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小说 > 通俗畅销

罗素年的首部诗集《薄若蝉翼的女子》出版

发布时间:2021-09-20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90后少女诗人罗素年的首部诗集《薄若蝉翼的女子》出版发行
 
    
诗集封面
 
坐在轮椅上的90后少女诗人罗素年的首部诗集《薄若蝉翼的女子》(单行本)近日由《星星》诗刊图书出版中心出品,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星星》诗刊四编室主任李斌和诗人、出版人汪其飞共同策划,由诗人、诗评家熊国华和诗人、出版人汪其飞联合作序推荐。诗人罗素年如是说:“诗歌是我无话不说的朋友,现在的我开始慢慢觉得,既是知己,安静地说着话就很好。我并不想用它来展示什么,或者换取什么,甚至是奢望依靠它照亮生命,这并不是一个朋友力所能及的事。现在的我,只想对它说那一些心里话,慢慢地,我好像也能听见一些它想教会我的东西”。熊国华教授评价道:“我们无法体验一个从出生就注定瘫痪一生的女孩的痛苦心理,正如我们无法体验她如何与死神长期抗衡、经历无数磨难自学成才并成为一个诗人。她的诗歌是有疼痛感的诗歌,是她灵魂的出口,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方式。我一口气读了罗素年今年原创的200多首诗,虽然不能说都是“美丽的珍珠”,但都带着她的心血、体温和爱。我有理由说,这是一个用生命写诗的人,一个用生命喂养诗歌的女孩”。诗评人汪其飞评论道:“素年比我们生活得更深刻、更艰难、更清醒、更独立,她用诗歌向我们诠释了无法用散文转述的居住在她生命体内的孤寂和思考。她的诗歌本真纯粹,交流灵魂,揭示生存,呈现了最清晰的现实,写出了日常生活中、深刻的与人们想沟通的部分”。
 
罗素年,二十三岁,自由撰稿人、诗人,湖南常德市诗歌协会会员,2015年3月开始学习诗歌,作品散见《星星》《羊城晚报》《工人日报》《中学生日报》《长沙晚报》《桃花源诗刊》《诗声音》等刊物,出版诗集《薄若蝉翼的女子》。
 

 
 
