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恩诗集《酥油灯》出版
发布时间:2021-09-20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次
李成恩诗集《酥油灯》出版
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李成恩诗集《酥油灯》近日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李成恩是80后实力诗人、新锐导演,出版有《汴河,汴河》《春风中有良知》《池塘》《高楼镇》《狐狸偷意象》等7部诗集,以及随笔集、评论集等100多万字。曾获得“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人”“中国当代诗歌奖”等重要奖项。
《酥油灯》系中国作家协会2012年度重点扶持作品与2013年度作家定点深入生活项目,创作跨越近三年,收入了长诗《酥油灯》《玉树笔记》以及100多首短诗,是李成恩的一部转型之作。李成恩说,《酥油灯》是我坚持了10多年的地域写作的一次新的尝试,我试图实现一次诗歌语言与题材的探索,从烟波浩渺的南方水域向野花铺满草原的北方大地延展,从南方小镇向北方神殿位移,从南方山丘向北方雪峰俯冲。写作视域离开我生活了20多年的南方,走向西域草原与群山,我时常处于亢奋之中,是北方在召唤我,“北方文学”的博大与雄浑,“北方文学”的神秘与高远,让“南方文学”向后飘移,把我的创作疆域让位于“北方文学”。我期待这一次突围能够成功,我希望我的“北方文学”会是雪峰上的那只雄鹰,“酥油灯”正在成为我的“北方文学”的灵魂。
据李成恩介绍,这部新诗集其主要的大意象是“酥油灯”,其中有一辑是集中写玉树的。她为写作这部诗集曾专程赴玉树采访与拍摄,高原反应使她对大自然多了一层敬畏,草原之美让她触摸到了大地的诗意,马背上的奔驰让她获得了看清“北方文学”的机会。回到北京后,她一边写作,一边回放在玉树拍摄的影像资料,她为玉树的美而震撼。她认为写作是有神灵指引,她说玉树的神灵已经在她的文字里降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评论家张清华认为:李成恩创造了一种新的语感与叙事,在新一代诗人中,她陌生、机智、跳脱而丰富的语言十分抢眼,她将叙事、议论、感叹、分析熔于一炉的写法,有力地拓展了诗歌写作,特别是女性写作的内涵与边界,为当代诗歌贡献了新的可能性。
著名诗人、作家韩东认为:李成恩不属于也不参与任何诗歌流派和营垒,绝对是个吃独食的。野路子出身,又似乎承接了正宗大统。在当代女性诗人中,李成恩是具有超强能量的那种。她的写作体量大、力量充沛,却不乏幽微的细腻和敏感。我尤其喜欢她早期诗歌中的那种和故土、出身、乡村、童年的联系,情感真挚却又有必要的距离。李成恩的诗歌中有风景,这在当代诗歌写作中比较少见。她的奇思妙想和意象组织也出人意表,常抵达情绪表达的核心。在这部与高原藏区有关的诗歌中,我们看见了李成恩新的美学思考,不仅是题材更换了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诗之形式的耳目一新。她具有自我更新再造的强烈欲望和显然的耐力,因此将走得更远。她是一个诗歌矛盾体,一个女性写作的神秘人物,一个在诗歌中圈子外的异类。
台湾著名诗人、诗评家杨小滨认为:诗集的总题“酥油灯”,作为藏区的特有生活 文化符号,则代表了李成恩诗歌美学的另一面,营造出圣洁、宁静的空灵氛围。但“酥油灯”又确乎依然是灯火,有光的闪亮和热的燃烧——李成恩诗歌提供了多重而丰富的语象可能。正如《马上思》一诗中的诗句,“祖国白茫茫真干净”,不仅蕴含了《红楼梦》所传递的空寂义理(内在地应和了藏区文化的佛教背景),也在具体的时空语境中描绘出原野与雪山的空旷与高洁,体现出李成恩诗歌美学对传统语象符号领域的拓展——在超拔的抒情高度上,坚持着对于平庸现实的跨越,对于诗意之无穷可能的不懈追索。
华侨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庄伟杰认为:从李成恩多年来的创作实践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清醒而自觉的艺术追寻者。在80后诗人作家群体里,她不仅善于思考、探索和发现,并且注重作品的精神含量。我们欣喜地看到她的写作势头迅猛而强劲,而且日益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书写风格。她以宽阔的艺术视界与超卓的感知力、精神的内在性与语言的独特性,在当代诗坛已然开拓出一片属于个人的诗性空间,那是一种开阔而充满活力的自由生命空间。从这个角度说,《酥油灯》堪称当下中国诗人所创造的最为美好的诗歌记忆之一,也为当代新诗创作带来新生机、新气象提供了一种可能。(马雯瑞)
信息来源:凤凰网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