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经典科幻

聚焦类型文学的“破壁”尝试--科幻

发布时间:2020-11-04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原标题:“类型文学,我是你的破壁机”

这一期的《银河边缘》是特别的,特别之处在于她把“次元壁”的主题写在了封面上。往期的《银河边缘》虽然没有明着写出来,但“打破次元壁”确实是一直以来的追求,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

《银河边缘·次元壁》

迈克·雷斯尼克 杨枫 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

&

纵观往期《银河边缘》,几乎每一篇作品——或多或少地——都进行了与其他领域融合的尝试。从海客幽默戏谑的《妖精的旋律》到宝树恢弘壮丽的《天象祭司》,再到其他作品,都在不断模糊着科学幻想的边界。我相信,这种尝试会带来改变。

首先肯定是科幻作品进一步市场化,走出去,引进来。当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次元壁的破裂,对另一侧的房间毫无疑问也有影响,隔壁的类型文学也会被注入新的力量。这种有序且有目的性的“破壁”行为,会不断跨越各种类型文学的藩篱,逐步打通各个幻想平台,从而持续产出更多不落窠臼的优秀作品。

另一方面,从现实角度讲,《三体》获奖和《流浪地球》电影的大热,也让其他类型文学察觉到了这支正在崛起的“寂寞的伏兵”。于是,科幻文学也开始感受到多元的、来自外部的“破壁”力量,并逐步客观和理性地吸收其他领域的新鲜血液,融会贯通,期冀新生。在这一过程中,《银河边缘》是走在前列的,不是以单一作品为主体,而是以综合性平台为主体,迈出了这一步。从时间上讲,甚至可以说《银河边缘》以一定的前瞻性,事先迈出了这一步,成为与其他类型领域接洽的落脚点,从容地向前走着。

回归到本期《银河边缘·次元壁》,本期MOOK毫不吝啬地向读者展示了“破壁”带来的各种趣味性。《雷神遇见美国队长》,为神话介入历史展现出了一种漫威宇宙之外的可能,而《巨怪例会之夜》,则提供了一个由梁家辉饰演金刚的选项,十分有临场感地描绘出一副怪兽金刚质问“谁赞成,谁反对?”的诙谐场景,为巨兽注入人性。

事实上,这类涉及超自然力量的幻想小说,几乎不可避免地都选择了为超自然力量集合体——譬如神祗、譬如超人,注入人性,作为矛盾冲突和戏剧张力的根基。漫威和DC,基本都是如此。因为祂们还是具有人形的智慧生命体,本质上还是人。所以作者会选择把祂们当作人来写,这是一种便利,也是一种取巧。因为作者是人,由人去书写神性,总会力有不逮。诚然,这也是一种“壁垒”。以人写神在所难免,也并非没有例外。一个著名的例外就是《守望者》中的曼哈顿博士,一个掌握了物理法则的个体,一个全知全能的神,最终也因此消遁了人性,成为近似于固有天体的宇宙景观,一个观察者,一个传统科幻作品中的“奇观”。当然,我们不能说曼哈顿博士就是真实的神性,但这是一种“破壁”的尝试,正是这迈出一步的尝试,使《守望者》成为经典。

影片《守望者》中的曼哈顿博士

反过来说,作者会以人性度之的个体,几乎必须具有人形。哪怕是中国古代志怪故事中的妖精,也得化作人形之后才会被当作人来描摹。像哥斯拉这样的巨兽,更多还是以灾厄的形式出现,即使有所互动,也是以动物属性为主。布雷德伯里的经典作品《浓雾号角》改观了这一局面,以人类之心度巨兽之腹,并借助充满忧郁气质的精致语言,激发读者的恻隐之心,带来别样的审美体验。

本期的《巨怪例会之夜》,则另辟蹊径,以戏谑诙谐的方式讲述怪兽之间的交互,同样让人眼前一亮,是值得一读的一次尝试。在这次尝试中,我们看到了“文体两开花”的哥斯拉,看到了“我再重申一遍我没在开玩笑”的哥斯拉。诚然,作者肯定不可能在中国的b站注册了账号,也不可能对“六学”、“美人鱼名场面”这类流行梗有所了解。但毫无疑问的是,能够形成亚文化的元素之间自有相通之处,或基于反差、或基于双关、或基于对比、或基于反转。《巨怪例会之夜》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不自觉的“破壁”,在无意中贯通了亚文化圈层,固然是一种巧合,巧合中却也有几分必然。这种不期而遇的“破壁”,难道不更让人惊喜和愉悦吗?

在这两篇之外,本期《银河边缘》的其余外文篇目仍是一如既往地精彩,其中我最爱的一篇是《月球孤儿》。《月球孤儿》是一篇非常成熟的故事,叙事从容不迫,感情真挚动人。剖析开来讲,故事本身的主要戏剧冲突并不出新,仍是情感与理性之间的选择、社会价值与“本我”之间的思辨。但《月球孤儿》发扬了传承自传统科幻作品“What if”的内核,以技术为导向,塑造了一种反常规的语境。但在成熟的点子演绎之下,这种艰难的抉择被赋予了合理性,合理性使故事更加动人。值得一提的是,《月球孤儿》具备一种较为罕见的特质,那就是读完整个故事,读者会在共情的驱使下,回过头来再翻一翻,加以回味。正是这一回味,让我察觉到初读时不曾注意到的细节,从而意识到故事隐藏的巨大信息量,发掘出明线背后的暗线——发生在“我”身上的灰色过去。就像光栅立体画一样,改变视角之后所见图案完全不同。暗线出来后,前文铺垫的伏笔和细节完全变了一副模样,从俗套的“天降胜竹马”变成了令人唏嘘的不幸,这种不幸,也是技术带来的,将科幻作品的浪漫发挥到了极致。当然,这条暗线确实藏得很深,第一次阅读几乎没办法读出来,如果读者朋友们也跟我一样,第一遍没能读出来,建议多读几遍,一定不会失望。

