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书评】《八百万种死法》:我叫马修,我无话可说
发布时间:2021-08-15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次
《八百万种死法》Eight Million Ways to Die
【美】劳伦斯・布洛克(Lawrence Black) 著
潘源 王默 译
出版年:2006-9
新星出版社NEW STAR PRESS
我叫马修,我无话可说
――读《八百万种死法》
我认定这是作者有意而为之的,他故意让一个终日挣扎在酗酒边缘的酒鬼成为了本书这个小世界中最为清醒的人。这里有什么讽刺意味吗?我不知道。但当我看到《八百万种死法》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会是一个糟糕的世界,就像烂醉之后一般,温柔、迷离、色彩斑斓,但却永远无法温暖一个怀抱,这便是酒醒后最糟糕的事情,更糟糕的是我们的世界也会沉醉如此。
看过几本这种硬汉类型的推理小说,发现这类小说有一个特点,便是对于人物的塑造要重于对于诡计的设计。书中的诡计往往简单到不值一提,无法与传统的推理小说中的谜题相提并论。就拿本书来说,最终的谜底其实并没有多少玄妙,几个重要的要素拼贴在一起,不需要侦探的最终揭晓,有些读者就已经能猜对谜底了。甚至本书给我的一种感觉,就诡计而言这最终的谜底实在有些粗糙和无趣。也许这也跟故事发生的时代有些关系,现今太多的科学手段介入调查之中,有时真的不再需要依靠逻辑将结果推导出来,而只需要一点血迹、一小根毛发、一小片皮肤,甚至只是挥刀时相同的姿势和伤口,就能将罪犯带到我们面前。波洛先生那灰色的脑细胞也许真的不如现代科技那般神通广大了。也许这也是这类硬汉推理小说将重心转向刻画人物之上的原因之一吧?
本书所刻画的私人侦探马修・斯卡德是某种很典型的美国式英雄,生活落魄、婚姻破裂、酗酒、邋遢、不修边幅、言行粗鲁,与以往经典推理小说中优雅、绅士气十足的侦探形成鲜明的反差,而且你会发现这似乎也是美国文化和欧洲文化上面的某些差异的体现。在以往的经典推理小说中,侦探的隐私往往是被完全忽略了,我们可以想想那些经典的侦探形象,福尔摩斯、波洛先生等等,我们究竟对于他们的个人生活有多少了解,这几乎在他们的小说中只字未提,更不要说将他们普通人的缺点放大数倍后在曝光于读者面前了。而本书这类硬汉小说偏偏反其道而行,主人公那些劣迹斑斑生活被一览无遗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这样做似乎很能增加角色的生活气息,更能贴近大众,能让读者感觉这个比自己还要的倒霉的倒霉蛋都能干出点名堂,自己也许还不算无可救药。
当然呈现主人公缺点而又不让其令人讨厌、丧失人缘的前提,就是他的生活虽然一团糟,但并不能影响他的智慧、勇气、正义感和能一点点洞悉真相的直觉及固执,如果没有这些,那么马修・斯卡德再怎么能够顽强地与酗酒作斗争,那他也只能算是一个三流的励志人物,只有有了他在案件中那不舍不弃的执着,与自我煎熬,这个酒鬼才变得可爱起来。只是我有些不明白,一个像马修・斯卡德这样拥有这么多优点的家伙,怎么会把自己的生活搞得这样一团糟呢?
还有我很喜欢皮条客钱斯这个角色,他身上有某些社会精英都欠缺的宝贵品质,就像马修的那句话:“有一颗金子般心灵的皮条客。”这也是某种对于那个世界的讽刺吗?我也不知道。
最后,这世上真有八百万种死法吗?马修总是无话可说,那是他的世界,我想我也没有发言权。
满分五颗星,我给本书打四颗星。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