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荧光》:黑洞飞船的遇险救援记 --科幻
这是一部以“喧嚣号”这艘巨型飞船为舞台的太空灾难小说。飞船受到数千光年外一次超新星爆发影响,遭到引力波、射线暴、粒子风暴的轮番轰击,船员们一次次在危机中化险为夷,成功返航并拯救地球。文中对灾难发展的描绘有显著的递进感:从一开始主角经历的神秘声响,到仪器记录到的明显异常,到引发出舱险情,再到对黑洞舱和飞船的破坏,直至最后让整个地球命悬一线。险情一波接一波,两波险情之间留出人物发展和设定陈述的空间,形成了张弛有度的节奏感,作者在这一点上的把控始终在线。
稳健的节奏也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让读者很容易预测到剧情的走向。再者,飞船上的角色们很难对这样的宇宙级灾难做出有效的反抗,始终在被动承受。这导致故事虽然很有节奏,但在主线剧情上的波折趋于平缓,缺少激动人心的转折点。特别是在开篇部分,主角察觉到神秘声响后开始着手调查,但调查结果一直拖延到第一次冲击后(尘土球事件)才出来,反馈弧过长,使得前面近70页的篇幅里没有一个爆点,情节迟迟未能展开。
作品在主题上并无新意,仅仅是讲述了又一个人类凭借智慧与勇气战胜天灾的故事。它在对巨型飞船这个超级工程和超新星爆发带来的灾害现象的描述上,技术细节颇为丰富,具有黄金时代科幻的风范,感受得到作者扎实的功底、做足了功课,努力地通过技术描写在营造惊奇感。我认为作品在对灾难惊奇感的营造上算合格,但飞船本身这一部分的惊奇感并不足够。
根据描写,虽然飞船是依附于小行星建造的超级工程,但文中几乎没有体现出它的超级之处。因为故事情节大部分只发生在飞船上的个别舱室中,对除这几个房间外的其余部分描绘很模糊。而飞船的“大”这一点,对剧情也没有什么推动,导致这个特点显得无足轻重。
飞船的另一个特点则是具有黑洞舱。作者只给出了曾经用作科学研究这个含糊的理由来解释它的存在,我个人解读其言下之意就是黑洞舱现在并没什么作用,反而更像个累赘。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它的存在更多是情节设计的需要:一方面,它将灾难的效果成倍放大,造成更强的破坏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作用在临近结局时才发挥出来,其从头到尾的存在目的就是在最后被用来拯救地球,为故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不过,实际上在阅读过程中,并不存在黑洞舱存在感过弱的问题,反倒是相当一部分剧情在围绕黑洞舱展开。因为作者从人物方面入手,将黑洞舱跟男主角的命运绑定在一起,强化了黑洞舱的存在感。
抛开飞船上一众无名无姓的船员,小说中的登场人物不到十人,对一部二十万字的小说来说并不算多。作品对人物的笔墨着重在男女主角上,黑洞舱主管、喧嚣号舰长两个配角也有一定的刻画,再就是几个起辅助作用的周边角色。人物稀少,人物之间缺乏冲突,也是造成剧情平淡的原因之一。整本书除了男女主角之间的冲突,就几乎全是人与自然的冲突了。尽管后期有船员叛变的波折,但此君连个名字都没有,更是缺乏铺垫,使得这段剧情有点硬加上去的意思,欠缺打磨。
从男女主角身上,可以看出作者在塑造人物上的努力。两人都有各自的心结,行为有相应的动机,人物既遭遇了低潮,也拥有高光的时刻。
男主角所在的黑洞舱部门一开始就面临裁撤,他为了能继续做出贡献,在多个部门寻求工作机会,并向女主角学习飞行器驾驶技术。危机发生后,黑洞舱的稳定成为喧嚣号安危的关键,男主角的专业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用飞船拯救地球的计划,最终亲自实施。男主角经历了没用到有用,再到关键人物的转变:从一个担忧前途的准失业人员,转变为提出救援计划的专业人士,再成长为自我牺牲、拯救地球的英雄,有明确的人物弧光。
女主角的转变过程则相对没有这么明确。她始终背负着父亲曾经所作所为带来的心理包袱,虽然表面上坚强、高冷,但内心有脆弱的地方。作品对女主角的刻画方式,是一步步从她的表面,深入其内心,一点点揭开她父亲那段往事中的秘密,并揭示它是如何影响着女主角的。她的转变,更像是随着灾难的发展而一点点开悟,最后忽然悟到,便做出了自我牺牲的决定。
在男女感情上,作者一直让男女主角处在若即若离、欲迎还拒的阶段,迟迟没有迎来临门一脚。这是个耐人寻味、也让人有所遐想的状态,是个不错的处理方式。只是在两人一些具体的互动细节上,出现了一些别扭的描写和情节。
比如在男主角羞怯地尝试搂抱女主角的时候,插入了一句心理描写:“是时候抱着她了”——这句话多余,并且割断上下文、很破坏气氛。再比如,男女主角争夺最后留舰的名额,男主阻止女主的方法竟然是在全船众目睽睽下,开枪电晕了女主。为了凸显两人之间的情感羁绊,这样的情节设计过于戏剧化了,极不真实。在最终结局时,对两人关系的处理也有类似的、刻意而为之的问题,就不剧透了。
总结一下,《喧嚣荧光》是一部合格的太空灾难科幻作品,有过硬的技术细节支撑,也有一定的惊奇感。剧情较容易预料,略显平淡。男女主角两个人物有着重塑造,但情感关系的部分还可以进一步打磨。如果对太空灾难救援类作品感兴趣的话,还是值得一读。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