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箫多语种个人诗集出版
发布时间:2021-09-20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次
瑞箫多语种个人诗集出版
图为瑞箫在台湾世诗会上用中英文双语介绍新诗集。
诗人瑞箫第二本个人诗集《瑞箫的诗Ruixiao's poem》日前由类型出版社、汉语诗歌资料馆、美丽岛艺术基金共同出品,在台湾举办的第35届世界诗人大会上作了新书首发。
本书由著名翻译家瑞典语翻译家李笠,西班牙语翻译家孙新堂,英语翻译家金重,海岸,日语翻译家河崎深雪,越南语翻译家阮氏明商,澳洲诗人罗宾史肯尼,以及张瑞箫本人共同多语种翻译。瑞箫诗歌《春被》被选入由著名诗人,翻译家北塔主编主译的《2015中国诗选》并出席在台湾花莲花举办的第35届世界诗人大会。
诗集收录了《春被》,《天上和地上的家》《我曾进入水中月亮》《下一网》《阿凤》《歌:给唱雨》《孤独照见黑暗的帝国》《介入》《混乱》《上海早晨》《2015新年献词》《一月札记》等诗人近年来的力作。
附:
简介:
瑞箫:本名张瑞燕,江苏无锡人。诗人、诗评者、诗歌活动策划者。上世纪90年代初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做过中学教师,电台主持,新世纪初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后为《社会科学报》编辑,现供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国际文化交流、诗歌评论和研究,也参与策划各类诗歌活动。
习诗多年,2002年起在《诗生活》网站开设专栏:《瑞箫——天光灿烂》。2013年出版个人诗集《木头比我更持久》,灌录朗诵专辑,在北京、上海召开个人作品分享朗诵会。曾策划《母亲的诗——母亲节全国联动朗诵会》、《江海之约》、《上海女诗人朗诵会》、《世界诗人日河畔春天朗诵会》、《草地诗会》等大型诗歌活动。
作品发表于《诗歌月刊》、《城市诗人》、《作家网》、《中华新诗档案》等刊物丛书。参加中国首届诗歌双年展,两次入选《新世纪诗典》,入选《新诗经》、《诗网刊》,《今天》等网刊微刊。小诗《春被——写给母亲的诗》被译成英、日、西班牙、瑞典、越南、韩语等多种语言。研究方面,著有《论“九叶诗派”的文化源流》、《多元共生的上海城市诗歌》、《上海城市诗歌中的两种声音》、《E时代的上海诗歌》、《自媒体时代的上海诗歌和城市文化》等论文。
瑞箫抒情诗印象
台湾 林明理/文
在最近两岸诗歌研讨会后,收到《瑞箫的诗》令我高兴。因为还有什么东西更能显著地表现出一个人的深层心理和与生俱来的特质呢?是的,她深切而灵敏地注意着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全心全意地投入诗歌创作中。除了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职,也策划文化交流活动,将诗歌与文学嵌入艺术季,以多种层次注入诗的能量。
做为一个成长于农村,活跃在上海的知识分子瑞箫,面对现代化大都市,不仅是欣喜和好奇,且应有更多的困惑和思考。因而她不会被眼前的社会现况所迷惑,反而更能看到其更本质的东西,或者是丑陋的一面。瑞箫的细心、敏慧就是最明显的特征,而且对上海诗歌和城市文化也能全神贯注地研究──可以说她是个对缪斯情有所钟的人。当她多年前开始习诗并发表于文坛,她的诗思飞跃时空,其中,有现实感怀、也有淬砺出生命的最真实或痛楚之作。如《阿凤》一诗,并未停留在对人物凄凉背景的描写,而是从一个侧面揭露了某些悲伤故事与现实人生的种种不幸和苦难:
天井里的阳光丝丝缕缕//冯家大小姐阿凤/站在潮湿的青砖地上/晒太阳//四周都是黑暗//我梦见/她还年轻/她穿着镶金的旗袍/玻璃丝袜高跟鞋//她独自玩着纸牌游戏
这首诗面向广袤的社会底层现实探勘,其立意是让我们对边缘人或身心障碍者不能心存讥讽和轻视。虽然社会的现实、人心的冷漠常让人们失望又彷徨,但诗人仍不能忘记在艺术的形式、真理的追求、美的创造与正义的概念等等方面所显露出来的纯粹与想象的特质。就是说,此诗的价值在于诗意,且气韵生动。每个可怜人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如果没有这种感慨与怜惜,那么就不能赋予诗人善良的本心。
我深信,瑞箫以乐观的态度、注视社会,她也写了很多人和事,对亲友也注以关怀。或许,瑞箫已感受到,在学习与体验自我觉醒的过程中,灵魂内在的提升已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随着年龄增长的关系,她对缪斯的爱和注意力也逐渐地集中在一个更适当的理想上,那便是诗和评论是她写作的终极目的,也因此,她成为上海诗人之一。面对一片片此起彼伏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当然和幽静的乡野风光不同,自然会感到置身于五光十色的世界,是有巨大的反差的。就如2013年发表的《我已厌倦了表达》迅速受到注意一样,诗人以反向艺术思维,揭示社会上各种丑陋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庸俗的、浅薄的、乏味的人,古往今来,也同样是可悲的。诗人写道:
过去/那些活在纸上的人/今天/那些活在屏幕前的人//那些急急忙忙搬弄生活的人啊/他们活着/仅仅为了表达/忙于表达的人/彷佛/从来就没有活过/而我活着/热气腾腾//我活着/感受或挣扎/越来越厌倦/表达
事实上,艺术并非完全是歌颂甜美和光明。瑞箫的诗也不全然是那么抒情、茫然若失或悲伤,它不仅仅是「生活」,如今的她,诗歌研究中的智性思维有了更多的展露,而对诗艺也有更清晰、更恰当的思维。如在2015年春发表的《春被》,母亲亲缝被褥的温暖同诗人思念的心是相通的,她借景抒情,以画面体情,使人看到了诗里内在的美感力:
松绿色的春天/此刻正停在我被面/鸣叫──//古代中国的春之声/花鸟虫草鱼龙/百子图/母亲的祝福像一片温暖的天空/此刻正覆盖着/我和我的孩子
真正发自内心的话语,往往是由于具体的客观物象激发而生的。此诗似光一样的宁静,在僻静的角落,被面上,那是专属于母亲的味道。母亲的温柔像一股沁人心脾的温润药力开始蔓延着……诗人刷去了自己身上的尘土和疲惫,也洗涤了烦忧和现实中的不良和鄙陋。她凝视,并迎着母亲的温暖走去。她恢复了在创作上与非创作以上的自由跟想象;她倾诉了母性的光辉──于是我见到她繁茂如林的诗心!为幸福留一道暖流的画面!在寻觅且渴想母亲的眼光的微笑中眺望!而所有关于母亲的丰润羽翼,是让读者动容之处。
看,上海诗林中又飞起一只小鸟,其真情是诗的灵魂。瑞箫的抒情诗常选取一些生活片断,也许是诗人一段感情的回忆,间接体现出她富有伤感的瞬间爱恋之情,诗情如云,意象鲜活,不事浮夸。看她的漂泊与腾飞,看她的寂寞与成长……看她以超越自我为起点的浪漫抒情如何像凤凰一样再生。相信诗人的眼睛也看到了更广大的世界,更多的人间悲欢离合。相信她将继续飞得更远更高,期盼获得更大的创作丰收与无私带来的喜乐。
〈林明理,台湾云林县人,文学博士,诗评家,现任中国文艺协会理事〉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