罗素年诗歌精选
 
 
《我羡慕所有无羞耻心的植物》
 
我羡慕向日葵的光明正大
一见情人的身影  她就高高昂起头颅
从不为她满溢的爱感到羞耻
 
我羡慕牡丹怒放的美丽
浪迹天涯的杜鹃 
还有小区里无时令遍布的八学士
我羡慕所有无羞耻心的植物
 
而我  只能趋同于稗子和竹节草
提心吊胆地活着
提心吊胆地爱着
提心吊胆地做着  一棵植物在春天该做的所有事
 
连猫儿眼都算不上
因为  毒不死谁
只卑贱了自己
 
疯长的爱  一次次被斩草除根  又卷土重来
 
 
《我的身体里住着一列火车》
 
我被时光定格在
一面正方形的框里
身体里却住着一列火车
时而嘈杂
时而闷热
时而热闹
时而沉寂
 
却一直唱着哐铛的歌谣
不断向前行
飞驰在田野
飞驰在草原
飞驰在沙漠
飞驰在陌生  却有你的国度
与你家门前的风跳一曲华尔兹
 
正如
月光逃离窗棂
叶子逃离树枝
白水逃离杯具
风筝逃离天空
我的灵魂逃离身处的
一池塘死水 追寻幸福
 
像一只被遗弃的塑料袋
回旋在天与地之间
 
 
《薄若蝉翼的女子》
 
她面如白纸  心似沙漠地
荒凉地躺在床上
 
仿佛明天将要死亡
却又不知死亡在何处等待着她
 
她饥渴地拿不到一杯水
偶然的食物进入到她肚子里
就是一场翻江倒海
 
仿佛生活的本质
在她面前昭显得淋漓尽致
那无孔不入密密麻麻的黑暗呵
 
薄若蝉翼的女子
若是有勇气举起利剑
刺穿那掩盖光明的幕布
希望
一样会在明天等待她
 
 
《我是你的镜子》
 
我在你离去的若干年后
找到了你的镜子
 
像你一样  我
狂暴  任性  恣意妄为
爱被酒精麻醉  却一次次在逃避中
失落返回
拒绝酒精等于宣判死刑
宁可死
 
并且有羞耻心  不愿去吃
游走的鱼
 
我想仔细看看  你的模样
毕竟当年还太小  不甚知晓
然而那面镜子却无端端地  死了
呈现一片黑暗
 
 
《世上的另一个我——致大妹罗婷》
 
对不起
姐姐没有在你童年枕边
替你赶走骑扫帚的巫婆
一遍遍读给你听
下雪的丹麦王国
 
姐姐还没见过你
但却从你
照片中的大眼睛里
看到了自己的脸庞
 
希望你以后能够
看到更宽广的世界
朝拜宙斯神庙
触摸德斐尔的魂灵
迷失在爱情海里
再与圣托里尼来一场约会
拥有雅典娜的智慧
 
最后
可别忘了归家
替爸爸数一数
头上的白发
 
 
《左手握着黑暗,右手握着香蕉》
 
我左手握着黑暗
右手握着香蕉
当我吃一口香蕉
黑暗就减少一点
直至我被光明吞噬
 
或者
这么说吧
 
我的左手握着光明
右手握着香蕉
当我吃一口香蕉
光明就减少一点
直至我被黑暗吞噬
 
一种是虚无
一种是现世
我还在饿着渴望光明
 
 
《生活狂想曲(组诗)》
 
(一)
 
我拿起一颗白菜
准备杀了她
 
她见状哭了
问我为何要杀她
 
我说
你太白了
她说
这个时代你不整容
是你蠢
 
我不管不顾将她丢入锅里
仔细一看
原来是颗土豆呀
 

我误杀了一条生命
 
(二)
 
公鸡不停地鸣叫
我骂道
你叫叫叫  叫个啥
他说我是你爸爸
催你赶快去读书勒
 
(三)
 
毛巾躲在浴室偷偷哭了一整夜
肥皂胖得连现有的盒子都装不下
我问他们怎么了

原来是他们的主人失恋了
 
(四)
 
一杯水静静地躺在桌子上
从清晨到日暮
他立志要用一杯清水的简单
面对一辈子的复杂
 
(五)
 
深夜
一个小女孩在想一个问题
诗人和乞丐
究竟有什么区别
 
 
《微诗(六则)》
 
医院
 
有一个地方迎来送往
却没有汽笛声荡漾
有一个地方承载着喜悦和忧伤
却沉寂无往
那个地方曾是我儿时的天堂
 
 
五月未央
 
五月是盛开在池塘中央的莲
是爱人心口的一颗朱砂痣
是游人窗前的一轮明月光
是悬浮在空中的一个吻
 
 
年轻在奔跑
 
年轻的一生都在奔跑
奔向她心底的爱人阿
爱人的名字叫做苍老
他怀里是她永远的故乡
 
 
远方
 
远方有海
远方有草原
远方有你与她的背影
这里只有我一个人的苍凉
 
 
走近母亲
 
逃离母亲的肚子
逃离母亲的搀扶
逃离母亲的叮咛
到老时却想走近母亲的坟墓
 
 
灵魂像风
 
等到我离去时
我要钻入我童年家里的烟囱
随着奶奶做饭时的第一缕炊烟
去看一看那时的春天
 
 
 
诗人如是说
 
诗歌是我无话不说的朋友
 
 罗素年
 
二十二年前的秋天,我出生在沅水江畔一个小城的温暖家庭。在我八个月大的时候,被医生断言一生都将无法行走。
   
我的童年有三分之二在医院度过。我曾戏称那里是我的象牙塔,是白色的象牙塔与爸爸妈妈粗糙的手,保护着我慢慢长大。以药为食的日子,手背上满目疮痍的针眼,加上几次生与死之间的徘徊,使我深知这一生,唯有知识才能带来照亮我生命的灯盏,所以我开始了艰辛的自学之路。
  
 我先后开办过电台,在网上做过生意,甚至摆过地摊。这些并不是因为生活所迫,我的父母为我提供了安逸的生活,但我却想证明自己。
   
我写过小说 、散文、评论,但都有找到最佳的表达方式,直到今年三月,我遇见了一个无话不说的朋友,那就是——诗歌。
   
第一个教我什么叫做诗的人,是常德诗人瑶溪。
   
一次,他来到我家中做客,偶然与我谈到写诗,我听他慷慨激昂地一首首念着自己的诗,当他念到“人生一旦离开监狱,处处都是监狱”的时候,我深有感触。从那刻起,我就向往着,今后自己也能写下这样触动人心的诗句。
   
