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侦探推理

孪生之谜(奎因作者介绍)

发布时间:2021-08-15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孪生之谜(奎因作者介绍)
本文经过原文作者Kurt Sercu授权翻译,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我不知道如何准确的评价这对黄金时代最出色的美国推理小说家,只好引用一下安东尼・布彻的话:"侦探小说本身是美国的产物,但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后来居上了,作为一个作家和编辑埃勒里・奎因和许多人一样(甚至更多)努力使它重新成为美国人的领域。……埃勒里・奎因就是美国侦探小说。"由此可见埃勒里・奎因的影响是多么巨大。
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其实是弗瑞德里克・丹奈(Frederic Dannay)和曼弗雷德・本宁顿・李(Manfred Bennington Lee)这对表兄弟合作的笔名。丹奈原名丹尼尔・南西(Daniel Nathan),1905年10月20日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李原名曼弗德・利奥波夫斯基(Manford Lepofsky),1905年1月11日生于纽约布鲁克林。
他们的母亲贝丽卡和朵拉出生于一个俄罗斯的犹太家庭,后来移居到了美国。贝丽卡和本杰明・利奥波夫斯基结了婚,朵拉和酒商梅耶・H.南西结了婚。由于接生的医生擅自将他们孩子的名字改为伊曼纽尔・利奥波夫斯基和大卫・南西,两家人非常不满,曼弗德的父亲将自己的姓改成英语化的李,"丹奈"则是出于对"丹尼尔"的变化。两位刚出生的婴儿磕磕碰碰的得到了自己的姓名。
李在童年时代在布鲁克林度过,儿时的他就喜好读书。丹奈一家则搬到了纽约乡下的埃勒米亚,马克・吐温曾在此生活过,在那丹奈和他的伙伴们度过了汤姆・索亚式的儿童时光,他的好友中有一个就叫埃勒里。这对表兄弟非常要好,每年放假李总会去看丹奈。1917年,丹奈全家又回到了布鲁克林,是年冬天丹奈因病卧床,他的阿姨就在他的床头给他读阿瑟・柯南・道尔的《冒险史》,这影响了他的一生。两个孩子从此便形影不离,还一起幻想些不可能发生的犯罪,在脑子里预演。
李后来上了纽约大学。他的愿望是成为一个严肃作家--一个20世纪的莎士比亚,他母亲却希望他去学法律。可是李却找了广告业的工作。1927年他与别人合作写了部无声电影的剧本叫"关着的门"。1928年,他和贝蒂・米勒结婚。
丹奈的愿望是成为一个诗人。但是由于禁酒令的颁布,他的父亲失业了,他不得不在高中中途退学。1921年当他十六岁时便打工以补贴家用。他当过买冷饮的、书店售货员等等各色职业直到七年后家境逐渐转好。后来他拿到了高中文凭还去艺术学校学了绘画等。1926年他和玛丽・贝克结婚。1928年他成为一家广告代理商的编辑和艺术主管。
两人的办公室靠得很近,因此二人仍然来往密切。他们经常谈论犯罪还想写点这方面的文章。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轰动当时的Joseph Bowne Elwell案件,这是一件经典的密室谋杀,直至今日仍未破获。这个素材被不少作家运用于侦探小说里,包括范・达因的《班森谋杀案》。两人很像了却童年时的幻想,写出一部像范・达因一样的侦探小说来。
时机终于来到了。1928年当时的McClure's杂志和Lippincott's书屋(即后来的Frederick A. Stokes公司)联合主办奖品为7500美元的侦探小说有奖征文。其中5000美元奖给获奖者,2500美元作为出书的版权费。两人便开始给他们的侦探起名了,丹奈后来回忆说他们需要"一个曾经在哪里听说过、读过的,能给人深刻印象的、能存留在人们脑子里的名字"。最后决定使用丹奈儿时伙伴的名字--埃勒里。但是有些人认为这是取自杂志编辑Ellery Sedgwick和诗人William Ellery Leonard的名字。选用"奎因"则出于它和"埃勒里"搭配比较顺耳。二人之所以又取埃勒里・奎因为笔名,一方面因为侦探总是比作者更能让人记住,另一方面二人仍想从事严肃文学,故而隐姓埋名。
