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经典科幻

刘兴诗科普作品:用真善美的作品启迪人心--科幻

发布时间:2020-11-04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在我国科普界,尤其是科普创作界,刘兴诗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年至耄耋的老先生,绝对是科普界的重量级人物。

除开科学工作者的身份,刘兴诗是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还是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类型很广,主要包括科幻小说、儿童小说、童话、散文、诗歌、评论等。从1952年开始科普创作至今,刘兴诗共创作了158部科普作品。

在这些科普作品中,“刘兴诗爷爷讲述”系列深具影响力,斩获多项荣誉,广受读者和社会各界好评。该系列已出版13个小系列,45个品种,其中既有多年前创作的旧作,如《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大自然》《世界大自然》《中国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国科学》《世界科学》等,又有近几年创作、首次出版的新作,如讲述中国的“两河流域”历史文化知识的《母亲河长江》《母亲河黄河》,普及海洋知识、强调海洋主权的《中国的海洋》等。刘兴诗近年新作,还有讲述中国朝代更迭的《中国历史故事》,讲述丝绸之路前世今生、阐述“一带一路”倡议、展现沿线国家和地区风情的《“一带一路”青少年普及读本》。以上作品均由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另外,刘兴诗近年来出版的其他科普作品,还有海燕出版社的《刘兴诗爷爷讲地球》、人民邮电出版社的《问苍茫大地》等。

时年87岁的刘兴诗,仍活跃在科普创作一线。作为一位高产的作家,刘兴诗在70岁以后出版的作品,不仅旧作以不同版本、不同形式畅销于市场,深受读者好评,而且新作也紧贴时代脉搏,唤醒读者对时代热点的关注,激发读者的爱国热情。

刘兴诗的科普作品,总体上来说,融科学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体,打通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在传递、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带给读者美的感受。他将个人独特的创作理念,完美地呈现于自己的作品中。详细来说,其作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注重原创性和科学性。

刘兴诗认为,最好的科普作品是“研究”出来的。所谓“研究”,就是坚持原创,坚持对科学性的追求。他写道,“第一手的材料永远比二手货新鲜”,“这就需要作者最好身在科研第一线,将自己独有的成果介绍出来,才是真正的原创”。这就是刘兴诗的科普创作所追求的“真”,不论是观点还是细节,都要切切实实讲究科学性,要做到有根有据。

刘兴诗是一位地质学家,也是史前考古学研究员。在60多年的科学考察生涯中,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而且远至国外的一些地方。他曾考察过包括北冰洋在内的冰峰、峡谷、激流、高原、平原、沙漠、戈壁、洞穴、火山、海洋、森林、湖泊、沼泽等各种自然环境。通过对这些地理区域扎扎实实的研究,刘兴诗积累了许多素材,这些素材都是用于创作的第一手资料。甚至有些学术成果,也被他写进书中。

例如,201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作品《讲给孩子的中国大自然》(原由希望出版社出版,版权到期后,转由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更名为《刘兴诗爷爷讲述·中国大自然》出版)中,刘兴诗用短短的几段文字,不仅介绍了西天山的野果林的种类和意义,还阐述了野果林的起源。他写道:“这些野果林并不是一直生长在这里的”,“是第四纪古冰川消退后,从附近的中亚平原上逐渐发展到这里来的”。

其实,这是刘兴诗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新疆西天山野果林起源问题”写入了这部作品。这一成果运用多学科比较研究,成功解决了中苏园艺学界几十年未解决的难题。看似短短几句话的结论,要付出大量的心血来研究,死抠细节,反复论证,须讲求严谨的科学性。

同理,在这套书的另一分册中,刘兴诗将自己参与广西柳州白莲洞遗址的考察过程及结论写进了书中。书中提到,1956年,考古专家在柳州发现白莲洞古人类遗址,挖掘出大批化石。专家研究出柳江人化石的出土地点,以及柳江人当时从白莲洞出发,被山洪冲进通天岩洞穴的真相。

白莲洞遗址和柳江人具有隐秘关系,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也是刘兴诗和其他科学家经过严密考察得出的结论。

如果没有这样一步步的实地考察、这种踏实严谨的研究精神,恐怕刘兴诗的科普作品也不会有这种站得稳、立得住的科学性。

第二,打通学科壁垒,将学科交叉融合,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融合。

这也使“科普”的定义不再局限于狭义的“自然科学普及”,从而扩展到“人文科学普及”,体现了一种文理兼通的“大科普”观念。

在2017年出版的新作《“一带一路”青少年普及读本·南方丝绸之路》中,刘兴诗用了三个章节的篇幅,考证了古蜀国是西方人经由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到中国的终点。首先,刘兴诗根据不同文献,分析出“China”这个词的由来,说明通过希腊、罗马到波斯、印度不同地域的音变,古代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就是“丝国”。其次,文章通过文献和三星堆遗址的文物考证,论证从西方到“丝国”的道路,就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不仅有陆路,还有海路。最后,通过进一步研究,刘兴诗得出结论:“丝国”就是成都附近、以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国,这里就是西方人沿南方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终点。

