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小说 > 传统主流

《推拿》:盲人的世界—毕飞宇

发布时间:2010-08-04 来源于:人民文学出版社网站 作者: 刘鑫 点击数: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一丝光亮,人们应当怎样生活?

  上学读书的时候,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也许还有他的写作,都在一种确定的已知中缓缓沉入黑暗。博尔赫斯有家族性遗传的眼疾,从他很年轻的时候开始,他就知道终会有一天,他会永远告别光明。

  我惊讶于博尔赫斯对命运表现出的惊人平静,对于失明,博尔赫斯说,“我在静默中,等待黄昏缓缓来临。”黄昏渐渐降临,这是一个多么诗意却又残酷的比喻。没有光明的世界是沉默的,这是我对另一个世界的最初遐想。我看到了一个内心强大者的沉默和坚持,那个没有色彩的世界里,是否还有漩涡和暗流,有欣喜和欢笑,我不知道,也没有机缘去了解。直到小说《推拿》面世,它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

  熟悉毕飞宇创作的人会了解,他并不是一个温吞沉稳的作家,在他的小说中,舒缓流畅的语言和表面的风平浪静下,往往涌动着躁动不安的欲望。从《青衣》中为戏疯狂的筱燕秋到《平原》中由纯朴而狰狞的端方,无不跋涉在大起大落的欲望之中,人的毁灭、疯狂、矛盾和仓皇,在一个个看似细小的情节之中酝酿。然而,在这部描写盲人生活的长篇中,毕飞宇却表现了一种难得的细致和温情。

  所谓温情,并非意指毕飞宇由于题材的特殊,而对生活的残酷本质有所回避,而是指在整部小说中,毕飞宇表现出了强大的控制力,它压抑了飞扬跳脱叙事冲动,摒弃了在《平原》中偶尔流露的油滑,在整部小说中,作家情绪的提升、感受的表达都是在一种极度细节化的平缓叙述中缓缓推进,在一种充满了欲望张力却又压抑沉默的氛围中,展现了人们甚少了解的另一种人生悲喜。

  《推拿》中的盲人世界是沉默的,毕飞宇笔下,先天失明盲人们的无声无息是由于对整个世界的隔膜和敬畏,在于自己始终无法和谐地融入一个被健康人标准化了的世界,他们小心翼翼地争取自我的独立和尊严,为了可能的尊重,他们殚精竭力:身体强壮的王大夫,为游手好闲的弟弟划开了自己的胸膛,鲜血、自尊和耻辱一起喷薄而出;音乐天才都红无法忍受廉价的同情和赞美,放弃了取悦于人的表演生涯,从事艰难的“推拿”工作;而张宗琪的生活更近乎悲剧,幼年被威胁所包裹的人生,让他永远处于被毒死的恐惧之中……他们和世界的紧张、疏离和不协调,来自于世界里面没有光亮,于是他们不得不磕磕绊绊、不得不小心翼翼,惧怕自己轻易成为一个笑话、一个耻辱、一个阴谋的牺牲品。

  后天失明的盲人呢?他们经历过正常的人生,心态会不会更好?似乎不是,他们“没有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在涅槃之后,他直接抵达了沧桑。”由光明而滑落到黑暗深渊这一过程之中,突然到来的隔膜是痛苦的:小马一度自杀,每天沉默地玩着他的时间游戏,时间是有刻度的、有质感的,可以反复堆砌以供冥想的玩具;顽强的金嫣“要以玫瑰的姿态把她所有花瓣绽放出来”,用她仅剩的光明来执着追逐想象中的爱情,而那些黑暗里的沉默却让她在泰来的矜持和自卑前痛哭失声;张一光为劫后余生而窃喜,却用“天赐”的失明来放纵生命……

  在《推拿》的世界里,几乎所有的情感都处于一种小心翼翼的纠结状态,同毕飞宇那些张扬生命活力和欲望色彩的小说不同,《推拿》是极度内敛的,平缓和激烈、温情和残酷都共生于缓缓流淌的情节之中,《推拿》的主人公们不是某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们普遍隐忍着自己的欲望、小心翼翼地生活着,他们的敏感、坚持、追求却又常常走向了错误的方向。毕飞宇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将人性中欲望和不羁一面轻快剖开,也没有出于廉价的同情对盲人的生活状态有所回护,而是出于平等和尊重,对他们的生活真实进行了如实描绘,并在小说临近结束的时候指出了这种压抑的漩涡究竟和以生成。都红的再次“残疾”,带来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盲人压根儿就没有和这个社会构成真正有效的社会关系。”都红的老板沙复明也是盲人,或者说,是最懂盲人的盲人,正是他,却没有给自己的员工、给自己的生意、给自己的爱情提供一份理所应当的合同。也正因为如此,这个理应最理解盲人的人,在面对“如果是其他人我又会怎么办”这样一个问题时,几乎灵魂出窍。他无可挽回地痛失都红,然而他的思考,又几乎是整部小说中最为令人欣慰的一次反省。