这以后,我便开始动笔,在一个个汽笛声穿过窗户的深夜,我写下了一段段连自己都不确定是不是诗的,分行的文字。太多太多的情绪压抑在我心中良久,终于迸发出来,半个月,我写了一百多首。
   
我没有上过一天学堂,没有走过一步路。除了亲人,就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第一次与外界接触,是在今年四月,去重庆参加诗友会。诗人们初见我时都很诧异,对我特别地“嘘寒问暖”。晚上睡觉的时候,我终于还是顶不住这份沉重,哭了……我当时甚至想,我不要写诗算了,但重新鼓舞起我热情的人,还是瑶溪。
 
重庆诗友会结束之后,我们一路从长江顺流而下,一边欣赏风景,一边讨论人生与诗歌。这次游历让我产生了一百多首诗歌。后来我又认识了常德市文联副主席雅捷姐姐、常德晚报的高玲姐姐,桃花源诗季主编唐益红姐姐,市诗协陈小玲姐姐。她们对我的诗都给了极大的鼓励,并且引荐我参加了常德市诗歌协会。当我和一些著名的诗人并排坐在写有我名字的庄严会堂里时,我心中一时百味杂陈……
  
 以后我的诗陆续被报刊、网站发表。《中学生报》发了我的专版,著名诗评家熊国华教授专文予以评论。美国中文网站文心网、北京人人文学网发表我的一些诗歌。发表的组诗和单首作品的刊物还有,著名诗刊《地下》《桃花源诗季》《桃源诗刊》《常德日报》等。
   
我想,诗歌给我带来了一片如此广阔的天地,那么,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把它坚持下去呢?诗歌对于我而言,已经变成一个无话不说的朋友,我能够将自己的一些小心思偷偷告诉它。
我告诉它“我羡慕所有无羞耻心的植物”,我告诉它“植物女子若是得不到妥善安放,枝干会开始疯长,直直戳进你心里,去张望”,我甚至告诉它“我热爱的都在远方”。而这个朋友很守信用地帮我保守着这些许小秘密,我不让它告诉别人,它就决不会说。
 
现在的我开始慢慢觉得,既是知己,安静地说着话就很好。我并不想用它来展示什么,或者换取什么,甚至是奢望依靠它照亮生命,这并不是一个朋友力所能及的事。现在的我,只想对它说那一些心里话,慢慢地,我好像也能听见一些它想教会我的东西。
                                                        
2015年8月初稿
2016年7月修正
 
 
序言一
 
用生命喂养诗歌的女孩
 
熊国华
 
罗素年的微信名叫“素年不锦时”,蕴含着洁白如素、年华不锦之意。她加入国际华文微诗群较晚,但写诗很勤奋,微诗群每次公布主题,她都会按时写出同题诗(戏称交作业),在稚嫩的语言中不时露出“尖尖角”,并不时向群里的大哥大姐和老师们讨教。大家也都喜欢这个小妹妹。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罗素年的《灵魂像风》:她的“风双脚带着镣铐”“跳着叮当的人生之舞”,这已经有点不同凡响了;“肉体是一座牢笼/命运在上面扎满了针眼/我冷眼旁观着自己的伤痕/盼望命运之神脚踏清风而来”,生命的囚禁、无奈和疼痛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而她却能洒脱超然地“冷眼旁观着自己的伤痕”,祈盼着命运之神的眷顾。我奇怪一个小女孩怎么会有这么深刻的体验和豁达的情怀?直到后来见到其人,才得到答案。
   
罗素年生活在一个桃花源里的城市---湖南常德(古称武陵)。这也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今年五月我从广州送老父回常德,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了罗素年。没想到她竟然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诗人,一辈子没有走过一步路,没有上过一天学,睡在床上不能自己翻身,打针吃药如同家常便饭的21岁的女孩……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利用现代科技自学成才,涉猎古今中外,爱好音乐、绘画和文学,写过散文、小说,最后钟情于诗歌,并得到诗神的眷顾。
   
于是,我理解了她笔下的《医院》,是一个“迎来送往/却没有汽笛声荡漾”的地方,“是我儿时沉寂无往的天堂”,诗人面对人生苦难和死亡,表现得何等淡然。于是,我读懂了为什么她把自己称做“薄如蝉翼的女子”“面如白纸,心似沙漠/荒凉地躺在床上/仿佛明天将要死亡”,面对“生活的本质”和“无孔不入的黑暗”,那“薄若蝉翼的女子/用尽全身勇气举起利剑/要刺穿那掩盖光明的幕布”。如许诗句,令多少健壮男儿汗颜!
   
