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侦探推理

无比凌乱了――评《侦探小说评析》

发布时间:2021-08-15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侦探小说评析》,作者刘伟民,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1版1印。书中没有作者介绍,仅在内容提要中简略提到“本书是作者在多年课堂教学实践积累的基础上……”,可见刘伟民先生应是教师。那么,综合本书是东南大学出版的情况,此刘先生是江苏大学现役教授的可能性较大(纯属臆测,看过算数)。


  全书共有八章,除引论外,分别从侦探小说的文体、文化、主题、思维、叙事、人物、作家以及风格流派这八个方面进行评析,这种评析结构,可以说是本书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也可以看出作者在组织本书结构上是花了些许功夫的。


  第一章:文体论
  本章从公案小说的由来开始,一直讲述到从公案小说到侦探小说的嬗变。公案小说是否和侦探小说有联系在中国侦探推理界历来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从中国人的感情角度上来说,大致会比较接受公案小说和中国现代侦探小说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的观点,作者也是如此。这一章内容并不详尽,作者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公案小说的一些历史,然后以晚清时期的一些作品以及国外侦探小说的引进为重点,阐述了侦探小说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发展的一些理论依据,观点相对保守,也没有什么新鲜的材料,较多的还是摘抄和整理。


  第二章:文化论
  本章可以说是全书写得相对较好的一章,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作者在这一章中花了较多的文字讲述做为侦探小说的重要基础的--侦探文化,即现实中的侦探以及相关职业,这样的写作视角常被以往的同类作品忽略,而作者却从现代侦探及侦探业的发展开始,用了三十多页的篇幅,详尽的介绍了这方面的内容,也可算是用心良苦。本章理论偏多,实例多在本章末尾,相对集中,其中特别对中国当代所谓的“私人侦探”描述略有不足,资料来源多数是网络材料,人云亦云较多,建议笔者参读一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中国商务调查报告》(作者:郑刚)。


  第三章:主题论
  作者从小说的“雅”、“俗”论出发,引了不少经,据了很多典,又是《庄子》,又是《汉书》,然后引入到本章的正题--侦探小说的主题。作者将此章分为“人性内核的深度揭示”、“‘恶’的多角度扩张”、“智慧的狂想曲”、“罪孽与丑恶的多视角观照”四个部分,每一部分引用了若干个具体的例子,对侦探小说的主题进行了主观分类,例子则多数来自由曹正文主编,臭名昭著的“泄底大全”--《世界侦探推理小说大观》,且继承了米舒先生“不泄底不痛快”的坏习惯,让人好生无语。


  第四章:思维论
  从章名可以看出,这里主要讲的是侦探小说的益智性和娱乐性,首先作者总结了思维的四个一般特点,即多样性、中介性、复杂性以及历时性,然后洋洋洒洒几十页,罗列了24种侦探小说的思维类型,实际上是把常见的思维分类与具体的侦探小说进行了横向连接和归类,这一点还是比较新鲜的分类方式,可惜的是,作者在举例时仍旧采用了“剧情简介+泄底+评述”的模式。


  第五章:叙事论
  “从叙述学的角度来说,侦探小说故事的写作就是力图涉及一种叙述性诡计,是作者利用文章结构或文字技巧,把某些事实刻意地对读者隐瞒或误导,直到最后才揭露出真相,让读者有难以形容的惊愕感。”,这是本章开头对侦探小说故事写作的定义,但是这是侦探小说的定义吗?明显不是,侦探小说难道仅仅是“叙述性诡计”吗?别说是广义的侦探小说,就算是狭义的古典解谜推理,也不能单纯用一个“叙述性”的特征来概括侦探小说写作的定义不是吗?之后作者又引用了范达因的二十条准则,继续往下看,好吧,我算搞清楚了,这一章主要还是在讲侦探小说诡计的类型,也涉及一些写作技巧。不过,当本章中出现连篇累牍的“柯南”时,我被震惊了!这不是《侦探小说评析》吗?“柯南”也可以出现吗?动漫同人作也能当成侦探小说的特例来分析?


  第六章:人物论
  这个不用我多说了,大家都应该明白本章的重点。侦探小说的人物主要就是“侦探”。把歇洛克・福尔摩斯放在第一位大概无人反对,把奥古斯特・杜邦放在第二位?好吧,看在爱伦・坡的面子上勉强也可以,第三位是明智小五郎?第四位是奎因父子,第五位--亚森・罗宾?第六位梅格雷?第七位--霍桑?第八位金田一耕助,我的逻辑开始混乱了,我没有搞清楚这个顺序是依照什么来进行的,是知名度吗?显然不是,是时间顺序?也不是,是国家和地区?肯定不对,最后我只能理解为是作者喜欢这样排列了,这个比较不够“学术”了。


  第七章:作家论
  怎么说呢,越是看到后面越是难以接受了呢!本章的排列顺序是,欧美篇: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德加・爱伦・坡(为什么排在第三?)、乔治・西默农、高罗佩、亚历山德拉・玛丽尼娜(这这这,她的出现让我凌乱不已,好突兀);日本篇: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松本清张、森村诚一(再加个赤川次郎就是曹正文《世界侦探小说史略》中的版本了);中国篇:程小青、裘小龙(这一部分薄弱到不行了)。


  第八章:风格流派论
  作者对侦探小说的流派采用的是传统和新兴两种分法,即作者认为侦探小说的风格流派分为传统侦探小说流派(即欧美派)和新兴侦探小说流派(即日本派),欧美派分为古典推理、硬汉派两种,日本派分为本格派、变格派、新本格派、社会派、悬疑派。好吧,我彻底战败!横沟正史还是变格派吗(曹正文流毒不浅)?新本格派排在社会派的前面?硬汉派是欧美特有?古典推理和本格派有没有共同点?我有好多问题想问,特别是悬疑派,其实我真的搞不懂悬疑风格居然也能自成一派,那悬疑派岂不是可以一统江湖了吗?有哪一本侦探小说没有设定悬念呢?呵呵,我实在是想不起来。


  总结一下,本书的整体结构设计比较新颖,但是作者视野还比较有限,并没有系统性的研究过整个侦探推理小说的发展历史,对作品的评析则较多地依靠参考资料,自己的研究内容较少,且因参考资料年代久远,相对比较脱离侦探推理小说的实际发展情况,且在评析中过度泄底,违反了评论侦探小说时不泄底的基本准则。在选题上比较偏重欧美早期侦探小说,日本推理小说的评析大部分局限于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部分的内容过度薄弱了。好吧,吐槽完毕!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