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小说 > 通俗畅销

李少君著《自然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发布时间:2021-09-20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李少君著《自然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李少君著《自然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自然集》收录了诗人2010年以来创作的100多首诗作,多与自然有关。诗人李少君是新世纪诗歌界非常活跃的诗人,他提出了“草根性”诗学,参与推动了“地方性诗歌”、“新红颜写作”。他本人的诗歌写作,倡导自然至上,回归自然,主张超越性的关照和关怀,被誉为“自然诗人”。
 
当当网:《自然诗》是诗人李少君最新一部诗集,收录诗人近些年创作的与自然相关的诗歌百余首。诗人早期风格即强调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关注底层经验,近些年,诗人的审美风格发生较大的变化,更多地关注自然的草木山川,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在情怀和风格上靠近古典诗意,《自然诗》收录诗歌百余首,皆是这一风格的体现。
 
凤凰网:李少君是新世纪以来在诗歌界非常活跃的代表性诗人,他的诗歌写作,倡导自然至上,回归自然,主张超越性的观照和关怀,给诗歌界带来一股清新的自然之风,在诗歌界被誉为“自然诗人”。《自然集》收录了李少君2010年以来创作的100多首诗作,多与自然有关。李少君曾谈到,之所以在写作上钟情于自然,是因为他一直生活在美丽的自然之中,并与自然形成默契的关系,相得益彰。正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晓东先生所称:“从李少君的诗歌中感受到当代中国诗坛有可能诞生一种别样的声音和视景”。
 
长江诗歌出版中心:《自然集》,李少君著,收录李少君2010年以来诗歌103首。诗人被一些评论家称为“自然诗人”,诗中的自然常常映照出人的基本残缺。“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抵不上一阵春风”,《自然集》是诗人对自然的深情告白,是诗人与自然的互相唤醒和照亮。
 
《文艺报》:《自然集》收录了李少君2010年以来创作的100多首诗作,大多与大自然有关。李少君谈到,之所以在写作上钟情于自然,是因为他一直生活在美丽的自然之中——从小时候生活的湘乡,到大学时的武汉大学,再到后来的海口、三亚,莫不如此。他在写这本诗集中的作品时,心态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前可能比较固执、极端,但现在人到中年,开始更自然地看待生活,多了一份随遇而安”。
吴思敬、梁鸿鹰、沉河、霍俊明等谈到,李少君在诗歌写作上倡导回归自然,写出了一种绰约的古典风韵。这些诗作表达了诗人在喧嚣社会中对于宁静的向往,在主体破碎的语境中对于主体性的追求。
 
《北京晚报》:这本诗集收录了李少君2010年以来创作的一百多首诗歌。李少君是新世纪诗歌界非常活跃的诗人,他提出了“草根性”诗学,参与推动了“地方性诗歌”、“新红颜写作”。他本人的诗歌写作,倡导自然至上,回归自然,主张超越性的关照和关怀,被誉为“自然诗人”。
 
《北京青年报》:隐士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一时代均有隐士出现。中国的隐士文化可以追溯到春秋中期以前的“巢父隐居”、“许由洗耳”等典故,春秋末期和两汉继续发展,至魏晋南北朝登峰造极,成为隐士文化辉煌灿烂的时期,其时著名的隐士例证有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谢安的“东山高卧”等,均以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道家思想为旨归,以玄、远、清、虚的生活情趣为其向往与追求。而李少君显然秉持了古代隐士文化的精髓,以朴素淡泊为追求,成为一位现代文明的典型“隐士”,他的新诗集《自然集》(长江文艺出版社)中,有不少关于隐士的诗作,《隐士》、《新隐士》、《隐居》、《云国》等诗中都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传达了他做一个现代“隐士”的愿望。
 
《深圳特区报》:聚焦自然,凝思自然,吟咏自然,借自然的抒写表生命之感怀,这似乎是李少君诗歌中一个永远不变的审美基调与艺术主题。某种程度上,“自然”构成了李少君建构自我诗意世界的最为重要的词汇,同时也是我们打开其艺术大门的极为关键的钥匙。最近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自然集》,是李少君近几年创作的百余首抒情短诗的结集,诗人直接取“自然”一词为其书名,显然是暗藏玄机的。确乎,“自然”或许就是李少君所寻找到的诗歌与世界联通的独特孔道,通过对自然世界的简洁描画,李少君的诗歌呈现了寄寓于当代知识分子心间的兼容着古典韵味和现代色彩的人文理想,而在诗章中不事雕琢、自然而然流溢出的情感态度,又给人以本真和亲切的艺术之感。因此,懂得了“自然”一语所深蕴的妙义,也就懂得了李少君诗歌的基本精髓。
 
