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艺评论如何助力网络文艺经典化?
随着评选活动引发的,还有对网络文艺评论本身的深入思考。何为“网络文艺评论” ,其概念应如何界定?网络文艺评论与传统文艺评论之间有何关系?怎样增强网络文艺评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网络文艺评论如何助力网络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 ?在优选汇启动仪式之后举办的“新时代网络文艺评论的凝聚力影响力”研讨会上,来自文艺界、评论界、传播界、学界、网络文艺业界、管理界等多位专家学者展开头脑风暴,为网络文艺评论的发展保驾护航。
建立适合网络文艺特点规律的评价标准体系
何为网络文艺评论?本届优选汇的主题中可见一斑。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指出,“因网而生” ,界定了它是关于“网络文艺”的评论,而不是来自“网络”的“文艺评论” ;“向美而评”则明确了其前进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网络文艺评论也应当坚持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标准。
网络文艺逐渐形成了自身显著特点。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何弘强调,网络文艺改变的不仅仅的一个载体、传播方式和创作方式,从根本上讲是改变了我们的审美习惯和趣味。传统的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耐把玩、耐品味的,读者在反复阅读中不断体会到一层又一层的含义,但是今天的网络文学、网络文艺已经失去了这样一个特点,它是一个文本流,是一个一过性的阅读,建立了一种新的审美趣味。用传统文学文艺标准来衡量新样式是无效的,比如元明之际中国小说刚刚出现,没有人会把《三国演义》当作经典来读,以诗文的标准来评价,会认为《三国演义》俗不可耐,对于网络文艺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因而,网络文艺评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适应网络文艺特点的评价标准,推介优秀网络文艺作品,使其走向经典化。
“要承认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确实存在着明显差异。 ”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分析道,从印刷时代到读屏时代,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借助网络的力量,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网络文学作品生态中,在作家创作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位读者都能够随时表达意见,而他的观点又会被其他无数读者看到并点评,产生所谓评论的评论,读者的参与性增强了无数倍,甚至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作品创作,这种模式也被称为社交共读、粉丝共创,这些共创而生的作品是特定读者情感和价值观的共同载体,也是他们的共同表达。因此,他强调,必须用新的视角来评价网络文学,而不是套用旧有的传统。
推进网络文艺评论与传统文艺评论的进一步融合
网络文艺评论有其自身特点规律,并不意味着就此与传统文艺评论二者分道扬镳。“网络文艺评论主体包括各艺术门类的专家学者和职业的文艺评论工作者,也包括参与网络文艺批评生产的广大网民。而网络文艺评论的主力军第一方阵应该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艺评论工作者,尤其是著名的文艺家和文艺评论家。 ”中国艺术报社副总编辑余宁强调,传统文艺评论家应主动适应互联网给文艺创作带来的新变化。以词曲作家、音乐教育家付林为例,其代表作《妈妈的吻》 《小螺号》广为流传,今年5月付林开通了抖音号, 5个月的时间里就拥有了19万粉丝量,获得107万点赞量,有网友表示,希望学者们入驻抖音,能够多被推广被关注,因为这些人能够让我们的娱乐更具文化性和艺术性。从中可以看出广大网民有一种引导的需求,也有一种往上走的自觉性。同时,余宁强调,加强和改进网络文艺评论,还需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传统文艺评论媒介的作用,坚持媒体融合思维,内容为王、技术为先,以持续深入的主流价值内容,在与受众互动中润物无声地进行思想引领,提供优质网络文艺评论内容。
“网络文艺评论的崛起,正是因为文艺评论的主阵地转向了互联网空间,而网络文艺评论正是在媒体融合和网络文艺生态逐渐成熟过程中对传统文艺评论的迭代发展和开放延伸。 ”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副主任彭宽强调,网络传播的文艺评论,并不排斥传统方式的言说,更不排斥传统文艺评论的深刻性,“相反,专业的评论深度,目前是网络文艺评论表达所普遍欠缺的,也是广大网民迫切需要的” 。因而,切实强化网络文艺评论的导向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自觉融合传统文艺评论的力量,“一方面加强传统文艺评论的网络延伸,引导传统文艺评论关注网络文艺作品,学习网络传播语言,进入网络的评论场;另一方面,当下的网络文艺评论积极向传统文艺评论开展学习,不能一味满足于俏皮话、毒舌和满足于快餐式娱乐化的评论套路,只有双方积极融合,才是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
爱奇艺副总裁、影视文学研发中心总经理张恒也表示,网络评论主要有网民、新媒体、学术三股评论力量,三者各有特点各有优势,“最终希望三股力量能够形成合力,以学术的评论来引导网民的评论,以新媒体的评论与网民的评论丰富评论的视角” 。
网络文艺评论成为桥梁,成为监督者与促进者
网络作家琴律从事网络文学写作已有14年,有人问她网络文艺创作者是否愿意接受评论,她表示愿意接受,因为网络作品从放到网上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在等待着受众的评判了。琴律将网络文艺评论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的网络评论,一类就是受众评论,以点赞、献花、订阅或者吐槽、谩骂来表明态度。其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即控评,很多评论被粉丝操控,一边倒或者一边黑,利用评论博存在感、博眼球,这个时候需要真正的专业文艺评论发出声音。琴律呼吁,网络文学是一种全民参与的存在,网络文艺评论应借鉴这种方式,让文艺评论到“评论”中去,让人民群众参与进来,建立专业的文艺评论系统,使文艺评论成为桥梁或者发掘优秀作品的金牌辅助。
“网络文艺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催生出的新生事物,网络文艺评论肩负着对新型文化业态的双重责任,一重是促进者,一重是监督者。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数字创意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威指出,在行业对现实状况有所困惑时,评论应该担负起正本清源和拨云见日的功能,“理想中的网络文艺评论,不仅仅是对单个作品的评价,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体系和话语的建立,在审美文化价值出现扭曲的时候,我们要有勇气纠正扭曲和乱象,对一些网络文艺现象进行批判和引导,坚持独立、公平、学术、专业的评价” 。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