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计创作者的教科书――评《白色讲义》
发布时间:2021-08-15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次
同大多数推理小说中侦探的个人推理秀相比,像《弓区大谜案》那精彩绝伦的第四章,那样对不可能犯罪手法的集思广益式的集中讨论是我非常青睐的一种形式,它在初期的推理小说中曾相当流行(很好的例子还有道尔爵士的<Lost Special>及Hume的一些作品等等),但遗憾地是它们在小说中只充当了辅助部分,也未能被现在的推理作家们所继承和发扬。因而当《白色讲义》用这种讲义的形式作为短篇推理的主体时,确实令我眼前一亮(顺带一提,如果结合一下前面读者来信的模式可以带来更大的创作空间,兴许作者可以考虑一下),先抛开这点个人偏好不提,这也的确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推理作品,它没有连贯的故事线索,没有刑讯和线索,没有挑战读者,没有背景的展开,人物、动机等等都被符号化,甚至严格说来没有推理过程。可能有人会说,什么都没有,怎么会是好作品呢?可在我看来,这部短篇最大的优点,就在这些“没有”上面了。一只长年关在盒子里的蚱蜢,再蹦也就这么一点高,而在田野之间的蚱蜢,哪怕乍看下步履蹒跚,也难保什么时候不会一飞冲天。能够摆脱惯性的束缚,敢于向很多人以为推理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说不,就冲这个“敢”,这部作品就是值得推荐,值得回味的了。这里先说几句题外话,推理文学的形式和内涵本来就是多种多样的,这篇作品突出了诡计而舍弃了很多东西,同样也可以舍弃诡计而突出别的元素,这种取舍之间不仅体现一种“勇”,有时还能体现出“智”。一部作品的构成元素如此之多,能够个个方面都具备高超水准的作家犹如凤毛麟角。有弱点并不可怕,但要会扬长避短,根本缺乏刑侦知识,还要编罗嗦的调查步骤,没有创作诡计的能力还要玩密室杀人,这样只会是画蛇添足。了解自己的优势,把笔墨集中到自己的长项上,而尽量掩盖自己的弱点,这样的作者才称得上有勇有谋。
当然,简单的把“少”和“精”划等号是无理的,回到这篇《白色讲义》上来,之所以为它舍弃了很多元素而叫好,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是因为这种舍并非是盲目的,而是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突出诡计这样一个作品的核心。说到这里再多说几句,在推理作品中过分强调诡计,是我一直以来反对的,为什么?因为这样要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太难了。好的诡计是什么样的,要具有出人意表的新意和华丽的效果,同时又拥有足够的真实性和可信性。但遗憾的是,在大多数时候,这两条是矛盾的,现实中的命案手法往往是简单而平庸的,而纸上华丽的手法往往是缺乏实际意义的。两者如何取舍?如果是社会派和警察程序等真实系推理,自然真实性是第一位的,手法简单一点即可。但如果本身的卖点就在诡计上,那么首要的就必须是诡计的创新性和华丽性,至于合理性就只能先放在一边啦,大量的巧合,低成功率的赌博,白痴的涉案人员等等,这些都只能算小CASE啦。确实,在经历这么多年的挖掘后,哪怕彻底把合理性的问题抛开,要想出令人惊艳的诡计就不是什么容易的事。而接下来还要考虑合理性,公平性,唯一性,可操作性等等,只能说,当我们看到一些漏洞百出的诡计之时,应该对于可怜的作者多一点怜悯吧。所以,能成功处理好这样矛盾的,就只有推理大师了,而之所以能称之为大师,就是绝大多数创作者达不到这个水准。结果,对于这一大批作者的一大批作品,诡计不仅无法为作品增色,反而成了破坏故事流畅性和合理性的恶性肿瘤。扯开这么多,就是为了强调这篇《白色讲义》的精彩之处了,肿瘤之所以可恶,是因为长在人身上,要是离开人体而被剥离到培养箱中,那么它的很多令人深恶痛绝的特性就突然变得可爱起来了。《白色讲义》中砍掉了故事和情节,也就避免了很多诡计所可能带来的伤害,既然本来就是纸上谈兵,就不存在真实性的问题,既然本来就不挑战读者,自然就不会有公平性的问题。而线索和很多细节的省略则最大限度地掩盖了这些诡计的缺点或者不合理性。实际上在这点上作者还不是特别大胆,缺点不足同样可以多拿出来讨论,只要有创意,有想法,有明显缺陷的诡计也是十分有意思的,而这样一种形式恰恰也非常适合这样一些“不成熟”的诡计。对于对诡计创作情有独钟的人来说,这篇短文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不是说一定要因袭这种形式,而是要学习这种灵活的思路。
前面说这篇推理作品没有推理,当然是从窄义上来说的,这里确实不存在一个分析线索,得出结论那样一个我们通常所读到的推理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缺乏理性成分。很多专注于手法诡计的推理作品往往在理性方面比较薄弱,(这里再多提一句,因为有不少人把这个概念混淆,单纯的诡计本身和推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正如魔术揭密不能称之为推理。)但这篇《白色讲义》做得出色的一点在于,在关注手法的同时,能够对其使用条件和优势进行探讨,而这种探讨和分析,就很好的体现出来理性的魅力。虽然这些分析有一些散,但更应该看到,这种创作形式本身就具备了深入下去的潜力,如果能通过反复提出缺点问题再不断改良,或者是比较几种手法间的优缺点等形式,就能很好的把全文整合起来,当然,这只是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实际上,这种分析对于其他形式的推理创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对一个诡计的必要条件和优缺点分析透彻了,才能够减少疏漏,才能更好地掩盖不合理性而令读者更为信服。这些分析不一定要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但对于任何想创作出卓越诡计的作者则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课。从这个角度上,这是《白色讲义》又一个值得品味和借鉴的优点。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极力推荐这篇《白色讲义》,它并非仅仅是无聊诡计的简单堆砌,而是提供了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新的推理创作形式,更重要的是在扬长避短,突出重点等等方面所体现出的绝妙思路。如果细细体味其中妙味,一定能使诸位受益良多。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