一生都在病床、轮椅和亲人怀抱中辗转的女孩,渴望“年轻的一生都在奔跑”。她逃离母亲,又走近母亲。她热爱生活,渴望爱情,而爱情却分道扬镳,不守信用。她心中的五月,“是盛开在池塘中央的莲/是爱人心口的一颗朱砂痣/是游人窗前的一轮明月光/是悬浮在空中的一个吻”,并列组合的意象,优美、空灵、纯情而飘渺;“柳条是她的小蛮腰/玉兰是她清秀的面颊/而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是她脚下生风的裙摆”,拟人化的手法将五月的大自然描绘得多么清新生动、多姿多彩、令人神往。
   
一个寸步难行的女孩,总是向往着《远方》,因为“远方有我们的故事/远方有我们踏过的土地/远方有我们未完成的诺言/远方珍藏着我为你的最后一滴泪”,因为远方有海、有草原、有沙漠、有爱情、有梦想……一个命途多舛、住在边城的姑娘,忍不住望天长叹“热爱的东西为什么都在远方”!
   
我们无法体验一个从出生就注定瘫痪一生的女孩的痛苦心理,正如我们无法体验她如何与死神长期抗衡、经历无数磨难自学成才并成为一个诗人。“诗需要一把刀/将灵魂割开一道口子/将某种因素放置在伤口里/开始孕育//好比贝壳误食了一粒沙/于是心口终日疼痛/假以时日,便能疼出一颗美丽的珍珠来”(《阵痛》)。她的诗歌是有疼痛感的诗歌,是她灵魂的出口,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方式。我一口气读了罗素年今年原创的200多首诗,虽然不能说都是“美丽的珍珠”,但都带着她的心血、体温和爱。
   
我有理由说,这是一个用生命写诗的人,一个用生命喂养诗歌的女孩。
 
(熊国华,国际诗人笔会秘书长、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教授、诗人、诗评家。)
 
 
序言二
 
生命:另一种纯粹
——简读素年诗集《薄若蝉翼的女子》
 
汪其飞
 
当我收到素年发来这本诗集的电子稿时,我不仅好奇这本诗集的书名,而且深深被其中的诗歌所迷醉。说实话,我没有顾得上吃饭,一口气读完了全部约160首作品。“她在诗中重塑自己,拥抱自己无数个真实的影子。”(诗人郭杰语)我告诉自己:“我要写,我必须写———为了这个可敬的灵魂”。虽然“生活让她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飞翔的翅膀”。这是她纯粹、本真的诗歌所带给我的震悚。
 
艾略特将第一部伟大的诗篇命名为《荒原》,这是对人类文明解体、信仰散失的经典性命名。有人看到的是诗人的绝望,有人看到的却是敢于承担绝望的勇气。罗素年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命名为《薄若蝉翼的女子》,这是对一个生命个体体验的阐释性、总结性命名。有人看到的是诗人的柔弱,我看到的却是勇于向命运抗争的顽强。
 
我个人认为素年选择诗歌做自己倾诉的好朋友纯粹是源于灵魂的一种天生需要:和自然万物、爱情以及生活进行交流,沟通和对话。因为诗歌可以“阅读自己,聆听世界”。可喜的是,她不但用诗歌阅读着这个世界,而且还把握住了自己生命和生活瞬间的状态,并将之转化为了自然、纯粹、有生命力的语言。
 
