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先《鲁院日记》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发布时间:2021-09-20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次
《鲁院日记:春天,在北京聆听花开的声音》,郭守先,著,中国文化出版社2019年。
内容提要
作者以率性的文字、丰富的镜像,立体全面荟萃、记录和展示了2013年春天,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第十九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名家授课、学员生活及作者的在场情思。日记用随笔体写成,情真意切,又不乏吉光片羽的知性思考和真诚批评,是透视当代文坛“黄埔”、获得中国作协文学资讯、提升文化和文学涵养不可多得的鲜活文本。
目录
序 言:博客评论与纪念册留言【代】
申请报名:名曰守先每次都待候末班车
接到通知:幸福就是欲望满足后的愉悦
赴京路上:布道及其民和马场塬的桃花
特殊的班:入学教育、班会与待后的我
李 一 鸣:秘笈、开学典礼与诗人聚会
任 洪 渊:追逐真理与爱情的人间诗人
周 熙 明:中国教授的讲坛智慧与特技
798游思: 感悟艺术村拯救我们的臂膀
白 描: 简化生活从抵制网络绑架开始
井 瑞:求索不局限于血统的红二代
董 学 文:人生应该是自转与公转的统一
在潘家园:分辨“马蹄金”与“煤矸石”
吃住大事: 维系高品位精神生活的基础
李 敬 泽:忧伤与感知“内在性难题”
乐冰拖雷:同是鲁19高研班的地税人
不辱虚荣:与女作家王妹英联袂演出
蜗牛土豆:热爱规律生活的孤独散步者
刘 庆 邦:“短篇王”谈文学的虚与实
师生携手:倾情演绎《春天里的故事》
迟 子 建:作家靠作品留在人们的心里
白 烨:对文学演变的敏锐与宽容
鲁院气场:希望栓马桩能多拴我一会儿
梁 衡:让历史和我们一块儿对白
侯 健 飞:鲁19军旅作家的生命之约
征文颁奖:“与雷锋同行”引发的思考
红色教育: 温塘镇的篝火与圣地启示
蒋 子 龙: 诊治当代文学精变的药方
话说写作:面对“人治”指纹的权杖
陈 众 议:严谨的世界视野与国家立场
何 建 明:文学与中国梦讲台上的辩白
王 怀 超:对“习李体制”走势的评析
铁 流:《中国民办教育调查》研讨会
爱人进京:《活性炭》剧场内外的爱情
文学沙龙:面对责任与困境的代际交锋
高端会晤: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论坛1
高端会晤: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论坛2
天壤之别:帝王之宫阙与庶民的村落
温馨启示:大社会实践前的特别交待
古都杂感:站在华夏中轴线上的视听
科普杨凌:感悟无性繁殖与无土种植
品读古人:始皇的先例与贵妃的断足
北上延安:轩辕庙寻根与国学馆访友
七大会址:高大陆批评者的“新视角”
诗歌导读:诗人安琪与乐冰入选作品
友情往来:谢彭臻的古体诗与致白杨
何 光 沪:面对宗教历史的真知灼见
命题诗章:脱离诗部落的遗憾与骄傲
吴 国 盛:对百年科技史的哲学反思
鲁院小结:我人生旅途中的鲜红界碑
诗歌沙龙:总有一种感情让人泪流满面
王 瑞 芸:杜尚的努力与西方当代艺术
作品研讨:同学小说的爱情及家族故事
奚 同 发:如何完成文学创作的蜕变
苏 叔 阳:承继中西文学的优秀传统
王 蒙:《红楼梦》与几个文学观念
草根诗学: 与李少君在北外论“剑”
求真辩伪:研讨《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告别宴会:无法抑制伤悲的最后的晚餐
结业典礼:一个没有讲完的春天的故事
后 记:为了忘却鲁院玉兰花的纪念
翻看守先君的博文和著作,多少有些惊异。这个人的经历是一部草根子弟的励志传奇……我不知道守先君是怎样把一个税官的职责与一个千古文人的悲悯统一到一起的。
——著名独立作家 狄马
郭守先文化随笔式的评论犀利明快,他有确固的价值立场而绝少通融,近年来致力于倡导诗人的激情与思想者的深刻融为一体的“锐语写作”。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 刘晓林
鲁十九是一则寓言,鲁十九是一首诗,鲁十九是一杯酒,鲁十九是春天的歌。守先兄是有眼光的有心人,也是个有趣味的人。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侯健飞
虽过了6年时间,但基本没有过时,内中的种种对关心文学的局外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很高兴地看到守先君不是一味赞美,也不时发出一些个人见解,使作品有了独立的价值。
——原《税收与社会》杂志主编 曹钦白
