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经典科幻

传统文化,让“科幻”更有生命力 --科幻

发布时间:2020-11-04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提起“科幻”二字,你首先想到的是《头号玩家》中的虚拟现实还是《终结者》系列中的人工智能?不可否认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科幻产业的繁荣和科幻作品受众的培养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能让科幻作品迸发出生命力的不仅是充满未来感的“黑科技”,我们深厚的传统文化亦可以为之带来天马行空的灵感。

近日,第二届中国科普科幻电影周(展)在商丘举办。活动中设立的《科幻赋能——过去、现在、未来·传统文化的科幻之路》和《当河洛遇上科幻,传统文化的流行范》两场论坛,探讨了如何让传统文化与科幻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引人关注。

“文化是根基,科幻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论坛上,《流浪地球》B组导演郁刚认为:“我们现阶段要做的就是立足于中国文化,立足于中国市场,把我们自己的故事讲好。”

的确,在口碑、票房双丰收的《流浪地球》中,无论是舞龙舞狮等场景的出现还是影片饱含的中国传统的家国情怀,都让国内观众倍感亲切和认同。这种传统文化和科幻的“跨界融合”,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范例。“空口袋立不起来”,一些仅仅热衷于“技术流”的科幻作品,虽然特效看起来很炫,但难掩内里的空虚和苍白。带着科幻的“眼睛”去寻找传统文化中引人共鸣的视角、发掘有故事的人物、展现有深度的思考,才能让文化与作品“美美与共”。

但是,一部电影热度的持续性终归是有限的,如何才能让传统文化流行得更持久、传播得更广泛?对此,科幻作家、第74届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认为:“要把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符号抽离出来,以视觉化语言对传统文化IP进行二次传播。”

“科幻+传统”,既能满足当下观众对新奇事物的追求和张扬个性的精神需求,又能凸显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的回归。借助科幻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会让传统文化更有“流行范儿”;而传统文化无疑也会反哺科幻作品,为之提供长久的生命力。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