这一论证,条分缕析,思路明晰,最重要的是,融合了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古气候学、词源学、地质学、古人类学等诸多学科知识。要做到论证充分可靠,资料信手拈来,对作家的知识储备要求极高。由此可见,刘兴诗是真正意义上的博学型通才、文理兼备的科学工作者。

另外,在刘兴诗的科普作品中,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如解析古代诗词背后的科学原理,讲述不同地域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民俗文化、民族风情等。这些元素融合科普知识,使作品更加有血有肉、生动鲜活,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第三,正是这种人文性使得刘兴诗的作品极具美感。无论是作品的意境,还是语言,都深深浸透着作者对“美”的追求。

在传统观念里,科普作品主要向读者传达、普及科学知识,更注重知识性,然而在刘兴诗的观念里,“一本书犹如一个人,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美学观”。科普作品在向读者普及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有优美的意境和语言,须对读者有美的熏陶。

在《刘兴诗爷爷讲述:中国地理·西北西南》中,刘兴诗用这样的文字描写天山深处的天鹅湖:

这里是人迹罕至的天山深处,尤尔都斯盆地里的巴音布鲁克草原。除了溜来溜去的风儿吟唱的曲子,几乎听不见一丁点儿声音。冰山上流下来的一股股亮晶晶的融雪水,流到低洼的地方渐渐汇合成一条小河,静悄悄地在长满青草的野地里缓缓流过,天地宁静无比。

这条河像水蛇似的在草地上弯弯曲曲流淌着,生成了一个个河湾、一片片沼泽、一串串湖泊。这些水汪汪的湖泊,就是天鹅和别的水鸟居住的天堂,于是人们称这里为天鹅湖。

短短不到200字的片段,不仅介绍了地理位置、地貌状况、当地环境、河流湖泊生成的原因、湖泊动物、湖泊名的由来等情况,而且文字优美动人,意境轻灵悠远,饱含情感。这是好的科普作品,也是优美的散文,值得读者吟咏和反复回味。

刘兴诗科普作品语言上的美感,还体现在朗朗上口,具有文学特色。他的语言往往有种散文化、诗意化的笔调,句式灵活,长短句交错,情感饱满,活灵活现。文章中会运用大量比喻、拟人、对仗、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时而押韵,时而透出幽默感。

尤为难得的是,刘兴诗写给孩子的科普作品,没有因为读者是低龄的孩子,就低估孩子对优美的语言、意境的领悟力,而是用一种“浅语的艺术”来浸润孩子的心灵。

第四,是具有一定的哲学内涵。

刘兴诗主张,科学创作和科学研究需要体悟人生哲理、融入哲学思想。他认为,“一本书犹如一个人,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可以说,哲学理念也是科普作品中的“善”。

在《母亲河长江·上游》中,刘兴诗提到,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都江堰,虽然没有宏伟的设施,但可以无坝引水,利用河道水流的天然性质自动排沙,没有采用人工设施。这种巧妙的设计,立足于“疏”,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以无胜有,应了“大道无形”“无为”的哲学观念。这一表述,就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普及,还是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的传播。

第五,是具有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感。

这也和刘兴诗的个人经历有关。他经历过战火纷飞的时代,在抗日战争时期看到民族衰弱的后果,在学成后毅然投身地质工作,报效祖国。几十年来,他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地质勘测工作,历经了许多艰险困境,甚至多次绝处逢生。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77岁高龄的刘兴诗毅然奔赴灾区,参与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先后两次负伤。他以实际行动,在人生的白纸上书写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同样,出于对祖国山河草木、历史文化的深深眷恋和热爱,他的作品中才会展现出丰富的中国文明、中国特色,显出这种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感。他的作品,如一位胸中有丘壑的老者娓娓道来,用丰沛的情感、博大的胸怀,去讲述祖国大地上不同时空的故事。

刘兴诗的科普作品,不仅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可读性,还融入了文学性和哲学性。但从另一角度看,其作品稍显不足之处,在于部分文字过于口语化,带有一些戏谑的意味,同时在对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上,也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色彩。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刘兴诗的科普作品经过多年的时间检验,依然光芒闪耀。正如他自己所说:“好的科普作品也需要‘真、善、美’,而且是孕育了丰富中国色彩的‘真、善、美’,读者便不知不觉有河山之爱。不用高喊口号,便有‘吾土吾民’之大爱,以及对科学之美之真爱,那才是科普之极品。”

尽管在科普创作上取得了诸多成就,刘兴诗仍然不满足于现状,每日依旧争分夺秒地工作,力争写出超越自己的新作。在他看来,作家不能重复自己,要敢于设想,敢于怀疑,敢于放弃,敢于再创新,创作中要不断向新的风格、新的题材、新的理念发出挑战。

他刚创作完成的科普绘本《讲给孩子的二十四节气》、人文科普读物《骑龙旅行记》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创新尝试。在后续的创作中,他还不断给自己拟定新目标。

刘兴诗以几十年的坚守,用自己的专长和热情,持续为读者、为科普创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