,各式各样。有的过一天是一天的整天无所事事,有的要上进走出去,有的逆来顺受,有的默默的奋斗无声无息……之间产生的爱情,又该何去何从,纠缠不清。
 
 
关于《咸的人》
——作者的话
                        
首先只是一个开始,然后也是一个开始
新书《咸的人》经过几个月的蒸煮,至于模样、颜色、味道、形状、内涵怎么样?我想说好。
我一向欣赏热爱的前辈路遥,在他《早晨从中午开始》里写到:在《平凡的世界》写完后,记起了杰出的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几句话:……终于完成了。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只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
在这里,感谢一路给予我支持的亲人、爱人、朋友和读者们!
 
 
关于《咸的人》
——作者自白
 
我叫王震,笔名王闷闷,一九九三年生于陕北的一个小村庄。陕北是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我很荣幸自己能生于这片土地上,那一黄土,让我的心身舒畅,迷恋不已。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来到了大城市,现在是为了读书。在繁华的城市,我不断的思念那片贫瘠而又荒凉的土地,我意识到,它才是我一生的留恋,离不开,更是我最好的生活地。
 
作为90后,我觉得“90后”这样的标签什么的,对我没有任何影响。社会是很浮躁,但我完全可以选择不浮躁。我做自己的事情,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专心致志,我的生活态度就是这么简单的词汇。因为我喜欢文学,也就有无限的热情对待文学,我不求我的文字给你带来震撼,只求能给你带来一股朴素真实的感觉。我没有出版过书,这是第一部。觉得文学已然成为了我身体和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拥有它,我才能活得快乐活得自在活得充实。
 
我是农村孩子,我感觉很幸运。来到大城市后,我才晓得什么是真正的贫瘠。城市的土地上只能生长起高低不等的楼房、纵横交错的马路,带来了拥挤的人群、车流,热闹喧哗的生活,却让人们忘记了一些本质的东西。我怀念我的家乡,家乡的土地,土地上的人们,人们之间的情意。我要用文字表现出来。
 
我一直都在
对文学,活着,写着,爱着。
 
 
作者简介:
 
王闷闷,真名王震。1993年生人。陕西子洲县人。在校期间曾获数十项大小不等的文学类奖项,有长篇《咸的人》《活人》《米粒》《寂》《静》等;中篇《高四生活活了谁》《活着就为那口吃》《戴面具的列车》等。作品在各大网站发表。现就读于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书籍小贴士:
 
书名:《咸的人》
作者:王闷闷
出版: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页数:298
书号:ISBN978-7-5513-0762-8
 
 
相关评论:
 
 为人群画像,为生命画魂
 ——读王闷闷的长篇小说《咸的人》
 
文 / 安 黎
 
王闷闷是我在网络中结识的一位文友。从虚拟世界的互动,延伸至现实世界的走动,我和年纪尚幼的小友王闷闷,曾有过数次面对面地交谈。作为九零后出生的一名大学生,王闷闷显现出了与其年龄不相匹配的老成持重,也崭露出了令人惊异与欣喜的文学才情。初涉文字,他便出手不凡,写出了一部名为《咸的人》的大块头长篇小说。这部数十万字的长篇,不论其生活的包容量,还是艺术的表现力,都可圈可点,可称可赞。
 
在阅读《咸的人》之前,我对“盐民”闻所未闻,只知道世间存在着播种收割的农民,放养牲畜的牧民,和撒网捕捞的渔民。这个民,那个民,反映的只是人与人谋生手段的殊异。靠什么谋生,就被称作什么民。以此类推,盐民就是依靠掏挖盐提炼盐而讨得生计的一个群体。但这个群体,过于沉默,似乎从未发过声,他们隐匿于社会的幕布之后,在无人留意的缝隙中,艰难地蠕动,辛勤地劳作,默默地来,又默默地去。一个群体如此地寂然无语,很是令我错愕。究其原因,还在于这个的群体既没有自己的代言人,又无人主动站出来替他们代言。于是,他们的生存,他们的命运,他们的欢悦,他们的苦痛,都像是密闭于罐头瓶中,无法传达给外面更为广阔的世界。
 
作为盐民的儿子,王闷闷对这个群体,不但异常熟悉,而且怀有浓郁而炙热的情感。除他之外,盐民的子嗣有无人考上大学,有无人有大的作为,我未经查证,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王闷闷是盐民中第一个涌现出的笔杆子,是第一个用笔来再现盐民生活和表达盐民心声的作家。他用饱蘸深情的笔墨,为自己的先辈与同辈画魂,为那个鲜为人知的群体画像。
 
基于盐民生活的独特性,王闷闷的这部长篇小说所书写的生活,给人罕有的陌生感与新奇感。这种新异的阅读体验,足以吸引人将洋洋数十万的文字,一口气读完。小说以一种时而相互交错时而独立并行的复式结构,以一种近乎于照相机快门闪烁的急不可耐的叙述节奏,呈现了两代盐民的生活态势和情感图谱。不一样的生长背景,不一样的生存模式,繁殖出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与灵魂图案。但相同的是,人性的善良,生命的坚韧,脊梁的挺拔,性格的倔强,都通过一个个的细节描写,宛如朵朵涟漪,丛丛菊花,悄然弥散,迎风绽放。生存的压迫,生计的困窘,青春的迷惘,理想的飘荡,以及爱情的甜蜜与苦涩等等,都一一跃然于纸面,浮现于读者的眼前。
 
