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经典――令我震撼的几部推理小说(上)
发布时间:2021-08-15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次
读了好几年的推理小说,品味了不少经典佳作,这里做一点推荐与大家分享。但说道经典,首先就有了一个标准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评价标准,这里的选择标准是怎样的呢?在我看来能让人读完一遍之后拍案叫绝的,是一部优秀的推理小说;能让人读完两遍,三遍,乃至十遍之后还能拍案叫绝的,就是不折不扣的经典。这样的经典其实有不少,不过诸如《福尔摩斯》,《东方快车》之类,早已声名远扬,可以说是名副其实,但不复合这里“被低估”,也就不列举了。而有些作品名声一般,或是毁誉参半,而阅读过程中发现其内涵却足可以列入经典之列,读后那种超出预期的享受和冲击则算是真正的令人震撼。下面将要推介的就是这样一些被低估的经典,它们自然不是完美的,但绝对是值得反复玩味的,而且,是代表了推理小说特征精神的。
一. 超越时代的精品,< The Big Bow Mystery> By Israel Zangwill
初听到这部作品是因为它是十大密室之一,但我当时以为,它的入选更多的靠其“第一部长篇密室推理小说”的历史意义。所以,当我读这部作品时,是在电脑上读文档格式的原版(可以说是最不舒服的阅读方式了),而更不幸的是,之前还被剧透狂卡尔泄了其中核心诡计的底。但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我在半年里反复看了三遍,并最后花了两周时间把它翻译成了中文。翻译一部十九世纪的英文小说是有点超出我的能力范围的,而驱使我坚持下来的唯一原因,是其无与伦比的魅力。
其实,所谓“第一部长篇密室推理小说”有些名不副实,从篇幅上更从写作手法上看,它更偏向与‘Story’一些。但它确实是一部开创性的作品,例如挑战读者,Fair Play的概念,对不可能犯罪的描述,多重解答等等。更不必说里面的Trick和Plot,直至今日,模仿者仍络绎不绝。而模仿者所能模仿的也不过是形式,而其中的理性之神髓,却是想模仿也模仿不来的。这就是所谓的经典。如果说有作品集合了卡尔的Trick,克里斯蒂的Plot,和奎因的Logic,这部< The Big Bow Mystery>当之无愧。在并不长的篇幅中,Zangwill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黄金时代作品的知性美。而唯一的问题是它比黄金时代早了几十年。
Zangwill并非推理小说家,他的诙谐调侃的笔调削弱了悬疑性和紧张感,这些都阻碍其获得更高的评价。但是,当你反复品味着其中精妙的伏笔,出色的Red-herring,富有想象力的各种手法,以及深刻而严谨的逻辑分析时。你一定能得到无上的智慧的享受。
二. 真正完美的迷题,<The Problem of Cell 13> By Jacques Futrelle
推理小说始终都离不开谜,而对于本格推理而言谜更是全文的灵魂,怎样的谜才是最完美的呢?这本短篇密室推理[td]足以做为一个范本。几年内,这部作品我反复读了六、七遍,从中文缩写版到英文原版,每一次都为作者卓越的智慧所折服(Futrelle的作品我还读了不少,但这一篇是其鹤立鸡群的代表作)。
这篇作品确实值得反复玩味,读第一遍,可以尽情为思考机器精采绝伦的密室逃脱手法而喝彩,欣赏这100年前版本的“越狱”。但如果你只读到此,还远远没有品尝到它的精华,第二遍,你应该细细品味思考机器设计整个复杂计划的逻辑过程。现在的一些作品,确实也有天花乱坠的手法,但如果问一句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大概就都草草归于某个罪犯的突发奇想,当你看着思考机器是如何用理性逻辑指引着想象力创造出完美的逃脱手法,才会明白如何不像某些作品那样在“异想天开”中离开了实际也离开了理性。而即使到了这里,你也才看了这完美迷题的一半,也就是答案或者是解答部分。而迷题还有重要的另一半,也就是谜面。当你第三遍翻开这部作品时,你欣赏的应该是Futrelle完美的线索设置。这样一个复杂的手法,每一个步骤,作者都给出了清清楚楚的线索,而这些线索的存在,又并不会让人一眼看穿谜底,仍然保持住了迷题的神秘感,尤其是43号牢房的犯人那段,把非常难以提示的一点以如此精彩的形式给出,实在是让人回味无穷。
也许后来的作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创作出更复杂,更让人眼花缭乱的手法(但好不好又是另一回事)。但<The Problem of Cell 13>[td]这样的理性魅力和线索的艺术则越来越丧失了,读者更多地在猜谜而不是在推理,而作者更多的是在欺骗读者,而并非展现真正的智慧。也许,只有在这百年之前的作品中,才是最真最纯的完美的迷题。
三、开启黄金时代的钥匙――[td] <The White Pillars Murder>By G. K. Chesterton
推理小说黄金时代的迄止有很多种说法,而其中之一则是黄金时代始于Chesterton,这样一个上承道尔爵士,下启三大家的转折点式的人物,但他则很大程度上被人忽视了。正是他开创了“Intuitionist School”(三大家基本都属于这个分支里面),正是在他的作品中"The criminal is the creative artist; the detective only the critic,"这样具有革命性的论断。(当然在作品中的意义还稍有不同,毕竟在Chesterton这里神父凌驾在两者之上)。在Chesterton这里从福尔摩斯的侦探至上,开始了向案件谜团至上的过渡。
Chesterton最出名也最优秀的作品是布朗神父系列,不过鉴于这里要推荐的是被低估的经典,因此选了相对名气较小的一篇神父系列之外的短篇<The White Pillars Murder>[td],而正是这部作品让我真正认识到了Chesterton的才情和智慧。
这部作品的看点之一就是其中的反福尔摩斯气息,而另一方面,则是用漂亮的逻辑展现了直感系推理的魅力。(直感推理和后世一些作品那种纯粹依靠猜测是有明显不同的,本篇就是很好的例子)精巧的布局,出人意料的凶手,还有那发人深省的“我们总是听而不闻”。在卡尔和克里斯蒂这样的大家的作品中,果然时常能找到Chesterton的影子。更为可贵的是,这部作品正如被后人作为黄金时代标志的《特伦特的最后一案》那样,在展现推理的局限的同时展现推理的魅力。读完之后,想必对推理又能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