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小说 > 通俗畅销

李之平首本诗集《敲打着楼下的铁皮屋顶》面世

发布时间:2021-09-20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李之平首本诗集《敲打着楼下的铁皮屋顶》面世

李之平首本诗集《敲打着楼下的铁皮屋顶》由不是基金出品。插画屈子信。出品人:周琦+锤子。此集选了本人05年以来近十年一百多首诗。限量发行,预售开始。签名四十九元。(收款支付宝lizhipingzq@sina.com。建行帐号6217003160001301657李之萍广东肇庆建行端州三路支行。)
 
 
李之平简介: 1969年生于山西盂县,9岁到新疆伊犁。英语专业毕业。95年后离疆游走在广东和北京之间。从事过广告、影视、纺织品贸易等工作。上高中时开始写诗。诗人、文艺批评者和翻译者。曾在《诗选刊》下半月做编辑。现于湖南、广东两地生活。著有《色空书》(与蔡俊合著)。
对诗歌创作的基本理解是:依照内心的呼唤、情感的驱使,把握住自我和对世界的理解,真诚、老实地表现存在的投射——那微茫暗河中的细微知觉。
批评家许道军说:李之平是个真实的人,真实地感悟到了生活中真实存在却无法用语言把捉的瞬间,并真实地表达出来。她已经表现出来的才能,以及隐藏在才能下更重要的喜悦与灵性,却让我们对她的创作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诗集目录
 
风或者风筝都是幸福的
身体里的死者
北方的雪
两撮土在亲吻
枣花
清明
阳关
白发
父亲的生日
秘密
悲剧
三月
牵挂
哲学教育
照片
太宗:我对昭陵六骏的抒怀
读杜马兰的诗
婴儿
反复听一只梦幻曲
剩余的诗篇
人间
印度
花低处
目击

大鸟
幻觉
大雨都是绿色的
创伤的遗迹
布拉格之恋
读鲁西西
似人间的繁华
想在旧时光喝酒
镜子
兔子
我的故事
巴别塔
粮食,粮食
走十八里路到姥姥家
大河堵住赶毛驴的母亲
在命名前
拒绝为母亲抒情
安慰它,抚摩它
我的朋友们
哈什河岸
窗外吊车
只剩下健康
隐喻的历程
一首诗
一万只鱼儿
锁磷囊
生命在那边
秋天过
神仙
白发观察
影子的肖像
儿童观察
听巴赫
在博物馆
遗言
我与佛
十字架木屋外
给未知的孩子
乾陵外
在法门寺参拜
花圈
大象的影子
对话
路过广仁寺
回民区的经歌
车站
土豆
中年的丝绸
瑜伽日
语言
灰尘
作品
在平原
我的手
看不见的旅行
灵魂悼词
和声
鹤仙。仙鹤
喂羊记
我站在镜中
日影飘过的下午
坐在尼勒克森林公园
归巢时刻
青春
后记
 
 
 
