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幻象与科幻产业化--科幻
2010、2011年,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主办了两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始人董仁威等,根据协会和举办科幻星云奖在国内开展活动的需要,创办科幻星云奖的核心团队,于2011年8月23日,在四川成都登记注册,成立了协会和举办科幻星云奖在国内开展活动的实体支撑单位-成都时光幻象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6月7日,时光幻象公司将已有十三年历史的中国最大的民间科普科幻创作团队-成都科普创作中心收入麾下,成立了时光幻象成都科普创作中心,由吴显奎、杨再华授牌,董仁威担任中心主任、姚海军为副主任,吴显奎、张文敬、张昌余、杨再华、黄剑华为顾问,董晶为秘书长,程婧波、杨枫为副秘书长。以后,时光幻象公司,先后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和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接纳,成为其团体会员单位。
2016年,时光幻象公司创建科幻博物馆,2018年,时光幻象公司成立科幻IP工作室。
在此期间,时光幻象公司在科幻科普产业链上下游及上下游的中间平台,进行了历时七年促进科幻科普产业发展的全方位探索。
二、从科幻科普产业链的源头抓起,促进科普科幻创作和人才培养
时光幻象成都科普创作中心,除了秉承一贯的宗旨,为繁荣科普创作服务,出作品,出人才以外,还将其功能扩大到科幻文学,为繁荣科普科幻创作,促进出科普科幻成果,出科普科幻人才。
因此,时光幻象成都科普创作中心,通过建立时光幻象VIP会员俱乐部,汇聚了全国一流的科普科幻人才,并随着组织科普科幻创作出版活动,有200多名科普科幻作家,成为中心的签约作家,进行了十八项科普科幻创作工程,其中,科幻图书及丛书13项30部,其中,《流浪地球-全球华语星云奖奠基作品选》《行星风暴-第三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集》分获全国优秀科普图书奖及中国新闻出版总局等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一百部优秀图书殊荣。
二、创办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建立科幻创作激励机制
2009年,作为科普作家的笔者,由于三十多年前写过科幻小说,出于对科幻的热爱,只身闯入科幻领域,同吴岩、姚海军一起,吸纳刘慈欣、 韩松、王晋康、郑军、北星(美国)、水弓(澳大利亚)、谭剑(中国香港)、黄海(中国台湾)等国内外知名的科幻作家、学者,及协会原来在科幻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杨潇、谭楷、秦莉、程婧波等人,成立了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下属的世界华人科幻协会(201年在香港注册为独立的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创办“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
成立世界华人科幻协会,是我与吴岩、姚海军两位国内著名科幻人交往的结果,我们一致觉得应该有一个中国科幻人自己的科幻组织,形成华人科幻共同体,掀起华语科幻新高潮。而本人是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届理事长,没有费什么工夫,这个科幻协会就成立起来了,并且吸纳了华人世界绝大多数科幻作家、学者的加入协会,支持协会的工作。
在姚海军的提议下,科幻协会第一个活动——“华语科幻星云奖”隆重推出。
由于华语科幻奖是个民间组织,没有经费来源,而野心又很大,要把星云奖做大做强,做得有影响力,就必须有一个漂亮的颁奖晚会成为星云奖的亮点和宣传的载体,这就不是一点点钱可以解决的问题。于是,星云奖工作分成了两方面,一方面由我和吴岩牵头,组建了专家评奖委员会,负责组织星云奖作品推荐、评选工作;另一方面,我与姚海军、程婧波、杨枫、杨波、李庆雯等一帮人搭建了一个“草台班子”——星云奖颁奖晚会筹备小组,准备精心筹划,推出一个奥斯卡式的星云奖颁奖晚会。
