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列御寇・两小儿辩日》内容简介和鉴赏
先秦・列御寇・两小儿辩日
亦题《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斗》、《两小儿辩日远近》。先秦寓言小说。旧题列御寇撰。原载《列子・汤问》。公木等编《历代寓言选》、顾之京等编《中国古代短篇小说选》、李格非等主编《文言小说》 皆录入。作品叙写: 孔子东游,路上遇到两个小孩正在争论。孔子问其故,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日始出时离人近,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小孩认为日始出时离人远,到中午时离人近。第一个小孩接着说:“日初出时大如车盖,到正午时如盘盂那么小,这不就是因为距离远就看着小,离得近时就看着大吗?”另一个小孩说: “日初出时,天气凉爽; 到中午时,热得像钻进热水中。这不就是因为离得近就感觉热而离得远就感觉凉吗?”对两小儿的争论孔子不能解答,两小儿笑着说: “谁信你是知识丰富的人呢?”这是一则颇有兴味的小故事。它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习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它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故事所写符合小孩子的思想和语言特点,通过两小儿对话来表现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面貌,读来意趣横生。这则故事,富于科学幻想成分。判断太阳什么时候离地面最近,也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王充《论衡・说日》记载:“儒者或以旦暮日出入为近,日中为远;或以日中为近,日出入为远。其以日出入为近,日中为远者,见日出入时大,日中时小也。察物近则大,远则小,故日出入为近,日中为远也。其以日出入为远,日中时为近者,见日中时温,日出入时寒也。夫火光近人则温,远人则寒,故以日中为近,日出入为远也。二论各有所见,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两小儿辩日,一小儿则是根据视觉来判断,认为距离近的物体形状大,距离远的物体形状小; 另一小儿则根据感觉来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便感到凉。其实两小儿争辩的依据及其结论,都是不足为凭的; 孔子对此也说不清楚,都是受了时代的限制,即受到科学水平的限制而使然。用现代科学知识去解释、说明那两小儿争辩的问题,请看下面附录。
附录: 在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其大小也是相同的。而人们通常觉得早晨的太阳比中午时好像大些,是因为人眼接触物体所产生的错觉。太阳在初升和将落时,挨近地平线,附近往往有房舍树木做衬托,同这些事物相比较,因而形体显得大些; 而中午时的太阳在无边无际的高空中,没有东西同它相比较,因而形体显得小些。平时,我们看白色图形,总比看同样大小的黑色图形要大些。这在物理学上称为“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和将落时,四周的天空是昏暗的,太阳显得特别明亮; 而太阳在头顶时,四周天空已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同背衬的亮度相差不那么悬殊,这也使我们觉得太阳在初升和将落时显得大些。每天中午较热,早晨较冷,并非太阳离我们地面有远有近之故。中午时较早晨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阳光是斜射在地面上。太阳光直射时,地面和空气在相同的时间里、相等的面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比起早晨太阳光斜射时更多,因而受热最强。所以中午较早晨时热。因此,两小儿以 “远者小而近者大”或 “近者热而远者凉”为依据,来推断日之远近,虽说具有探索精神,但不是科学的认识。孔子的态度比较实事求是,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参看戴文赛《中午太阳是否比早晚离我们近》,载《光明日报》 1955年8月15日 “科学副刊”。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