三个月以后,两人被私下告知他们创作的《罗马帽子之谜》获得了大奖。兴奋之余,二人去了著名的Dunhill's烟店各自买了把烟斗,还在烟斗柄上刻了EQ两个字母。没等到领奖那天,杂志社突然兼并给了Smart Set,继任者考虑到杂志主要读者群为女性故而将奖颁给了Isabel Briggs Myers的《谋杀来临》(此人创立了著名的"Myers-Briggs人格测试法")。好在Stokes出版社看中此书并答应1929年将其出版,还给了他们200美元稿费。《罗马帽子之谜》在Stokes的出版名单上只是个二流标题,但是两人写匿名信到报社大作广告,宣称奎因在书中揭示了一个用简单方式从普通汽油里提炼毒药杀人的法子,这甚至引起了石油工业协会的重视。这书卖了8000本,也算一次不小的成功。可两人认为放弃稳定工作去做作家太不划算,于是白天工作晚上和周末一起写书。不久就获得了更大的成功,1931年二人最终放弃工作专心写作。一般由丹奈构思情节,李则负责写书,就这样二人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合作生涯。
30年代初埃勒里・奎因写了"国名"系列推理小说,还以"巴纳比・罗斯(Barnaby Ross)"为笔名写了四部推理小说。巴纳比・罗斯塑造了另外一个大侦探--哲瑞・雷恩(Drury Lane)。当时埃勒里・奎因还和读者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美国的奎因迷们一直不知道"埃勒里・奎因"和"巴纳比・罗斯"的真正面目。1932年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邀请埃勒里・奎因去做一场关于侦探小说写作的演讲。通过抛硬币,李戴着面具作为埃勒里应邀前往,丹奈也戴着面具装成巴纳比・罗斯也出现在会场上,两人针锋相对的进行对话。后来谣言四起,有的声称埃勒里・奎因就是S.S.范・达因,巴纳比・罗斯是Alexander Woolcott。
于是李便以埃勒里・奎因的名义出现在公众场合,丹奈则成了巴纳比・罗斯。会场上"罗斯"常会"出其不意"地讲述一个案件的轮廓来挑战"埃勒里・奎因",通常案子都极其复杂,而聪明的埃勒里总能一一解决,其实这都是事先演练过的。直到1936年10月10日的《出版家周刊》才刊出了奎因和罗斯的真实身份。
直至30年代末,埃勒里・奎因名声鹊起,掀起了奎因小说热。1939年开始,他们忙于"埃勒里・奎因小说广播"的制作,几乎每一分钟都不能停歇。据说每年可以从广播剧中挣到5万美元。丹奈还是忙里偷闲在1941年推出《101年休闲读物》,是年他开办了《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
此时丹奈和李也感到传统演绎推理形式的局限性一直束缚着他们,他们试图打破这一传统进行一些新的尝试。为什么侦探小说不能采取探究人类动机和关系的形式呢?于是《凶镇》(1942)开创了埃勒里・奎因的新纪元,形成了埃勒里・奎因模式。奎因小说完成了从解决心智游戏到哲人侦探的转变。
《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并非是他们的第一次尝试,1933年他们曾经主编了《神秘联盟》(Mystery League),但是只出了四期便夭折了。1941年,丹奈说服Mercury出版社的Lawrence E. Spivak筹划此事,同年秋天《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正式出版发行了。很快它成为了这一领域的顶尖杂志,直至今日仍在发行。
弗瑞德里克・丹奈不仅是著名的推理小说家兼编辑,还是位藏书家。1938年他就主编了侦探小说选集《挑战读者》。在他众多选集里较有名的还有《1841-1941侦探小说选》等等。他还更新和扩充了Haycraft的书单,成为了著名的"Haycraft-奎因基础书目"(1748-1950s)。丹奈和李还写了许多侦探小说历史和理论方面的文章。其中最具影响的作品是由丹奈主要执笔的《奎因精选:侦探/犯罪小说史》(Queen's Quorum, A History of the Detective/Crime Story as Revealed by the 125 Most Important Books Published in this Field since 1845)。