  毕飞宇不无犀利地指出,社会对盲人们廉价的同情、无意的戏弄和有意的利用,造成了一种可悲的隔阂,同时,盲人们自我的敏感压抑、沉默无声也在加厚着这堵高墙。沙复明怀着一个“雄才大志”者应有的梦想,通过自虐式的努力压抑自己,却在满地鲜血中给生命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而王大夫一众人等,却依然茫茫然,只能感受着四面八方袭来的无可抵挡的悲凉。

  《推拿》是一部特殊的小说,它拥有超乎一般的细致绵密的语言,令人惊讶的敏感纠结的情感,小说外表沉默、内心绚烂;它平缓多过激烈,温情多过残酷,却又让无奈与悲凉相伴相生。就像一条静默的河流缓缓流过,有漩涡,也有温度,夹杂着无奈也携带着沧桑。

  或许,当每个读者最后合上书本,都会有一丝的恍惚和一刻的冥想。

  闭上眼睛,夜幕降临,我想到了在永恒中翻越“沙之书”的博尔赫斯老人。愿所有世上困厄痛苦之中的人们,都有一个强大而丰富的内心。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奔马图》:盲人、瞎马与洞见

    关键词:城市变迁 在流量时代,人们对故事的接受早已不再是一板一眼的起承转合,如果小说作者还自戴镣铐,那只能被读者抛弃。《奔马图》通过一匹马、...[详细]

  • 毕飞宇读加缪《局外人》:一生的内容

    关键词:毕飞宇 加缪 我们今天要谈的是一个特殊的作家,他在我的心中拥有特殊的地位,他是加缪。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是他的小说《局外人》。在我看来...[详细]

  • 迟子建:毕飞宇的少年心

    第一次见到毕飞宇,是在《小说月报》的一个颁奖会上。如果用沧桑的口吻来说,我们的相识,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没见他之前,已经读过他的小说。他的小说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详细]

  • 毕飞宇:《黄牛皮卡》的进程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驻校。十五号下午,张清华教授给我安排了一堂小说课,地点是国际写作中心的五楼小会议室。参与讨论的一共有十二位同学...[详细]

  • 读晓华、汪政《伫立虚构:毕飞宇影像》:没有一个过去不是

    毕飞宇《伫立虚构:毕飞宇影像》在这本以毕飞宇为主人公的影像传记中,作者以一种相互见证、相互参与、相互进入的方式,展现了文学繁荣时期,具有普遍参考意义的文学青年...[详细]

  • 倒影潋滟——重读毕飞宇的中短篇小说

    1928年,印象主义音乐代表、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应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的委托,创作出交响乐曲《波莱罗舞曲》。“全曲由两个主题(主题A和主题B)在同一个固定的节...[详细]

  • 超音速的“精神飞行”——毕飞宇小说简论

    毕飞宇的小说有一种奇异的基调,这种基调当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当然是“声音”,这在批评家李敬泽笔下专门辨析过。多年后的今天,我重读毕飞宇的短篇小说《地球上的王家庄...[详细]

  • 毕飞宇小说简论:超音速的“精神飞行”

    毕飞宇的小说有一种奇异的基调,这种基调当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是“声音”,他曾在文章中提过“音”是文字常在阅读中被忽略的另一个重要属性,声音构成了毕飞宇不可替代的...[详细]

  • 毕飞宇的三个美学时刻——以中短篇小说为例

    一1991年,毕飞宇的中篇小说《孤岛》在《花城》发表,这是他的处女作。这个由权谋、情欲、暴力交织而成的权力更迭的故事,在情节反转之前,更像是中国王朝统治及其更替历...[详细]

  • 写人物,就是他的小说之道——关于小说家毕飞宇

    “新生代”作家的隆重登场,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于作家来说,30年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因此,今天重新讨论这代作家的文学价值就有了时间的距离——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客观...[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