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小说 > 通俗畅销

《语际书写――现代思想史写作批判纲要》(修订版)出版

发布时间:2021-09-20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语际书写——现代思想史写作批判纲要》(修订版)出版
 
古根海姆奖得主刘禾经典作品,全新修订再版,
   
中国人文社科领域近二十年内的重要作品

 
 
《语际书写——现代思想史写作批判纲要》(修订版)
 
基本信息                                              
 
书名:语际书写——现代思想史写作批判纲要(修订版)
作者:刘禾  著
书号:ISBN 978-7-5495-8314-0
出版时间:2017年5月
定价:48元
装帧: 精装(带腰封)
开本:32
印张:8
字数:200千字
页数:256
定价:48
CIP分类词: 文学批评、思想史、中国当代
中图法分类:I046
责任编辑:黎金飞(陈美玲)
 
本书卖点
 
古根海姆奖得主刘禾经典作品,全新修订再版
中国人文社科领域近二十年内的重要作品
 
作者简介
刘禾(Lydia H. Liu),美国古根海姆(Guggenheim)大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与社会研究所所长,东亚系终身人文讲席教授,并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双聘教授。
 
英文著作有 The Freudian Robot(2010),The Clash of Empires(2004),Tokens of Exchange(1999),Translingual Practice(1995)等,已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多种文字。
 
中文著作有《六个字母的解法》,《语际书写:现代思想史写作批判纲要》,以及主编的《世界秩序与文明等级》和《天义•衡报》校注版(与万仕国合编)等。
 
内容简介
 
《语际书写》是一本思想史的著作,但与通常意义上的思想史写作不同,作者采用的不是对重要思想家重新评述,或对经典著作重新进行诠释的方法,而是立足于语言和语言之间,特别是西方语言与汉语之间的相互碰撞、交融、冲突和翻译的历史过程中,试图以语言的“互译性”为基点,去为思想史写作寻找新的理论框架。
 
刘禾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文字材料,如《红楼梦》、刘三姐的传说,以及老舍、鲁迅、萧红的小说,为汉语和其他语言之间的跨语际“认识论”的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和解读线索。通过复原语言实践中各种历史关系赖以呈现的场所,分别考察了新词语、新概念的兴起、代谢和在本国语言中发展的过程,为思想史写作寻找新的理论框架。
 
在今天,“完全以西方知识传统作基础和背景,来讨论‘全人类’或‘全世界’所面临的问题的那种时代是否应落下帷幕?‘全球化’的压迫是否应使人们考虑寻找新的立场和方法讨论文化交往与知识建构的问题?” 总体来说,这本书的写作就是试图对这一类的问题展开思考。
 
简要目录
 
修订版序言
代 序
第一章  互译性:现代思想史写作的语言盲区
第二章  个人主义话语
第三章  国民性理论质疑
第四章  不透明的内心叙事:从翻译体到汉语叙事模式的转变
第五章  民俗学与现代通俗文艺
第六章  民族国家文学的性别
附 录  叙述人与小说传统:比较文学读书笔记
后 记
 
编辑推荐
 
一、古根海姆奖得主刘禾作品,全新修订再版;中国人文社科领域近二十年内重要作品
《语际书写》写于一个思想激变的年代,但它所见证的,并不是历史的终结,而是一次思想大转型。不仅美国知识界,而且整个世界的知识界都山河变色,那情景恰如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旧的思想世界离人们逐渐远去,新的思想萌芽蓬勃地浮出地表。
 
二、作者说
   
我觉得,问题的复杂性倒不在于文化与文化之间、国与国之间到底有没有差异,或存在什么样的差异。我们的困难来自语言本身的困境,它使我们无法离开有关国民性的话语去探讨国民性(的本质),或离开文化理论去谈文化(的本质),或离开历史叙事去谈历史(的真实)。这些话题要么是禅宗式的不可言说,要么就必须进入一个既定的历史话语,此外别无选择。因此,话语实践、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各种概念和范畴的运作,就不能不上升到理论研究的第一位。不然的话,知识将永远和我们捉迷藏。——刘禾
 