这本书一共选出了125本对推理小说发展具有重要指针意义的短篇推理小说集,从推理小说鼻祖爱伦・坡(Edgar Allan Poe) 的《奇异故事集》(Tales,1845)开始,一直到Harry Kemelman的《九英里的步行》(The Nine Mile Walk,1967)为止,这本将一百多年来短篇推理小说的发展轨迹清清楚楚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选书标准是(1)历史地位重要:在推理小说历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2)推理小说精品:不论文体风格或情节的独创性都堪称杰作,(3)收藏家的珍品:初版十分罕见。只要能符合其中任何一项即可列入书单。这已经成为了众多收藏家的"购买单"了。
1945年,包括埃勒里・奎因、厄尔・斯坦利・加德纳等人在内的一些侦探小说家聚集在纽约讨论一个专业侦探小说家的组织。于是后来成立了著名的"全美侦探小说作家协会"(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MWA设立了侦探小说的奥斯卡奖--"爱德加・爱伦・坡"奖。埃勒里・奎因破天荒的获得了五次爱德加奖。分别是:
□ 1945年最佳广播剧奖: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埃勒里・奎因系列广播剧
□ 1948年最佳短篇奖:奎因编辑的选集和杂志
□ 1950年最佳短篇奖:"十年以来自始至终为《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服务"
□ 1951年爱德加特别奖:《Queen's Quorum》
□ 1969年特别奖:纪念《罗马帽子之谜》发行40周年
此外,他还获得过爱德加"大师奖(Grand Master award)"(1961);Pocket Books出版社的金、银Gertrudes奖;《TV Guide》的最佳神秘电视剧奖;等等。1983年MWA还设立了"埃勒里・奎因奖",用来表彰具有埃勒里・奎因精神的出版者和编辑等。
埃勒里・奎因是S.S.范・达因的追随者。丹奈曾经说过:"范・达因影响了我们,因为他赚了那么多钱……"早期的书里不少地方都是模仿范・达因,如理查德,维利警官都在范・达因的书中有其较为相配的人物。但是奎因的成就远超过了达因。埃勒里・奎因也被认为是"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合理继承者"。的确,丹奈小时候便被福尔摩斯吸引了,埃勒里是福尔摩斯精神的追随者,尤其在《疯狂下午茶》(in The Adventures of Ellery Queen)里比较明显。其实还有一位侦探小说家也影响了奎因,他就是法国的莫里斯・勒布朗。丹奈说:"莫里斯・勒布朗的《813》(他的名作)对我的技巧和创造性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埃勒里・奎因自己也被人推崇辈至,他与阿嘉沙・克里斯蒂、约翰・迪克森・卡尔被称为现代经典推理小说三大家。
虽然看起来李和丹奈合作了四十年,但是两人在合作中却总是吵吵闹闹、争论不休。李的儿子兰德这样描述:"……父亲和弗瑞德叔叔不同之处不仅是在职业上。我拿起电话时总希望线路是畅通的,可是总会听见父亲和弗瑞德争吵的声音。一次,父亲将手里的稿子一扔,大叫道:'他给了我一个多么荒谬的人物,居然还要我写得现实点。'……"他们自己也说:"个性的冲突对最后的产物很有帮助。我们甚至会对抗起来。有时我们就像竞争者而不是合作者。"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奎因的小说才如此精彩。李还总结了三大写作法则:(1)随时随地的读,(2)坚持每天写点东西,(3)第一稿写完,回去删掉所有的形容词和副词,包括形容词和副词的短语和句子,然后在第二稿时将必要的重新加进去。
1971年4月3日,曼弗雷德・本宁顿・李在New Milford去世。丹奈继续从事《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的编辑工作。1975年,他被Carroll学院授予荣誉博士学位。1982年9月3日,弗瑞德里克・丹奈在纽约White Plains去世。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