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经典科幻

未来局局长姬少亭:希望我年迈时,还有好的科幻作品可以看--科幻

发布时间:2021-04-26 来源于: 来源:“新青年非虚构写作集市”澎湃号 | 曹 萌 杜安琪  作者: 点击数:
签售摊位前的排队长龙、考验认梗能力的丝带收集、丰富到让时间线紊乱的论坛、汇集国内外科幻界大佬的 fan meeting、市集、画廊、cosplay……5月 25-26 日,“另一颗星球”科幻大会在北京举办,这是属于科幻迷的狂欢。

大会的主办方是一家叫做“未来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未来局)的公司。用创始人姬少亭的话说,未来局的工作就是管理未来事,通过影响人类现在的一些微小活动来影响人类波澜壮阔的未来。作为当下科幻圈最火的组织,未来事务管理局正从科幻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促进着中国科幻的发展。而局长姬少亭,也在这一过程中收获着许多充满成就感的时刻,获得奔向 “未来星球” 的动力。

一、与科幻结缘

九岁左右的姬少亭,在家门口的报刊亭买到《科幻世界》,开始接触科幻。她觉得,童话展现的世界通常都有着相似的背景和设定,而在科幻中,却能够找到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世界,她非常喜欢更有意思的科幻。当时姬少亭身边喜欢科幻的人只有她的爸爸,她的爸爸经常和她交流科幻相关的问题,给她买了很多凡尔纳的书,还会给她看很多科幻小说,或者将一些比较复杂的科幻故事讲给她听。当时的姬少亭不会想到,科幻将影响她的人生轨迹。《科幻世界》刘慈欣和韩松是姬少亭最喜欢的两位科幻作家,二人被戴锦华评价为中国科幻的“两极”。在成长过程中,她阅读了大量他们的作品,从文字中去体会他们看世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并内化于心。在阅读了刘慈欣的《朝闻道》、《科学家第一》后,姬少亭萌发了当科学家的愿望,虽然没有实现,但依然希望投身到科研相关的行业。而在阅读了韩松的《地铁》、《红色海洋》之后,姬少亭看到了他笔下展现出的世界和人性的种种可能性,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刘慈欣(左)和韩松(右)在刘慈欣和韩松身上,姬少亭还看到了豁达。当她在他们的作品中看到宇宙百万光年之外的种种变化,会不自觉地从生活琐事中脱离出来,将目光投射到更重大的事情上,比如宇宙星空和人类未来。后来,姬少亭也开始参与到科幻宇宙的构建中来。

2006 年,姬少亭进入新华社工作。但在做记者的同时,姬少亭并未远离科幻。2007 年,她在成都举办的世界科幻大会上遇到了姬十三。后来,姬十三创办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姬少亭都是初创主力之一。此外,姬少亭还完成了一项影响力很大的具有科普性质的工作。2013 年 12月 2 日,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姬少亭接到了宣传这次航天工程的任务。她为中国登月机器车打造了一个“玉兔”的形象,开通了“月球车玉兔”的微博账号。该账号以第一人称的“玉兔”视角,用形象的语言向大家分享探月的进程,并耐心地解释遇到的问题。“早上好!我已经从嫦娥三号的头上下来,走上月球啦!”“今天要从 10米的距离外,从不同角度给着陆器拍照,我想知道,怎么样可以把女孩子拍得更好看?”……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取得了很大成功,“玉兔”成为了嫦娥三号发射期间的“网红”。

2016 年,做了十年记者后,姬少亭想做一点不一样的事。对当时的她来说,比做记者更有吸引力的,就只有科幻了。因此,她从新华社辞职,全身心地投入到未来事务管理局的发展。直到现在,姬少亭还是很热爱记者这个行业,不过在当时,对科幻行业的责任感和对科幻作品的喜爱还是让她做出了辞职的决定。