当时,我们只用了两三万元,就办成了一届隆重的颁奖典礼,除了制作金质奖杯、奖牌,购买小物件、租赁场地、招待嘉宾晚餐茶话会等花费了20000元(包含我支持的10000元现金、中国台湾太极集团赞助的5000元现金、付胜支持的4000元场地租金)外,全靠小组各个成员四处“干缠”,拉义工、找免费、托帮忙,连几十秒的3D标志性动画都被程婧波免费“嗲”来了。我们一蹴而就,仅用10余天准备就圆满地举行了一次真有点奥斯卡味道的星云奖颁奖晚会。
原计划114个座位的颁奖现场,实名制发出了80余张嘉宾门票,非实名制发出30余张观众门票,结果影院不知道进了多少人。除所有工作人员都在场内场外跑步服务外,过道、走廊,甚至影院放映大厅紧邻的直播工作间都塞满了人,现场的热度和过后的媒体热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计。可以骄傲地说,我们这个“草台班子”,成功推出了世界华语科幻的最大盛会。
万事开头难,坚持更不容易。如今,科幻星云奖克服千难万险,成功地举办了九届。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历数九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的进步,届届有所提高。从一个到多个,从少数人参加到多数人参加,从不专业到专业,从没有资本关注到资本开始注入。我们正在逐渐走向一个科幻繁荣的新天地。
我们体会,创建国际科幻奖项的关键程序有三。
一是建立公开、透明、公正、专业的评奖机制。
一个奖项能在社会上站住脚,我们感到最重要的是打造品牌,建立品牌的公信力。只有公信力建立了,品牌才能站稳脚跟,逐步产生影响力,提高品牌价值。
公信力的建立,是通过评奖机制的透明性、公开性、权威性来实现的。我们通过摸索,一届届修改章程,至第九届,评奖机制通过了实践检验,得到科幻圈内外认可,初步稳定下来。我们的这套机制的特点是专家层层把关,在评选工作和运营工作中建立严格的隔离墙,并在组委会与推委会,推委会与评委会中间建立隔离墙,制定推委委员和评委委员遵守的道德准则,使评选工作的透明、公开,去商业化,不为赞助商的利益驱使,推荐作品不拘泥于派系的成见,釆用多元化、全方位的视觉,让评选出的作品是举世公认的优秀作品。
这种机制是在艰难的摸索过程中逐渐完善建立起来的,其间经历了三次风波,包括刷票风波、赵蕊蕊、银河行星获奖风波,都经过组委会集体努力,不仅化解了风波,而且,在解决的过程中,完善了评选机制,步步提升,才有了今天相对完美的评选机制,使奖项的公信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是精心策划与开展有特色的嘉年华和颁奖典礼
每届评选活动的高潮,均是一年一度的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嘉年华,这是团聚科幻人及社会关注的重要活动,必须精心组织,使每一届都有亮点,吸引参会者和社会的眼球。
因此,每一届嘉年华,我们都找到赞助方和承办方,精心策划,实施,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七届和九届嘉年华,亮点突出,对奖项的影响力,品牌的打造有突出的贡献。
七届嘉年华,是由新华网承办的,在新华网总栽助理、在线教育公司总经理姚予疆的领导与亲历亲为下,办得有声有色,出现了多个亮点。
开幕式请来四个副部级领导出席开幕式,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的讲话,表明该奖项成为国家级媒体支持的华语科幻大奖。刘副社长说:新华网首次承办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这是中国科幻领域的里程碑性事件。未来,新华网还将利用资源优势、资本力量,为科幻产业搭建平台,助力产业链条拓展延伸,推动中国科幻走向繁荣发展,走上国际舞台。
在“科幻•中国与世界”国际科幻高峰论坛的第一单元“世界科幻之巅”中,中国、美国、日本的星云奖主席、会长与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联合主席开展了高水平的圆桌对话,并且釆用非常优秀的同声传译,使中外对话流畅,精彩绝伦。三国星云奖相聚嘉年华,平起平坐,共同探讨世界科幻的未来,将奖项推向世界,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
在九届科幻星云奖颁奖盛典上,主办方之一的壹天文化所精心策划的一套“组合拳”,与新华网、时光幻象策划的颁奖流程实现了无缝对接,使颁奖盛典光芒四射、绚丽多彩,受到与会全体科幻人的交口称赞,纷纷表示:“这次办的真心赞,开场秀超级棒,主持人超级棒,乐队超级棒,整个过程衔接有序,控制紧凑,完美顺畅啊!”