《深圳商报》:著名诗人、《诗刊》副主编李少君的新诗集《自然集》,日前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据介绍,这本诗集收录了李少君2010年以来创作的一百多首诗歌,其中一些诗歌引起过热烈讨论,被广泛转载,收入百年中国诗歌大典等数十种选本;还有一些则被翻译成英、德、瑞典文等多种文字。
李少君是新世纪以来在诗歌界非常活跃的代表性诗人,他提出的“草根性”诗学,由于切近现实,结合网络时代特征,成为新世纪诗歌的关键词和主导性概念;他参与推动的“地方性诗歌”、“新红颜写作”,也引起强烈反响。他本人的诗歌写作,倡导自然至上,回归自然,主张超越性的观照和关怀,给诗歌界带来一股清新的自然之风,在诗歌界被誉为“自然诗人”。
 
《晶报》: 李少君的诗歌创作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导、教授何言宏认为:“他(李少君)的诗歌,突出地体现了他超越性的精神情怀……像在诗歌界被很多人所熟知与喜爱的《抒怀》、《傍晚》、《二十四桥明月夜》、《神降临的小站》、《故乡感》、《春》、《春色》、《山中》、《四合院》和《咏三清山》等诗作,或者系念于故园与亲情,或者流连与栖泊于广大的自然之中,载欣载奔,沉吟与歌唱,他也因此被诗歌界公认为一位著名的‘自然诗人’。”评论家、长沙理工大学教授易彬则指出:“以‘自然诗人’名之,‘自然’其实也是一种语言风格,当下诗歌风格复杂多样,李少君大致属于直陈心灵的类型,心灵的感发乃是诗歌的源动力。”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导、教授吴晓东先生则结合当下世界性的生态主义潮流称:“从李少君的诗歌中感受到当代中国诗坛有可能诞生一种别样的声音和视景”,“他的生态主义既是一种文化政治的动力因素,也是思维和审美的诗学机制。”
 
《西海都市报》:自然有灵,万物皆诗,这也许构成了李少君进行诗歌创作时的一种基本的美学假设,于是,自然的风物、景致和意境频频被少君纳入诗行之中,它们虽多为直观呈现,但仍显得妙趣横生,韵味无限,并将诗人的思想踪迹和生命态度悄然泄露。《平原的秋天》:“夜晚,整个平原都是静谧的/唯一的访客是月亮/这古老的邻居也不忍心打搅主人/偶尔传出三四声猫咪/夜,再深一些/房子会发出响亮而浓畅的鼾声/整个平原亦随之轻微颤动着起伏”,还有《眺望》:“月夜,柳荫测量潭水的深度/洞箫考验着少妇的耐心/在竹影摇曳的阳台下,溪声/消解了对岸杂沓的脚步声……”李少君追求自然、宁和、静谧、安适的生态理想,通过对诗意无垠的自然世界的情有独钟和反复描画,得以充分彰显。
 
《三亚日报》:李少君的诗作产量并不高,一年只有三十几首。他2006年以来的作品,分别构成了《草根集》和《自然集》。显然,他的《自然集》是《草根集》的姊妹篇,是诗人在草根诗学和自然哲思的影响之下,从“见景生情,睹物思人”的枝条上垂下来的另一串累累果实。看起来,两本诗集一样的气质清淡、情意充盈,一样的易读,且不乏回味之余地;而有了这本《自然集》,便更能说明诗人对“自然”的倾心程度,更能反映诗人的诗歌写作带有充分的自主性和探索性。也可以这样说,多年来,李少君在理论上高举“自然是中国古典诗歌里的最高价值”之旌旗,在当代汉语诗歌创作实践上向古典中国的“自然”吸取营养,他自觉而又自主,坚持以自己的方式,从日益庸俗、浮躁的尘世中打开一扇秘密之门,亲近自然,获得人生途中的清风吹拂和甘霖浸润,以及精神世界的诗意救赎。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610870.html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