苍生,是我阅读这部小说时,脑际不断闪现的一个词。芸芸苍生,在大地的褶皱里潜伏,为生计劳碌,为生活奔波。他们像草芥,像微生物,与社会潮流隔膜,与主流人群隔阂。这些所谓的老百姓,尽管被媒体美化为主人翁,但实际上,他们连配角都不是,甚至连观众都当不了。他们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姿态,为活着而活着,为安妥肉体而摧残肉体,在一种混混沌沌的无意识当中,自生自灭。
 
这部小说的叙述,有着赛场上竞走般的急促与快速。这样的叙述方式,是王闷闷表达欲望之强烈之迫切的直接体现。王闷闷宛若一个被禁言多年的人,突然遇到了一次倾诉的机会,他便恨不能一口气将满肚子的话,一股脑儿地和盘托出。这样的叙述,仿佛疾风暴雨那般,很是酣畅淋漓,但也容易出现树枝被掰断之后的那种明晃晃的“硬茬”。王闷闷的语言,用九零后的标尺对其衡量,已有模有样,但按一个成熟作家的标准来要求,仍有待于磨砺和提升。
 
《咸的人》只是王闷闷迈步的第一个脚印。年纪尚幼的他,还有千里万里的长路等待踩踏。但我相信,不俗的开端,一定会引领他进行更有深度与更有高度地勘探与攀登。要盖高楼,打好地基是关键中的关键。我希望王闷闷不要受浮躁世风的引诱,不要沉溺于对“一夜成名”的追逐与期待之中,而是以敬畏之心真诚面对文字,以理性之心审视自己的内在世界,以敏锐之心捕捉与解析自己之外的繁复社会,以平常之心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善待学业,善待天下所有的人和事。
 
文学非一日之劳就能成全其美,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和修炼过程。只有扎实为学,苦练内功,才能水到渠成,开花结果。
 
 
名家推荐:
 
将文学视为生命的一部分,用文学的呐喊讲述盐民的故事,将读者带入鲜为人知的“咸的人”的心灵世界,闷闷进行了大胆尝试,路子可取,精神可嘉。祝贺闷闷,相信你会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迎来新的曙光!

——蒋惠莉(原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现任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谁说陕西乡土文学断代,90后王闷闷站出来了。作者传承并突破传统文学精神的怀乡路径,试图勾勒出崭新一代心中的田园面孔,关注并痛心疾首地善待人和土地,值得点赞。

 ——和谷(国家一级作家)
 
能写长篇小说的人已经了不起了,水淋淋的年龄更令人震惊和欣喜。陕西文学后继有人,多么值得庆贺啊。粗略的浏览了他的长篇小说《咸的人》,洋洋洒洒二十多万字,对于精力旺盛成名成家的专业作家不算什么,而对于初出茅庐的王闷闷来说,简直就是奇葩和惊艳,后生可畏啊。还何况,叫一个闷闷,取这样名字的人要么没什么文化,要么内心强大,大俗即大雅。显然,这个让人敬畏,心生欢喜的少年,或者小伙子,绝对是后者。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相信年轻读者也应该喜欢,因为他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幅陌生的场景——盐民的生活。       

——杜文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一个90后作者将长篇小说写的这么老练,使我十分惊讶,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有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作者能够贴住人物写,按住人物写,笔触始终不离开着力塑造人物,而且叙述得有层次,有节奏,有质感。其作品结构和讲述的故事结合的紧密,恰到好处。作品充分地展示了陕北农村时代生活的一个侧面,给读者展示了几个有面目、有血肉的人物。作品的语言幽默而有张力。作者毕竟很年轻,对人生。对人性、对时代的理解能力有限,使作品洞察力不够。

——冯积岐(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咸的人》,盐民的故事,展开了一个特殊行业群体的酸甜苦辣。特异的谋生,辛苦的劳作。生存,寂然,欢乐,苦痛,善良,坚韧,奔波,劳碌,被作者以年轻人特有的创作思维表达呈现。苍生,众生,草芥,人可以被边缘化,但生命不可以边缘。初涉文学,作者即展现出极少见的老成和表现力,从结构到语言,有模有样,可赞。当然,文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成熟的写作者,需要磨砺,包括文字,架构,精神,形而上的提升。愿新人作者,有个璀璨的未来,又有着平实健康的生活。

——唐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为人群画像,为生命画魂 

——安黎(美文杂志副主编,陕西作协理事)
 
 
身为90后一代,能从虚幻的想象中回到坚实的大地,去关注乡土的变革,关注现实的生存,关注普遍人的命运,实属难得。 

——何弘(河南省作协副主席)
 
驾驭文字,闷闷不闷。

——郑彦英(河南省作协副主席)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