三是全力以赴组织宣传活动,使品牌的影响力得到最大提升。
活动的完美成功,事情只做了一半。要使品牌的影响力通过嘉年华得到最大提升,另一半要靠宣传。每一届评奖颁奖活动,我们都会精心组织宣传推广活动。以九届星云奖为例,我们组织的以中央和所在地的重要媒体为核心的媒体宣传组,把活动的宣传报道活动推向极致,极大地提升了华语科幻星云奖的影响力。
组委会宣传组在新华网总裁助理姚予疆、科普事业部总监付方明的领导下,主办四方充分利用各自拥有的媒体资源,将集体成果统一推向社会。据统计,有新华社、新华网、腾讯大渝网、中国作家网、重庆日报、重庆发布、重庆电视台、重庆晨报、重庆人民广播电台、重庆文艺台、重庆晚报、重庆商报、深圳商报、文汇报等中央和地方多家媒体,以及未来局不存在、深圳科幻基金会、重庆文艺台、想象力研究中心、时光幻象等的原创作品达50多篇,为全国各地媒体和自媒体3000余家所转发。
同时,在科幻迷中享有很高声望的未来局不存在微博进行了现场直播,观看受众达1万余人,长篇金奖公布时,瞬时点击量高达80万。腾讯大渝网进行的现场视频直播,观看现场的受众达24万人。新华网即时发出多篇报道,关注流量达4000余万人次,九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网页搜索达22万篇,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关注科幻的浪潮,极大地提高了“华语科幻星云”品牌的公信力、影响力。
四、设立科幻电影创意专项奖,促进科幻电影的发展
七届至九届科幻星云奖中,连续举办了三届的科幻电影创意专项奖,促成了15部科幻IP的转化,经过两年准备,七届科幻星云奖首次科幻电影创意奖签约金奖作品何夕《天年》、江波《银河之心》三部曲已获壹天公司"立项通知书",正式启动;银奖作品周敬之《星陨》,银奖作品彭柳蓉《怪物》即将结束评估。八届金奖作品《驱魔》、银奖作品赵海虹《水晶的天空》正在评估之中。
五、设立少儿科幻图书奖,促进少儿科幻的发展
从第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开始,我们设立了少儿科幻图书奖,至七届,设立少儿科幻中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奖,持续至九届,并且进行少儿论坛活动,推出了一批优秀少儿科幻作品和少儿科幻作家,促进了中国少儿科幻的发展。
六、参与火星情报局综艺节目,促进科幻走进大众
协会派出头董仁威为领队,陈楸帆为团长、江波为副团长,吴霜、墨熊、阿贤为团员的科幻顾问团参与的火星情报局第四季综艺节目制作,已播出第八期,科幻作家郝景芳、夏笳和科学家王立铭作为地球代表团核心成员直接登场,与火星情报局特工对话。郝景芳用她获雨果奖的名著《北京折叠》中的空间折叠,来回应火星情报局特工提出的睡眠保险柜方案,王立铭则回答了有关睡眠的科普知识。这使科普科幻开始融入这档娱乐性为主的综艺节目。而且,科学家和科幻作家们也开始适应这档脱口秀节目的搞笑幽默风格。王立铭调侃生性比较严肃的郝景芳,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他们自己也笑起来,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郝景芳笑得那么灿烂。火星情报局第四季播出量已达8.8亿次,我们相信,科幻和科普作家参与影响力如此巨大的综艺节目,一定能让更多的青年人喜欢科幻,喜欢科学。
在我们强调科幻产业化的同时,必须认识到,科幻产业链是一个整体,它的上游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础,主要不是产业,而是没有经济收益,只有付出的公益事业。我们民间组织和政府一起,献出我们的爱心,为推动中国的科幻产业的发展无私奉献,是我们科幻人的责任。我们时光幻象是个小公司,能力有限,但是,我们会尽力而为,正在科幻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探索,为中国科幻产业化尽绵薄之力。
谢谢大家!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