诗歌评论家陈超先生在《打开诗的漂流瓶》一书中曾经写道:“优秀的诗人表现在诗歌上,他的生命方式是不断深化展开自己,将自己中最有意义的方面折射出人类的大记忆、大瞩望。政治家的方式是实现自己,而诗人恰恰相反,诗人是人类的良心,或者说诗人是一时代中最纯粹的人。”无独有偶,素年在和我的谈话中说:“我的诗歌也不谈时政和人生哲学,算是格局较小的诗歌吧。比不得那些大诗人,都是写的一些个人情感,觉得它可以纪念一些东西,一些过往,无处安放的过往”“我觉得人首先要用力生活,去爱去恨去感动,写诗就要安安静静,不参杂任何功利心地去写,这样才能有好诗”。她虽然是位柔弱的小女子,但她在《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中却写道:“码头的流浪歌手/用天赐的嗓音唱着故去的歌/换上一碗十块钱的盒饭//会写出铁骨铮铮的楷书的人/将所有字画明码标价/任人在之间挑肥拣瘦讨价还价//画家将耳朵割下来/只是为了画一幅残缺的画//诗人不再写诗/而是急着赶往各种朗诵会/读着那些疯了的饿死的卧轨的诗人/留下的残章”,正如她自己所说,“好的诗歌不仅要喊出个人之痛,更要大声呐喊出时代的疼痛。就像母亲分娩时的呼唤,催生了一个灵魂的成形。”这是发自诗人灵魂深处的声音,这就是对诗歌本真与纯粹的表达。
 
儿时素年的双腿是妈妈,长大了,她的双腿又变成了机械的轮椅。虽然上天给我们勇敢、顽强的诗人关上了一扇正常行走的门,但是却打开了一扇美妙的诗歌之窗。现在,她在诗歌的王国里建造了自己,用生命、纯粹和尊严。她在诗中呈现了自己的灵魂,她在《我的身体里住着一列火车》中写道:“我被时光定格在/一面正方形的框里/身体里却住将着一列火车”,瞬间,一个命运多舛的人的境遇凸显了出来,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单纯的伤感、同情与共鸣,更多的还有对生命的崇敬与慨叹。原来,素年是写散文的,她的散文清秀、优美,后来受到了其父好友、诗人瑶溪老师的鼓励而踏上了诗歌之路,完成了由走路(散文)向舞蹈(诗歌)的华丽变身,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竟然写下了200多首质朴、自然、纯粹的诗,原来她的“身体里住着一列火车”。意象“火车”运用细腻、深刻,富有象征和隐喻意义,是动,是静,是热闹,是沉寂,是梦想,是力量,是诗歌之化身。看来诗人发现并拥有了诗歌,始终是幸运的、幸福的,因为她的这列“火车” “一直唱着哐铛的歌谣”,一直“不断向前行”,自由 “飞驰在田野/飞驰在草原/飞驰在沙漠”,于是在诗歌这门伟大的表达爱的艺术王国里,她的灵魂也开始自由飞翔,“逃离身处的/一池塘死水 追寻幸福”。阅读这样闪耀着人性之光的诗歌,我们内心之湖水会泛起阵阵疼痛的涟漪,但更多的会是感动与震撼。
 
素年用语言的纯粹体现着生存体验的纯粹,疼痛、血液和挣扎决定了素年的诗语,在诗中,她彻底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和人们进行了勇敢的交流,涉及自然、生存、社会和爱,处处体现着求真意志。她的创作态度认真、严谨,部分诗歌的话语所体现的价值是巨大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我身处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寻找》:
 
黑色的幕布笼罩着天空
鸟儿在迷宫中呢喃细语
许是对情人的耳语吧
或是对儿子的叮咛呢
我不知道   
 
深夜一点半
我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睡不着
静夜发觉那么多条岔口的道路
我却不知道那边能够走到
藏匿绿宝石的地窖
 
深夜二点半
我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睡不着
想要找到你所在的方向与你对应
只恨身边摸索 摸索不到地图
所以 我不甚明了
 
深夜三点半
我还在这个陌生的地方继续着清醒
清醒是一座废弃的工厂 纵然再庞大
我还是捋不清爱与恨的线条
 
这是一首纯粹、本真的诗,其题目告诉我们,作者被困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她在寻找人生的出口,说明对于作者,人生之路是迷茫的,“黑色的幕布笼罩着天空”“深夜一点半/我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睡不着”,不知道该往哪儿走,该走那条路,“静夜发觉那么多条岔口的道路” “只恨身边摸索 摸索不到地图”。此诗第二、第三、第四小节的首句,“深夜一点半”“ 深夜二点半”“ 深夜三点半”,随着时间不断向前推移,诗人“睡不着”并试图“寻找”的心理感受也在不断深化并升华,仿佛一块越来越沉重的石头压住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久久不能呼吸。值得强调的是,在第四小节里,“清醒是一座废弃的工厂 纵然再庞大/我还是捋不清爱与恨的线条”,这个隐喻新颖、独特、大胆,“清醒”是人的一种理智状态,“一座废弃的工厂”是破旧的、空旷的、毫无价值的。诗人试图保持清醒,但很难做到,即使做到了,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我还是捋不清爱与恨的线条”。其实,人生就是一次“糊涂的旅行”,健康、自由、快乐、平安,顺其自然就好。
诗歌是时间的艺术,是人类最崇高的表达爱的方式,也是诗人的存在方式。一首优秀诗歌的产生就如同一颗美丽珍珠的蜕变。有时候,素年也对诗歌本身进行了思考,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阵痛》:
 