接下来说一说中文原创的作品。将跨界体现得最淋漓尽致的是《地穹》。《地穹》以科学幻想为核心,结合武侠和漫画的优势,娴熟地调动着读者的情绪。文本中,人物角色的塑造具有典型的侠客气质,而瓦斯动力的设定也颇有日漫《进击的巨人》中立体机动装置的冲击力。我同范轶伦闲聊时曾经讨论过,科幻与武侠的相通之处,在于一种最朴素的英雄主义——逆熵。科幻作品和武侠作品中的传统英雄形象,从罗辑到郭靖,往往都是螳臂当车地抵抗时代洪流,抵抗无序度,妄图将混沌重新整饬得井然有序。当然我们知道,熵增不可逆,所以这种抵抗最终一定会失败。但正是这种近乎自不量力式的对抗,将浪漫主义和戏剧张力升华到了极致,让读者为之悲叹、为之敬仰、为之动容。说句玩笑话,侠之大者,逆熵为民。正是这种次元之间的共通之处,成为了“壁垒”的应力集中点,《地穹》巧妙地找到了这个点,然后大锤八十四两拨千斤地将其贯通。

当然,《地穹》最为难能可贵的还是科幻设定,斥力潮汐的点子得到了充分的演绎,搭配跌宕的剧情和立体的角色,阅读体验可以说是酣畅淋漓。借鉴自奇幻和武侠的波澜曲折的故事,同时还兼顾传统科幻的惊奇感,十分难得。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可能受制于篇幅,故事的后半段显得有些单薄。结局不加解释地揭示了斥力潮汐现象的起因,一定程度上反而消解掉前文铺垫下的惊奇感,稍有遗憾。我认为,如果文本扩张成大中篇甚至长篇,再进一步丰富原有的人物角色,《地穹》将成为更优质的作品。

《讨厌猫咪的小松先生》以温情见长,虽然故事性不显,核心点子也算不上新颖,但胜在叙事成熟而无匠气,情绪饱满却不张扬。“温情”最难得的一点不在于“情”,而在于“温”,一旦处理不当,很可能就过“热”了。作者笔力深厚,举重若轻,将温情拿捏得精准柔软,不至流于“热情”。这一点与《月球孤儿》颇为相似,是新作者做不到的。客观上讲,《小松先生》的完成度比《地穹》要高,不仅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增删不得。

《万物算法》和《上帝之手》也各具特色,与常见的科幻作品颇为不同,爱好此道的人会非常喜欢,值得一读。

总而言之,这一期的《银河边缘》保持着一如往期的高质量,在办刊理念上也有了创新和突破,实属上成。整本读完之后,咱们不妨再说回“次元壁”的话题。“壁垒”无处不在,也自古有之,从理论上讲,无法消除。因为感官和语言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基于语言的定义和推演是归纳世界规律的依凭。但任何感官和语言都存在局限性,所以定义本身就是一种束缚。可一旦脱离了定义,认知和描述这个世界又无从谈起。可以说,人类一旦开始思考,“壁垒”就随之出现。从这个层面上看,“壁垒”是永远无法根除的。

因此,我们谈到“破壁”,本质上是一种浪漫主义,这一“壁”破了,另一“壁”会以其他的形式在其他的地方新生。

这并不是说“破壁”的行为是徒劳无用的。相反,这种“破壁”的尝试不可或缺,这种尝试驱动着我们不再故步自封、安于现状,而是积极地去探寻所处位置的边界和疆域。毋宁说,正是这种“破壁”的尝试,让我们意识到“壁垒”的存在,存在何处,如此才能更精准地反推自己的定位,自知和自觉,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只有了解了自己的局限性,才能反过来跳出自己的位置,更加相对客观、相对宏观地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不断求索地拓宽视野和共情。

我们都知道,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诞生的。我们“破壁”的尝试会从存在“壁垒”的旧事物上诞生美好动人的新事物。当然,新的“壁垒”也会随之出现,无妨,我们再去“破”下一个“壁”,如此便形成一种多元的、有机的动态平衡,会为长久以来的类型文学、甚至影视、甚至漫画注入新的生命力。

这种尝试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

本文作者白贲,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委员,曾入围第六届未来科幻大师奖,获第四届晨星科幻文学奖最佳短篇科幻小说奖。作品散见于观察者网、蝌蚪五线谱、《科幻世界》、《科幻Cube》、《临界点3》、《中国青年作家报》、《今古传奇·武侠版》等。

附:《银河边缘·次元壁》目录

美国科幻迷组织简史/[美]迈克·雷斯尼克

月球孤儿(雨果奖与星云奖提名作品)/[美]克莉丝汀·凯瑟琳·露什

全损(雨果奖提名作品)/ [美] 凯莉·英格利什

雷神遇见美国队长(雨果奖提名作品)/ [美] 大卫·布林

巨怪例会之夜/ [美] 布伦南·哈维

菠菜罐头之子/ [美] 罗伯特·T·杰舍尼克

专访: 心中无壁, 方能破壁——卢恒宇和李姝洁/ 范轶伦 李晨旭

地穹/罗夏

万物算法/dhew

讨厌猫咪的小松先生/程婧波

上帝之手/王元

与迪拉克共进晚餐/[美]格里高利·本福德 著

卡桑德拉(雨果奖获奖作品)/[美]C.J.彻里

《银河边缘》专访大卫·布林/[美]乔伊·沃德

唯恐黑暗降临/[美]L.斯普拉格·德·坎普

《逐影:我们即将来临的欧明世界》等四部/刘皖竹 张羿 译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