对科幻行业的责任感是姬少亭投身科幻的初衷。她觉得,行业上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有人站出来去推动、去改变,而她确实可以做一些事情。“即使是一些很艰苦的基础工作,也需要有人去做。”另一方面,姬少亭投身科幻还有自己的“私心”,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到自己年迈的时候,还有很多好的科幻作品可以看。科幻是姬少亭最喜欢的东西,几乎贯穿了她个人成长的所有经历,影响着她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以及她的思维方式。对如今的姬少亭来说,科幻几乎就是生活本身。她的爱好,她的工作,她的朋友,她之后的规划,都跟科幻有关。

二、姬少亭眼中的中国科幻

作为几十年的“科幻迷”,姬少亭见证了中国科幻从早期发展到今天的过程,并参与和促进着科幻的发展。

在姬少亭看来,中国科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科技的发展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90 年代的中国科幻作品,通常都会把故事背景放在国外,人名、地名是国外的名字,人物的说话方式也带着“翻译腔”。

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科技不断发展,除了技术上的突破,还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或主动,或被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投向快速发展的科技领域,比如航天和工业物联网等。

不断增强的科技实力一方面为中国的科幻作家提供着写作基础,另一方面也让他们越来越自信。中国的科幻作品开始在中国讲故事,让中国人成为故事的主角。比如刘慈欣就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叫丁仪的科学家形象,不修边幅却有着旷世奇才,在《球状闪电》、《三体》、《朝闻道》、《微观尽头》等许多小说中都有出现。未来局签约的另一位年轻作家赵垒则在自己的作品《傀儡城》中展现了中国式赛博朋克。通常情况下,赛博朋克的背景设定在日本或者香港,而赵垒把背景设定在了中国工业重镇东北,讲述了非常“大中国”的故事。姬少亭很看好中国科幻的未来。首先,中国的人口基数非常巨大,为科幻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潜在的人才,也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如果说 70 后、80后还有“科幻迷”和“非科幻迷”这样的区分的话,到了 90 后、00 后,已经很少有人完全不接触科幻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视野非常开阔,也愿意关注未来,他们都是科幻的潜在受众。其次,科幻的历史发展也已经印证了很多次,大量的优秀科幻作品一定诞生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国家,而中国正是这样一个国家。比照美国现在的市场来看,中国科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姬少亭提到,现在美国的电影很少有“非科幻”的内容了。科幻在整个文化产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延伸到电影、电视剧、动漫、游戏以及各种衍生品领域。很多房地产公司也对科幻非常感兴趣,将来有可能会建造科幻主题的楼盘、写字楼。

在未来的中国,科幻也会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在整个社会文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将来我们去看一部电影,并不是因为它是一部科幻电影,而是因为它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三、从《流浪地球》到更广泛的视觉化呈现

2018 年的除夕夜,姬少亭在家乡西安看了《流浪地球》的零点首映。这是她第三次看这部电影,还是看哭了。

这部电影被认为是“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作品,而它的部分前期宣传工作由未来事务管理局完成。未来局在电影上映前举办了一些观影会,在《流浪地球》的第一个观影会上,导演郭帆和原著作者刘慈欣第一次在电影院完整地看成片。这些观影会邀请了不同领域的观众,包括各行各业的 KOL、学者、科研工作者、投资人,影视行业从业人员、作家等等。这些观影会形成了《流浪地球》最早期的一波口碑传播。

在姬少亭看来,《流浪地球》引起剧烈反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它本身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其次,电影呈现的是非常正能量的东西,可以提振大众对中国电影、中国科幻的信心,这也是当下大家很需要的。另外,这样一部质量过关、感情充沛的电影出现在了正确的时间。如今大家对科幻电影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需求,而好的国产科幻电影仍然稀缺,《流浪地球》填补了这一空白。《流浪地球》姬少亭对于中国科幻电影的市场充满信心。她认为,中国当下的电影工业水准并非很差,也不是影响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绝对因素。技术不能决定一切,《太空漫游 2001》仅仅凭借 50 年前的技术,就成为了电影史上无法超越的伟大艺术作品;《流浪地球》的预算仅仅是《星球穿越》的零头,是以韩国的特效水平拍出的科幻电影,同样取得了成功;而即便是好莱坞,也有很多特效非常好但是整体效果差的电影。