    一个生命的诞生源于一场阵痛
    一首诗也是,或者更加复杂一些
 
    诗需要一把刀
    将灵魂隔开一道口子       
    将某种因素放置在伤口里
    开始孕育
 
    好比
    贝壳误食了一粒沙
    于是心口终日疼痛
    假以时日 便能疼出一颗美丽的珍珠来
 
    这疼痛便是有价值的
    诗也是
 
诚如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在《石砌的马道》中所写“遍体渗透了/火和重量的疼痛”,素年的诗歌《阵痛》亦然。 “诗需要一把刀/将灵魂隔开一道口子/ 将某种因素放置在伤口里/开始孕育”。这首《阵痛》源于诗人深刻的生活和生命体验,可以说是一首“元诗歌”,也就是谈论诗歌的诗歌。它将诗歌的孕育、产生过程给我们呈现了出来,并阐释了一首好诗的标准。整首诗语言的感染力强,是说一首好诗的诞生是一个经历疼痛的过程,如同一位婴儿的分娩或者一颗珍珠的诞生。一首好诗犹如一颗美丽的珍珠,耀眼,璀璨无比,它所饱含的疼痛感和生命的质感,仿佛强光般深深刺痛我们柔软的眼睛和柔弱的灵魂,让我们珍惜诗歌的美好和生命的伟大。
 
诗歌滋养着诗人,同时也让诗人反思自己。素年常常对自己也进行思考,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薄若蝉翼的翅膀》:
 
比远方更远的地方
叫做西伯利亚
那里的冬天住着
一只僵死的蝴蝶
薄若蝉翼的翅膀
像是被风一吹 便会折断
 
可是等到来年春天
她从睡梦中苏醒
稍稍震一震翅膀
就会引发远在千里之外的
一阵掀翻德克萨斯州的飓风
 
这首清新、质朴的诗可以说是素年人格精神的化身,她追求着精神的自由、艺术的美、人格的独立以及个人的价值,对于一位身残志坚的女孩来说,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让我想起“诗是一种积极的禅坐,不是催眠,它是唤醒。”(特朗斯特罗姆《诗是积极的禅坐》),我想,这句再三耐人寻味的话语,用在素年这也不为过。她说她是一位“薄若蝉翼的女子/若是有勇气举起利剑/刺穿那掩盖光明的幕布/希望/一样会在明天等待她”(《薄若蝉翼的女子》),我想她一定有勇气举起思想和生命的利剑,然后击中人们心灵幽暗深处的力量。此时,我看见诗人的想象力在燃烧,血液在沸腾,我看见诗人的生命之光照亮了苍穹,点亮了我们麻木、沉睡已久的思想。
 
素年的诗歌处处体现着一个美好、顽强、倔强、纯粹的生命,它们是我们生命的伴侣,是一个个安慰人灵魂的声音。她告诉我们,她虽然“只是一尾鱼”,但她励志,苦苦挣扎着:“努力生活着 在没有/你的南方小城/被一圈圈钢筋水泥包围/而我的魂灵几度翻身/想跳跃出这黑色丛林”(《薄暮,我吞下一些粉红色的云彩》);她意志顽强:“我羡慕向日葵的光明正大……我羡慕牡丹怒放的美丽……疯长的爱  一次次被斩草除根  又卷土重来”(《我羡慕所有无羞耻心的植物》);“宁肯划破稚嫩的手掌/让滴滴鲜血 养出一片阳光/照亮黑暗临幸的房间” (《我静卧在夕阳里,张望早晨的太阳》);“我不哭/带着对来年春天的憧憬” (《蝉,死在自己营造的热烈里》);她饱含激情与力量:“不要像一朵莲花/孤立地悬浮于水中央/我要像荷叶那样热烈地/拥抱着拥抱我的生命”(《锦瑟年华》)……
 