郭守先:1969年生,青海乐都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青海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历任《青海税报》编辑部主任、青海省作家协会委员、《高大陆》文化经济季刊主编、海东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等。著有诗集《天堂之外》、文集《税旅人文》、评论集《士人脉象》、文论专著《剑胆诗魂》等。作品曾获第四届青海青年文学奖、第三届全国专家博客笔会优秀奖、第二届青海文艺评论奖等。
人间书话398
鲁19的身份证
安琪
抽出面巾纸,抹去眼角涌出的泪水,抹不去心头一阵一阵的抽搐。两天的阅读,仿佛重新上了一次鲁院:2013年3月2日至4月27日。其实我已忘记了这么具体的时间段,但有一个人帮我们记住了;其实我们本来每个人都可以写这么一本书因为我们都是以作家的身份来的,但最终,只有一个人写成,并出版了。他,就是郭守先。
来自青海的黑黑壮壮的相貌比年龄跑得快的诗人、批评家,一个秉持写作的公共性和批判性、追求积极自由和启蒙现代性的作家,用他扎实的文笔、公益的情怀、温暖的感情,为鲁19的50位学员保留了生命中难以忘怀但事实上已经模糊的记忆。当我在阅读中发现自己早已遗忘的授课老师和他们所授的课时,当我在阅读中补听了因各种原因没有听到的讲座时,我反复地在心里说,谢谢你,守先,谢谢你让鲁19在鲁院历届高研班中有了自己的身份证。不是每届高研班都有一个郭守先有这个自觉这个能力写一本书的,尤其我们只读两个月。记得当时我很遗憾地对大家感叹为什么我没有赶上正常的四个月班而是情况特殊的两个月班,徐必常同学用唱山歌一样的贵州话缓缓回答,两个月或四个月都一样的,同学的感情都在,不会受影响。读了郭守先的《鲁院日记》,我反而要庆幸幸好我读的是两个月班,四个月班的不见得有人会写一部书。是的,这是名副其实的鲁院日记,从申请报名写起,到接到录取通知,到体检,到赴京,到每一节课、每一场活动、每一次外出,郭守先做足功课,他在获知自己能读鲁院的那一刻就计划好了,要写一本《鲁院日记》,他做成了,我们,因此得以在他的日记里重逢。
这是郭守先的书,也是鲁19每个学员的书,这几日微信群感动和欣喜交织,因为此书,大家酝酿着班级重聚。6年了,倘无此书,大家已经要“君子之交”了,已经要“相忘于江湖”了,但郭守先说,不能,有我的《鲁院日记》为证,我们永远是好同学,生命中我们有过两个月的朝夕相处,那相聚时的欢笑和别离时的泪水都在我的书里,你们怎么能忘呢?
我们不能忘!十万字两百幅照片的《鲁院日记》,唤醒了我们心头沉睡的往事,那个报道第二天在电梯就能准确叫出每个同学名字的李一鸣老师,按守先的话是,“真正智慧的人却是千方百计记住别人的名字,因为让别人记住自己的名字,你最多可能会成为一个‘名人’,而记住别人的名字,你就有可能成为‘伟人’……”那场潘家园的淘书所淘到的“马蹄金”和感伤,“我们亲眼目睹了那么多世界和中国一流作家的著作晾晒在那些物质和精神同样贫困的摊主脚下,低廉地出售……”那堂以全班同学要求合影表示认同和尊重的蒋子龙老师的讲课,蒋老师说,相同使我们愚蠢,我们都生活在同质时代,差异就是优势,眼光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那在社会实践中因参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种羊场所引发的感慨,“墙上玻璃上挂了不少灰尘和蛛网,院内杂草丛生”,对比珍藏帝国记忆的文化遗产兵马俑、华清池,“说到底我们还是不重视科学技术”;那次恰巧赶上的中澳文学高端论坛上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在发言中表达的困惑和苦恼,“很多亲戚朋友要我以诺奖获得者的身份办事、破坏社会规则或者要我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那些我因为家住北京常常跑回家而无奈缺席的中国现代文学馆讲座、言讨会和同学间的聚餐;那依旧熊熊燃烧在我们诗篇里的篝火,温塘古镇的篝火……此刻都在阅读中一一回放,作为前诗人、现批评家郭守先,有强大的叙事能力和分析能力,且有自己的观点,他的听课笔记因此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有自己态度和思考的文本,几乎每篇最后都有他的“郭史公言”,有时反驳,向授课教师提出商榷,有时存疑,把问题留给读者如我,更多理解,尽可能站在老师的立场想象他为什么会有此见解。“郭史公”的这部分文字,总是让我会心一笑,文字背后那个自信得些许有些自恋的郭同学啊,六年后,用他深情、真情的文字,活泼泼地,站到了我面前。
《鲁院日记》结构颇费苦心,以时间为顺序,逐日写来,文后落有日期,文前都有一句题记,题记来自同学和老师的诗文,文中穿插就学期间各种照片,附录有联谊会和诗歌朗诵会的节目单,真是非常细心和完美。《鲁院日记》既是鲁19的生命刻痕,也是不曾读过鲁院的人的教科书。
2019-8-16
安琪,郭守先。2013年3月,鲁院。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