因此,我们并不需要等待中国的电影工业足够成熟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已经证明了这种可能性。《流浪地球》的拍摄过程有 7000人参与,也许这些人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只是一个无关轻重的小角色,但未来可能就是中国科幻的中坚力量。中国的科幻电影和电影工业,正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而未来事务管理局也参与到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进程中来。和美国一样,中国也需要从内容到版权、制作、渠道分析、受众分发等各环节打通的传媒系统。有一些链条已经存在,但在过去并没有跟科幻连接在一起,未来局要做的正是这种连接工作。

目前,《少女哪吒》的导演李霄峰,正在跟未来局一起创作韩松作品改编的电影《冷战与信使》;《河神》的联合出品方工夫影业,正在和未来局一起创作一部刘慈欣作品改编的网剧。一方面,未来局为影视项目提供科幻作者和科学顾问。另一方面,未来局为旗下有影响力的签约作者对接影视项目,包括“找资金、人力投入、写大纲和剧本”等环节。

除了电影外,未来事务管理局还探索着科幻小说视觉化呈现的更多方式,包括插画集、绘本等。在不久前,未来局和三体宇宙、森雨文化一起,邀请了近百位画家,制作了《三体艺术插画集》。在开启众筹后的一分钟内,就完成了众筹金额。

未来事务管理局所做的事并不仅仅是在科幻电影领域,而是从人才培养、线下互动、线上传播等多个方面促进中国科幻黄金时代的到来。

2013 年创立至今,未来事务管理局已经签约了刘慈欣、韩松、郝景芳等 40余位科幻作家,培养过的作家超过 200 人,下设“果壳阅读”、“未来科幻大师工作坊”、“不存在日报”等媒体,举办了科幻工作坊、科幻大会等线下活动……2017 年,当初那个仅有 30 人左右的小公司完成了 A 轮融资,估值超过 1 亿。

而根据姬少亭介绍,未来局最重要的还是人才培养的工作。“我们是最懂科幻的一家文化公司,这是我们公司的命脉所在,也是我们公司最大的优势。”在姬少亭看来,科幻产业已经初步发展起来,时代背景、资金、受众条件都具备了,现在缺的主要还是生产方面的人才,不仅仅是科幻小说作家,还有导演、编剧、剪辑、特效、灯光、美术设计等方面的人才。

未来局挖掘了很多有特色的青年科幻作家,签约作者或者他们的作品,参与其作品的出版和后续变现。未来局还举办了一系列工作坊,为科幻作家提供了许多接触中国前沿科技的机会。在这些工作坊中,科幻作家来到科大讯飞、蚂蚁金服、中科院植物所、丹寨万达小镇等机构,和科学家、工程师展开交流,认识到现在科技的可能性,获得讲述未来的灵感。

姬少亭认为,中国科幻的发展将来很可能会出现一个良莠不齐的时期,这就更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科幻事业中去。科幻领域也存在着“二八定律”,“没有人一生当中写任何东西都出手不凡,即使有也是很少见的。所以一定是在大家都写了很多作品之后,才有可能诞生出好的作品。”这也是未来局培养大量作者的原因。让这些老作者、新作者都去写大量的新作品,数量多了,里面才会有发光的金子。

最近,未来局还启动了青年导演培养计划,采用一对一、一对多的长期重点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少而精的导演人才。

除了人才的培养和发掘,姬少亭的团队也致力于传播科幻文化。不管是线上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传播,还是线下的科幻大会、海内外科幻交流等,都是未来局科幻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姬少亭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上科幻,成为科幻的从业人员或者消费者,也希望科幻能够真正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姬少亭坦言,和其他创业者一样,她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她觉得,这都是正常的。“因为我自己本身喜欢这个东西,所以过程中任何创造性的结果和成绩,都是我非常大的动力,这种动力也是我克服困难的重要原因。”当培养的新作者写出了非常棒的小说;当科幻大会举办得非常成功,现场很多科幻迷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当旗下作者的新书卖得很好,或者入围、得奖;当喜欢的 IP 项目有了进展……对姬少亭来说,都是非常开心、充满成就感的时刻。

在未来事务管理局“另一颗星球”发布会上,姬少亭说:“如果科幻的黄金时代还会再度降临的话,我们相信它一定会发生中国。”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