后记:
                             写作图景的推衍                         
 
       这个集子是我近些年来的习作纵览,也是我第一本诗集。
       虽然写诗二十多年了,可我唯一愿意承认只有这些才能算作诗歌的文本。之前十几年的习作一则丢失近无,再则也离诗歌成立的标准过远,所以坚决弃之不用了。包括03年04年两年写的较为靠近诗歌且数量庞大的所谓诗歌,我也因琐碎杂乱难以清理而作罢。诗歌终究不是以数量取胜的啊,但好诗的数量多少却很重要。虽然很难说这个集子里有好诗,但以我的美学标准判断,至少它们成为诗歌,能阅读下去,不那么让人烦恶吧。
       大家可以较为容易看得出来,05、06年的诗歌相对后面的诗歌显得平静轻快和从容。更简洁,更有种透境。那时我在先生蔡俊的调教下,才从繁复忧郁悲情主义中拔出来,同时因住在风景秀丽的肇庆,且处于幽静偏僻的校园区居住,常在湖水和绿树掩映中的小径间徘徊,别有一番意趣。刚好处于新婚期,一度休息在家,心境平稳安适,加上受先生的影响,对道家文化中的空和静,玄冥与落拓之感的体验和把握,其中很多短小精干的诗歌,基本上是对传统文化和美学观念中微言和空淡,留白与悬置的对应。那时对生活感受的恬静美好无不跃然字面,尤其是专注于其中的静笃幽深之美。但这两年的诗歌发生不小的变化。也许是生活的变动,加上对西方哲学思想的研究和阅读,写作上更多出现对于人世的复杂性、悖论性的理解,诗歌多有阐释我与世界的对话,我的情感,我的心路。思辨色彩较浓,理性成分大了。这是我写作的一大弊端。但也不乏语言突变过程中对心理层面有效展现的诗,特别是能坦诚面对存在的困惑,自我的迷茫,以平静客观的语气解释其真其异,我认为是实现了部分对预期的超越,比如《我想按我的想象,成为自己》、《悲伤的正午》、《关于面对一个人的辩证》、《圆月纪事》、《明歌》等,我认为是部分实现了语音、语义相互结合中的较好转化与传达。
      如果说到了该总结自己对写作的看法,并且一定得说点什么,我想说的也很简单。那就三个字,真和透。真——真实感受和真诚进入事物核心领域中的诚恳和耐心;透——由此抵达表现与发现的通透,透力无所不达啊。这些说来是简单的,做好它非常不易。我是从相当艰难的过程中才从繁复嗦,从情感肆虐和表面辞藻中冷下来、静下来、沉下来的。从繁到简并非是必然需要有这么个过程,但如果已经繁得远了就必须把自己清理、简化、沉淀出来。有些人写作最开始很通灵、很清澈而简单的,可是越变越古怪复杂了,最后很可能会迷失自己,及时调整非常必要。所以近期论坛上有朋友讨论简单与复杂的问题,我觉得它是一个问题,也不是一个问题,是自己是否需要调整的问题。
      是呀,万事万物追根溯源,哪有那么复杂呢?所谓大道至简,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形变,那些迷离的外观均是形式上的装点涂抹,并因此覆盖本相而已。道可道,非常道。所以,现在的我,再也不似以往穷究事物的复杂性而空耗时日。尽管人性和人心的复杂,现代性异化下的人与事物的复杂性的微妙状态和彼此关系的复杂以及其导致的过程和结果值得研究和表现,可是若忘记事物本源的简单纯粹而舍本逐末,那终究是可疑的做法。
      对于诗歌是什么,怎样才是好诗的标准,怎样的诗才是源头,才是正道,这些个问题的追问现在看来都甚为空泛,重要的是,自己突围的过程中是否明确怎么写,写什么。经验证明,写作的漫长路途正如修道,都是为找到自己与之对应的真心,看到自己存在的位置和活着的意义。作为诗歌这种语言艺术,还期望能够得到语言狂欢过程中带来的真正快感。奥登说过:“一个年轻的作家,他的前途并不存在于他观念的独创性,也不存在于他情绪的力量之中,而存在于他语言的技巧之中”([美]日。加登纳:《智能的结构》,兰金仁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第93页)。反过来,中年诗人对于观念的独创性和情绪的力量的有效把握方可找到突围之口吧。可是观念的独创性何其艰难,这跟诗歌的原创性大抵是一个范畴的问题。西川曾就原创性问题坦言,诗歌的原创真是个不可企及的问题。但这不能否认观念的厘清,对自己的写作是多么重要。一个人徘徊不前,停滞或旋转不止,一个口味一种腔调写一辈子,对于艺术性而言,对于诗歌语言艺术这门而言,究竟还存不存在写作的意义?这是深深令很多人困惑的问题。
      思考是无穷的,最怕的就是思维的僵化守固。我现在与前几年似乎有大不同,一点也不愿发表看法了,对表达乐此不彼的人深为厌恶,这是我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我想也只能低头看自己了。关于诗歌写作,过去几年我似乎成了表达狂,说了很多,叫嚷了很多。当喧嚣过去,我只想安静,为活着,为可能仍要继续的写作。但只是写下去就可以的吗?没有激发力量的推动,没有创作成功的喜悦,哪会满足于写作本身?跟思维同步进行的写作,它永远不是个机械的手艺。不断思考,发现自己的方向,创造自己的天地,也许才是写作最根本的目的和意义吧。
       很多人说,我也一再承认类似这样的观念:写作本身是一种本能的、直觉产物,哪怕高深的技艺也是靠不断的训练中,更多地从自我体悟中得来。毕竟一个人一个性情,任何交流,大抵也是只是开启了适合自己写作方向的可能,理论文本,概念性著述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认识事物存在的秘密并对感觉世界的擦拭和照亮,一个人拥有哲学精神的资源似乎可以较有余地地驾驭自我,包括对存在的解释和对行为的审查性指导,对于艺术爱好者,当然会有高屋建瓴的规范和协调。可是,它不成为一个自觉写作者的全能领导。好的诗人必然要面对庞大的世界和它对自己内心关照的尺度,要面对活着的良心和人类的道德。这种激动人心的语言是创作(雪莱说过,诗人就是预言家)下去最致命的支点和推动,正如叶芝力反诗人抒发和表现自我情感,要理解世界,发现世界的真理和人类的道德。因为只有外面的世界才有足够的感召力和覆盖力驾驭我们的灵魂并愿投身其中,献出自己。最近读关于彭燕郊老先生的研究性文章,为他对诗歌献身中自我的觉醒,和对诗歌良知的一贯性维持以及他对诗歌的坚定信念感动着,为他因诗歌一生磨难而不折的精神,感佩不已。
      所以,没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发现的独创性观念,写作均难为继。一个人若望他人项背而焦虑,总是以某某大师为榜样,那么你永远是三流以下的写作者。
惟愿时时提醒自己保持足够的清醒和独立吧。
     是勉!



(作家网编辑安琪编选)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