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侦探推理

言过其实的艾西恩《碎便士》(未看可入)

发布时间:2021-08-15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艾西恩《碎便士》
艾西恩,据介绍是心理咨询师、中央教科所研究员。作品有《面具馆》《碎便士》等。我这里看的是《碎便士》,大约是他的第二本小说。
《碎便士》是“萌芽书系”的作品,由接力出版社出版。前面有关于本书的介绍,内容,简评之类的。编者称“《碎便士》一书是作者艾西恩继《面具馆》之后对读者的又一次献礼,也是一部专门为聪明读者‘定制’的小说”。或许因为作者的专业背景,所以小说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和“缜密的推理”,还“将质数记忆法、情绪试验、人类小动作解谜、遗传病和基因变异等大量专业知识巧妙融为一体”。看了这样的介绍,且不说他推理、诡计方面写得如何,光“心理学专业”之类的词语就足够吸引我了。
不过,真正看完了小说本身,发现这些不过是编者吸引人眼球的噱头而已,读者大可不必当真。
“质数记忆法”之类,在小说中的确有提到。在某个章节,主人公向一个老年妇女询问有关事情,那老妇人嘴里念着“三十一、三十七”之类的质数,主人公意识到这是利用质数来记忆。但也仅此提及而已,跟案件本身更是毫无关系。遗传病和基因也有提到,小说中有两个重要人物,他们是情侣,一个是白化病人,另一个也是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因此他们生下的小孩很有可能也是白化病人。这就是作者提到的“遗传病与基因变异”的“专业知识”。我想,即便不是专业人才,就是普通有些常识的人,也知道这些吧?我不是怀疑作者本人的知识水平,只是在小说中,他确实没有表现出多少专业来。而且,里面提及的“遗传病”,跟案件本身同样没有丝毫的联系,仅仅也就一笔带过而已。但这在编者的口中,就成了“大量专业知识巧妙融为一体”了。原来,“巧妙融合”还是一件挺简单的事的。
要说编者为了书卖得好,逞点口舌之巧,倒也没什么。但对小说内容的介绍,总得实事求是吧?书的前面是这样介绍小说内容的:在调查中,赛斯(主人公)遭遇一连串打击,在喀纳斯维尔角与黑帮交手遇袭,在哈佛大学内离奇的失踪迷案,老年公寓里“自由女神”的指引……这里提到的喀纳斯维尔角遇袭,在书里是有的;但哈佛大学内的离奇失踪案,我翻来翻去没看到;老年公寓里的指引倒也有,就是主人公去找那个老妇人了解一些情况,但怎么也看不出跟“自由女神”有什么关系,莫非作者暗示那老妇人是自由女神在人间的化身?
以上两点的“言过其实”,或许还只是编者善意的窜改,但到了小说本身,每一章节的标题,也同样地言过其实,甚至令人难以理解。
以下是某些章节的标题:第一章, 恐怖的脸;第二章,白化病;第三章,偏执狂;第四章,群;第十章,新月/协奏曲;第十一章,绝/回旋……
光看这些标题,的确也挺吸引人的。但是,跟小说的主线却几乎没什么关系。“恐怖的脸”,是主人公身为心理学学生做的一个实验,在小说最前面有提到,但后来随着案件的出现与发展,那个实验基本上就没提过了;“白化病”,是小说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得的病,但这个白化病放在这里毫无意义,跟小说没什么关系,跟整个案件也毫无关系;“偏执狂”,是小说中提到的一个人物,具有偏执的特点,但是这个人物只是跑龙套的,相当于RPG游戏里的NPC,可有可无,跟案件有一定关系,但关系并不密切;其他章节的题目,像“群”啊,“新月/协奏曲”啊,“绝/回旋”啊,我就无法理解它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到小说的正文中去找,也没有明显可判断的依据。莫非作者这里用的是“后现代主义”写法?抑或意识流、象征派写法?或许是我没有深刻领会精神吧。不过,对于一篇推理小说来说,我能看穿小说中的诡计就够了,还管题目包含了什么深刻内涵干嘛?有趣的是,我能看穿凶手的诡计,也看不懂作者的题目。
这里提到了小说的核心,也就是诡计和推理。小说的诡计,按照编者或作者的本意,应该是能挑战聪明的读者的,可惜很遗憾,我在案件发生的最初,也就是女主角失踪的那一会儿,就已经大致猜到最后的结果了。不过,因为没有太多的证据,我还得看着智慧过人的主人公在那里痛苦地寻找线索,――但最后还是跟我想的一样。不过,那也不是说我就已经猜出了全部,至少,动机我就猜不出来,因为作者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而在那之前,没有任何的铺垫和暗示。
其实,《碎便士》(对了,碎便士是主人公的外号,不过既然主人公不止一个破案故事,那为什么单单拿这篇用这名呢?我还以为碎便士是推理破案的关键物证呢)还是值得一看的,作者的文字功底也还不错,有点外国翻译小说的感觉,也挺流畅,整个故事虽然并不特别让人眼前一亮,但至少也中规中矩。小说的结局,对于一般读者――平时不大看侦探小说的读者来说,应该还是有些意外和吃惊的。但是,中国的原创推理小说要想获得更多的赞誉,显然还远不能止于此。作为写手,还需更多锻炼磨砺;而作为编者,是否可以少些花腔呢?虽然可以一时吸引住读者,但也不是长久之计啊。如果遇到稍挑剔些的读者,看完之后,觉得“言过其实”了,甚至有种被“忽悠”了的感觉,一而再再而三,那以后还肯掏钱买原创推理小说吗?



[此贴被linfanglai于2007-9-10 13:36:04修改过]

[此贴被linfanglai于2007-9-10 13:37:17修改过]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