精彩文摘
 
增订版序言
 
《语际书写》是我二十年前写的一本书。
 
回想起来,我那时生活在美国的西海岸,执教于伯克利加州大学。其时正值1990年代中期,冷战刚结束不久,一切坚固的东西即将冰融雪消,人们熟悉的那个两极世界正在远去,福山言之凿凿地宣布,历史已经终结。当然,后来事情的发展并非如此。
 
今天再检阅此书,不由生出许多感慨。虽然本书写于一个思想激变的年代,但它所见证的,并不是历史的终结,而是北美理论界和学术界的一次思想大转型。它发生在三十多年前,于九十年代突飞猛进,以至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不仅美国知识界,而且整个世界的知识界都山河变色,那情景恰如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旧的思想世界离人们逐渐远去,新的思想萌芽蓬勃地浮出地表。
 
说起来很幸运,我正是在这一场思想大变革当中,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学位,开始步入学界门槛,并且不由自主地卷入其中。一个人有了这样的经历,她的思考和写作不可能不受到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不可能不对这一切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反省。本书第一章“互译性:现代思想史写作的语言盲区”,它可以让读者对那一次思想大转型获得某种程度的了解,也反映了我当年的种种思考。现在借用李陀在“代序”中的文字,不妨这样来表述:在今天,“完全以西方知识传统作基础和背景,来讨论‘全人类’或‘全世界’所面临的问题的那种时代是否应落下帷幕?‘全球化’的压迫是否应使人们考虑寻找新的立场和方法讨论文化交往与知识建构的问题?” 总体来说,这本书的写作就是试图对这一类的问题展开思考。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语际书写》是我在撰写自己的第一本英文著作Translingual Practice(中译《跨语际实践》)期间同时进行的,其中有些篇章的写作初旨本来就是面对国内读者,分别发表于《读书》《今天》《文学史》等刊物。为此,两本书的内容虽然不尽相同,但不可避免有相互交叉,重叠的部分主要集中在第2—4章。上述情况使得《语际书写》中的章节,有相当一部分是直接以中文写成,剩下的部分先用英文写作,后由几位朋友帮助译成中文。有关过程,我在“后记” 中有所说明,在此不赘。
 
从出版年代的先后次序来看,我的英文书Translingual Practice面世更早,于1995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两年后,《语际书写》的繁体字版才在香港天地出版社印行,而简体字版,则是在1999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因此英文版的Translingual Practice在先,《语际书写》在后;不过,在中文世界里,《语际书写》的出版要早于英文书的中译版《跨语际实践》(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
 
《语际书写》多年前就销售告罄,不少朋友好心督促我说,当下的思想发展,有如千帆竞发,相互冲荡,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的和多层次的反响,在国内也是惊涛拍岸,正在引发知识界和理论界的根本性的改变;在这样的形势下,这本《语际书写》看来并不过时,是不是该再版?这种督促是我同意再版这本二十多年前的旧作的原因。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广西师大出版社的编辑范新先生,正是他的努力和热心支持,2016 年的新版《语际书写》终于成为现实。
 
刘禾
写于2016年
 
读者定位
大众读者,文学史、思想史爱好者及研究者
 
上架建议
文学•思想史•文学史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发行中心
 
地址:广西桂林市中华路22号  邮编:541001  电话:0773-2802178(内勤)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官方网站 http://www.bbtpress.co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市场运营与服务部
①媒体运营中心
纸质媒体、广电媒体:0773-2802508  yxl@bbtpress.com
新媒体:0773-2282512   ldf@bbtpress.com
视频媒体:0773-2282587   lxy@bbtpress.com
②读者服务中心
出版社集团客服电话:0773-2805389   xhj@bbtpress.co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官方微信号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