我个人觉得,爱情是一只蓝鸟,它从我们日子的手掌心里悄悄地溜走。虽然素年感觉自己是被命运“囚困的风”,但她对爱情的渴望依然是纯粹的:单纯而执着。她对爱情充满了憧憬:“我渴望/我的/摆渡人/能从印度洋/最深邃的/海底里/腾空而上”(《在茫茫大海中,找不见摆渡人》); “我的灵魂随着每个黑夜的鸣笛/去到一个离我两千多公里遥远的城市/寻觅那个爱浪荡的人”,然而“却一次次失落而返”;她想陪爱情(或理想的爱人)一起爬进坟墓:“我想用双手蒙住你的眼睛/让你看不见人间一切苦厄/可是/那样你也不能看见光明//最后我一饮而尽/你生命里所有的苦/却醉倒在了你怀里”。(《想陪你爬进坟墓》)这是人间对于爱情,质朴而美好的向往,但是对她来说,她只能“将你藏在心底/饥饿时拿来蘸点酱油吃掉”。(《想念,算不算一种窥视》)这是无奈,苦楚,更是坚忍。难怪,就连伟大的诗人阿多尼斯都惊呼:“爱情啊/我为什么要把你引往/寸草不生的谷地?”(《日子:草帽》)。
 
素年比我们生活得更深刻、更艰难、更清醒、更独立,她用诗歌向我们诠释了无法用散文转述的居住在她生命体内的孤寂和思考。她的诗歌本真纯粹,交流灵魂,揭示生存,呈现了最清晰的现实,写出了日常生活中、深刻的与人们想沟通的部分。
 
最后,我想说,诗人啊,写吧,大胆地写,在词语的花园里,种下自己人生的渴望与幸福之花;我期待,在诗歌方面,素年的心智和技艺,能够进一步地成熟和丰富,让生命之树绽放更加绚烂的花朵,让这芬芳漂入更多人生命的花园,成为唤醒我们心灵的一道道闪电。让我们一起用诗歌来演绎生命的纯粹,我相信诗歌会让我们的生命永恒:
 
一段文字
最好不要配画
 
一副油画
只适合安静地观赏
 
一张照片
就不要叙述它的意义了
 
---《我要的只是纯粹》
 
2015年12月25日---2016年1月5日于雅正书斋
 
(汪其飞,《星星》诗刊图书出版中心编辑,微刊《诗声音》总策划、诗人、出版人)
 
 
后记
 
冬天里的一丁点烛火
 
是日,南方这座小城的寒冷,已至鼎盛。我偏安一隅,时而看看面前的这堆书稿,时而看看窗外代替雪花飘飞的叶子,估摸着人生的遗憾,大约该有多少。
   
有人说,文学如果是国王头上的那顶皇冠的话,那么诗歌就是皇冠顶上的那一颗最璀璨的宝石。而我,却并不这么认为。我更愿意相信,诗歌是人生掉落下来的一颗颗遗憾,落地就全部化为相思的红豆,而我,就是那个默然捡豆的人。
    
我前半生的际遇,就像一张塔罗牌的牌意,不到达未来,你永远也猜不到它代表的,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写“自由是一只无所事事的鸽子”,却只能做一棵鸽子站立的树;我写“我羡慕所有无羞耻心的植物”,面对感情却又变得小心翼翼;我写“薄若蝉翼的女子,要举起利剑,刺穿黑暗的幕布”,却时常用黑暗来包裹自己。
   
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我写诗仅一年,却能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诗集。这本书里装载了我过去二十二年的感情,我想,说它是一本诗集,不如说它是一本回忆录,来得更贴切。我会好好顺理过往,完成这件事,然后去拥抱新的生活。
    
愿那些温暖我的回忆,与你相遇在这漆黑的人间,做你的一丁点烛火。
   
最后,感谢养育我的父母,教导我的瑶溪老师,热情为我的诗集写序的熊国华教授,陪伴我的朋友们,常德诗歌协会的同仁,还有协助我出版此书的《星星》诗刊李斌编辑、出版人汪其飞和四川民族出版社以及责任编辑,还有看到这里的读者们!
  
                      
罗素年
2015年12月7日下午六点十二分
 
 
 
诗集订购:当当网
QQ:513655937
素年shop:http://weidian.com/item.html?itemID=1899088009&wfr=c
微信:513655937
定价:50.00元(签名版,含快递费)
 
欢迎各位好朋友的大力支持,十分感谢,祝您一切安好!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